马东景
(玉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作为打造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金课”的一种有效尝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1)见本作者《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理论基础》,载《平顶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第18-22页。。同时,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属性在于其实践性,包括课程建设和具体实施两大环节,二者的完善和密切结合使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实效性得以实现。笔者充分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对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课程构建与实施之实践相关问题作一较具体详细的阐述及论证。
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课程建设是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完成实践任务的首要环节,它决定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合目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课程建设包括实践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课教材建设等重要内容。
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要通过机制建设,保障高素质的思政课综合实践课教师队伍形成。首先,建立经由学生和专家测评的思政课综合实践课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这个机制将校内优秀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纳入思政课综合实践课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让不胜任的思政课专职教师退出思政课综合实践课,打造一支能力强、高素质、负责任的专门的思政课综合实践课专兼职教师队伍。其次,建立校外思政课综合实践课兼职教师机制,把当地的一些政府领导、法律工作者、企业中的相关人员聘为思政课综合实践课兼职教师,并给他们相应的待遇,让他们参与思政课综合实践课教学。第三,建立全面的教师培训机制,让思政课综合实践课教师通过到思政教育先进单位访问学习、参加业务培训、到企业和思政教育基地挂职锻炼等方式,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进行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增强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出版思政课综合实践课教材,但可以做好思政课综合实践课实践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及实践手册(指导书)的编写制定工作。综合实践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及实践手册(指导书)是开展综合社会实践的基础和依据,可以避免实践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待条件成熟时要及时组织编写出版思政课综合实践课教材,加强综合实践课教材建设。
综合实践课教学大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践教学对象、实践教学目的要求及原则、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实践教学的学时及时间地点安排、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方法等。具体设计如下: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英文名称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课程代码先修课程课程性质公共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修读性质必修课时数学时/学分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适应专业全校本科各类专业编制时间年 月 日课程教材与学习资源参考教材[1]朱云生等编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2]刘晓东等编著.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教学参考资料[1]黄蓉生等编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胡树祥等编著.《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网络学习资源单位名称(网址)大纲编制人及责任人信息姓 名职 称学历学位课程负责人审核负责人审定负责人大纲编制人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的设置,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大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在实践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大学生拓展能力,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走正确的成长之路。
三、基本要求
根据本大纲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单位名称“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学生,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指导教师的组织安排下,按照《实施方案》的步骤和要求,有序完成活动申请、活动实施、活动总结及活动成果提交,力求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全部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对本人所指导班级的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价,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总结评估,查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对策。
四、主要内容及质量标准
《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社会调研”“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部分构成,分别记课时数(学时/学分)。
“社会调研”须由学生根据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站公布的参考选题及要求确定题目,并提交“调研申请书”。申请书经指导教师审定后,学生提前于暑期或寒假完成调研,并在新学期第5周内提交“社会调研报告”。
“校内实践”由指导教师在每学年每学期的第5~6周“社会调研”总结及“校内实践”动员会上,对“校内实践”做总体安排。学生据“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站公布的实践活动形式及要求,选择拟从事的活动,在第6~11周完成申请书拟定的活动任务,并于第12周提交“校内实践”报告。
“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在每学年每学期的第11~12周“校内实践”总结及“校外实践”动员会上,对“校外实践”做总体安排。学生据“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站公布的实践活动形式及要求,选择拟从事的活动,在第12~17周完成申请书拟定的活动任务,并于第18周提交“校外实践”报告。
“校内实践”活动由必选项(研读马列经典、学习重要文献)+任选项(阅读经典著作、时事新观察、主题微电影、聆听学术讲座、校园采访报道和观看红色影视)。“校外实践”活动为在校外开展的社会活动,包括人物采访、宣讲活动、真相探究、纠风行动、传承文明、发现之旅、学工活动、学农活动、学商活动、植树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学雷锋活动、科普活动和参观学习共15项。
实践教学内容及选择要求简表
课程主要内容学时分配
五、指导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的指导教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专职教师。每1位指导教师担任2个自然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指导任务,特殊情况可以担任最多4个自然班的指导任务。指导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纳入学校统一的教学管理,适用学校的教学文件规定。
课程教学流程或指导流程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总动员会”(每学期第14周)——“班级综合实践动员会”(每学期第15周~第16周)——“社会调研”总结及“校内实践”动员会(下学期第5周~第6周)——“校内实践”总结及“校外实践”动员会(下学期第11周~第12周)——思政部“总结评价会”(下学期第19周)——校或部“表彰奖励会”(在下学期第5周)。
六、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过程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学习的态度、积极性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程度等;结果考核主要是客观公正评定学生完成全部实践活动所提交的三个申请书和三个书面报告。
成绩评定采用100分制,总成绩由“社会调研”成绩、“校内实践”成绩和“校外实践”成绩三部分构成。“社会调研”“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分别占实践教学总成绩的40%、20%和40%。
