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思瑶
摘 要: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自北朝时期剪纸出现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隋唐之后剪纸艺术逐渐繁荣,宋朝时期开始普及,到了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达到顶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自身具备的非遗性决定了剪纸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应用于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注入新的生命,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剪纸艺术;色彩搭配;美术教育
1 剪纸艺术的种类划分
由于分类依据存在差异,剪纸具有不同的分类,下文将简要论述三种剪纸艺术的种类划分。
1.1 按照地区对剪纸艺术进行分类
南京剪纸,南京剪纸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张方林为南京剪纸艺术的大师级人物,张方林剪纸传承人工作室于2016年成立,可谓是南京剪纸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如今张方林大师以博大无私的胸怀将南京剪纸艺术的精髓传授新一代的剪纸爱好者,使南京剪纸艺术得以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
扬州剪纸,剪纸迎春的习俗在唐代便已流行。作为中国剪纸艺术流行较早的地区,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剪纸的发展,成立了民间工艺社。极具代表性的扬州剪纸艺术家为张永寿,被誉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品有:《百花齐放》、《百菊图》、《白蝶恋花图》。
蔚县剪纸,蔚县剪纸在我国剪纸艺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距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蔚县剪纸以“阴刻”和“点彩”为主,“以刻代剪”是蔚县剪纸独特的艺术风格。“三分工七分染”的蔚县剪纸题材丰富,寓意吉祥,包括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以及戏曲人物等。
1.2 按照纹样、寓意、用途对剪纸艺术进行分类
按纹样分类,剪纸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昆虫、花木、果菜、山水等六类。
按寓意分类,剪纸艺术大可以分为六类,包括纳吉、祝福、驱邪、除恶、劝勉以及警戒。
按用途分类,大致为装饰用途、俗信用途、稿模用途以及设计用途四类,其中装饰类用以观赏,俗信类用以祈福祭祀,稿模类用以版模印染,设计类较多用于电视片头部分。
1.3 按照色彩搭配对剪纸艺术进行分类
分为单色剪纸与复色剪纸两大类,其中复色剪纸又细分为五个小类,包括衬色类、套色类、拼色类、染色类以及填色类。单色剪纸是指用一种色纸制作而成的,复色剪纸是指用多种颜色的纸剪制拼贴而成或是用白纸剪成后填染多种颜色。
2 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类型的剪纸形式,既包括平面化的表现形式还包括利用多种色彩搭配制作剪纸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色彩搭配制成的剪纸作品通常被称为“彩色剪纸”,彩色剪纸大都采用两种以上的高纯度颜色进行调试搭配。“红喜绿,白为媒”、“紫是骨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是民间广为流行的配色口诀,这种高纯度的颜色碰撞极具视觉冲击力,画面对比强烈。浓重鲜明且富有剪纸自身特色的颜色搭配看似冲突其实又相互协调,强烈的色彩对比融合在一件作品中既互相矛盾又和谐统一。剪纸的色彩产生于农民劳动生活中,保留着农民对于色彩最初的认知表达着农民对于生活热忱的爱,把彩色剪纸中的色彩搭配原理应用于美术教育的课堂中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色彩感觉。
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做尝试,在调配颜色的过程中根据毛笔搅拌方向与色料数量的不同调制出不同的效果颜色,激发学生对色彩调配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对于色彩的理解以及学生特有的想象力,不断创新以赋予剪纸艺术中的色彩搭配新的生命与活力。让学生体会除绘画以外的创作形式,并感受拼贴剪纸作品时色彩所呈现出的艺术情感,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色彩搭配,激发学生在色彩搭配方面的创作热情。
3 将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应用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应用于美术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彩色剪纸作品的欣赏打破对于色彩搭配原理固有的理解,刺激学生在绘画时大胆试色,尝试红与绿、黄与紫等对比色系,帮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碰撞产生的不同情感。此外,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拓宽思路,打开新的视野,使学生对于色彩形成更加新颖、打破常规的认识与理解,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4 结语
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自身具有的非遗性质决定了它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代中国人,而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也促使我们要发展剪纸文化,尤其是要加大剪纸艺术对于中国新一代的影响,在美术教育中要积极促进剪纸相关内容走入美术课堂。剪纸艺术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都是独树一帜的,剪纸艺术当中的色彩搭配经过时间的锤炼、与历代剪纸艺术家的钻研已经形成为成熟的可直接应用的组合形式,将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应用于美术教育中,是培养学生色彩感觉的有利条件。帮助学生了解我國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提高学生对于美的认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加深学生对祖国劳动人民的了解,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同时,做好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并为剪纸艺术注入新的生命,使剪纸艺术在不断被应用的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让剪纸艺术在美术教育中得到不断充实,让剪纸艺术在华夏大地焕发新的生命与活力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文贞.小学美术教育中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01):24-26.
[2]熊辉.民间剪纸艺术的色彩审美探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04):87-90.
[3]高朋.非遗课堂扎根小学校园[N].山西青年报,2017-10-31(001).
[4]桑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剪纸教学[J].教育,2013,(36):43.
[5]公方芳.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剪纸教学探讨[J].新课程(上),2017,(04):64.
[6]李慧.蔚县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