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综合实践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规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包括以下内容: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组织保障、学时学分、教学具体内容、实施流程、成绩评定、教师职责、总结评价等。限于篇幅,本文不作具体列出。
综合实践课实践手册是发给学生的实践教学指导书,因此又可以称为实践教学指导书,内容主要为学生的相关信息、需要学生实践过程中填写的一些内容。具体包括:实践活动开始的时间地点、实践对象、实践目的、实践的内容、实践的过程、实践报告等。限于篇幅,本文不作具体列出。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年每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内容都会根据形势的变化而作相应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实践主题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要结合对思政四门课(有的称五门课)的理论要点与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大事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论证后拟定实践选题(下文有所述及)。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课程建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具体有效实施。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每个学校的具体做法也不一样,但大体都包括这样几个环节:学校层面的设计(顶层设计)、各学院各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其中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导)、实践活动的宣传教育及动员、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实践活动成果的形成及考核测评、实践活动的总结等。
高校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领导机构,要从学校整体层面上加强对思政课综合实践课实施的领导机制建设,设置专门的机构(有的学校称为“综合实践课培训教学指导中心”,并建立有专门的网站)负责全校的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实施设计指导和安排。围绕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协调学校各院系、相关部门的工作;教务部门把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实践环节的重要内容,并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的学时学分。学校每年划拨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保障综合实践教学长期、卓有成效地开展。同时,教务部门根据教学计划下达教学任务,制定思政课教师综合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并审核其经费的使用情况,检查、督导、协调全校的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确保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协同配合是指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间密切配合,围绕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各司其职。高校成立专门的思政课综合实践课建设小组,全面负责思政课综合实践课课程开发、课程计划制订、课堂教学活动管理以及评价反馈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教务部门作为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对所制定的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执行方案等的审批工作,并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布置学校思政课综合实践教学任务,会同人事处进行相应编制核算,检查、督导、协调全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宣传部、人事处、学生工作处(部)、团委和各二级学院积极配合,选派教师协助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对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具体的组织和执行,设立首席教师并会同其他教师共同编制出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以及实践计划等,布置教学任务,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指导,核查实践教学经费的使用情况,针对各教师的实践教学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分。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由思政课专任教师和各二级学院具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资格的辅导员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全面负责综合实践教学的教育培训工作。思政综合实践课专任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的编写、设计实践方案、承担部分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学生实践作业的评阅工作等。辅导员主要负责综合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管理、实践考核及成绩管理等工作。
这是综合实践课开展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决定了实践活动实施的顺利与否,包括安全教育、实践内容及要求等,要对参加实践活动的老师及学生进行全面的辅导。这里特别应该加以强调的是要切实做好实践教学的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工作,这是目前制约各高校充分开展实践教学的一个严重障碍,很多学校因为此因素而导致实践教学不能全面落实,影响了综合实践教学的实效。解决该问题,除了大学生在参加综合实践(社会调研)活动前要对其加以严格的安全和自救知识教育外,笔者认为更实际的做法是可以吸取保险事业的机制。具体执行还有待于研究,也是本研究今后要继续深入之处。
根据实践形式的不同其要求和方式也不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由社会调研、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部分构成,限于篇幅,为了叙述的方便,笔者在本文中仅以校外实践这一形式为例,对实践内容和实施予以阐明:
校外实践的内容。学生在实践培训指导中心网站上阅读学习“校外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要求及“校外实践”参考选题目录,自主选题(不同学期,培训指导中心及指导教师将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以及要求)。
校外实践的实施。指导教师在每学年每学期第10至12周班级 “校外实践”动员培训会上,对“校外实践”做动员、安排,基本思路为:
1.“校外实践”活动内容由培训指导中心提供参考选题。学生根据网站公布的实践活动内容及活动选题要求,确定“校外实践”的具体选题,并在线填写或下载填写、提交《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校外实践”申请书。
2.学生在完成全部拟定的“校外实践”活动之后,下载规定格式,撰写一份3 000字左右的“校外实践”报告,于每学年每学期的第16周之内提交至“管理信息系统”, 师生须分别保存原件。
3.“校外实践”活动既可个人分散进行,也可采取团队形式进行,成员3至5人,须分别提交各自不同的活动申请书和报告书,并注明“团队”字样及其他成员姓名。个人和团队从事“校外实践”的学生,均须在提交“校外实践”报告的同时附上照片、证明信、视频等活动的有效证明材料。
4.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训指导中心及指导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期间,务必做好安全教育与风险防范,确保活动有序进行。指导教师要加强监管,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及时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拟定的实践教学活动主题性及难易程度、所提供的书面材料、活动参与程度以及实际表现,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定。
“校外实践”,不管是个人分散进行,还是以团队形式进行,均按照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为合格,取得相应的学分。
实践教学结束之后,在指导教师自我教学评价的基础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培训指导中心组织召开实践教学总结交流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总结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实践教学工作的不断改善,重点在于形成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措施和计划。
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本身作为打造实践教学“金课”的一种实践,是思政实践课的一个创新,其致力于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构建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其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还有诸多工作需要深入,如线上线下实践活动的开展等都还需要努力探索。但笔者坚信只要致力于大胆的创新和实践,思政课综合实践课就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