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综述了盈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总结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云南盈江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1-023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与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有关。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的公众关注度表现出空前高涨。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生产安全、优质以及人民放心的农产品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和消费者,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2006年11月1日国家开始施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与实施,不仅是农业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里程碑。《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客观规律,抓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点,进而确立相关的基本制度,提出原则性和规范性的要求。近年来,盈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仍然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盈江县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产品产业已经有20多年,经过多年的种植,政府部门和农民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产品(马铃薯、西瓜、玉米以及水稻等)种植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县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确保全县农产品产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
1.1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近年来,温饱问题得以解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观念从吃得饱逐渐转变为吃得好和吃得健康,消费者的农产品安全意识逐渐增强。为了适应大环境的改变,生产者的安全意识也逐渐增强,以不断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1.2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2013年7月盈江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正式成立,2017年12月通过省级实验室“双认证”,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相继通过了云南省省级农产品认证考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配备1辆检测车、2台农残快速检测仪、1台气相色谱仪、1台液相色谱仪、1台原子吸收光谱仪以及1台原子荧光光谱仪,其中速测仪可以对全县各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抽样检测。全县15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均配备速测仪,2017年初步形成检测体系。通过相关技术人员对全县15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指导,目前设备已经全面运行。2015年,盈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对生产基地、市场进行抽样,农产品农残检测蔬菜和水果样品3 716个,其中合格样品达3 613个,合格率为97.23%。2016年,盈江县农产品質量安全检测站对生产基地、市场进行抽样,农产品农残检测蔬菜和水果样品3 688个,其中合格样品达3 624个,合格率为98.26%。2017年,盈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对生产基地、市场进行抽样,农产品农残检测蔬菜和水果样品3 892个,其中合格样品达3 844个,合格率为98.77%。2018年盈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对生产基地、市场进行抽样,农产品农残检测蔬菜和水果样品3 100个,其中合格样品3 052个,合格率为98.45%。2019年,盈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对生产基地、市场进行抽样,农产品农残检测蔬菜和水果样品3 089个,其中合格样品达3 027个,合格率为97.99%。由此可见,盈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保持平稳。
1.3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
“十二五”期间完成无公害粮经作物(水稻、玉米、蔬菜以及水果等)产地认定61.6万hm2、无公害甘蔗产地认定面积为21.1万hm2、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面积为9.1万hm2、无公害水产养殖产地认定面积为1 840 hm2以及无公害畜牧产地认定(包含肉牛653头、肉羊565头、奶水牛725头、生猪10 041头、蛋鸡10 000只以及肉鸡78 395只)。
1.4 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立
盈江县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完成了“盈江县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项目,在全县15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现有兼职监管人员43人,购置农残速测仪器和检测试纸,可以对农产品中有机磷以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速测,依法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督。
2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1 蔬菜生产基地遭受污染
一是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污染。盈江县蔬菜种植面积逾8万hm2,主要品种有菜花、玉米、大白菜、小白菜、豇豆、辣椒、黄瓜和芹菜等。盈江县蔬菜种植为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量和用药次数增多,造成蔬菜中农药残留的超标。二是部分蔬菜生产基地受工业“三废”污染,造成局部土壤表层发红,蔬菜根系发育不良。有的基地距离公路太近,一些有害物质对蔬菜造成污染。三是废水污染。在蔬菜收获后、上市前,部分农民将小白菜、菜苔、蒜苗、菠菜以及芹菜等一些绿叶菜,采收并捆扎后,直接放在菜地边或房前屋后的小污水沟里浸泡保湿一段时间,有的水沟里有许多农药瓶,造成时鲜蔬菜虽然达到保湿目的,但是受到了污水污染。
2.2 水产品养殖不合理存在污染
一是水产养殖池塘设计不合理,部分水产养殖池塘距离马路太近,因马路上有一些废汽、废油以及有害颗粒,经雨水冲刷流入水产养殖池塘,造成水体污染。鱼体吸附了废油和废物,食用时会有煤油味。二是水产品贮运过程受化工物质的污染。例如,为了确保贮运过程中鱼类存活时间更长,使用机器增氧,甚至在水中添加几滴煤油,虽然增强了鱼的活性,但是也造成化学污染。三是当鱼类发生寄生虫时,养殖户使用渔药不当,造成鱼类等水产品农药污染;鱼塘排污要求不达标,对盏达河盈江县域段造成污染。
2.3 水稻生产过程存在污染和农药残留
一方面,部分水稻田靠近矿区,污水流入或渗透到稻田中,进而造成稻田污染;另一方面,在水稻生长中后期、虫害发生较重时,农民选用农药不当,造成农药残留。
2.4 宣传引导不够
近年来,盈江县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市场经济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宣传力度不大,没有真正地把相关政策、制度以及要求完全灌输给生产者。此外,生产者也没有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变成自身生产的自觉行动。
3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
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工作,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活动,提高人们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贯彻落实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依法监督管理农产品生产者和生产经营管理者。
3.1 强化宣传引导
农产品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只有转变广大农民的观念,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以质量求效益与发展的觀念,才能调动人们自觉参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必须加大宣传,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积极宣传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国家产业政策、无公害生产的高效典型以及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引用现实生活中因质量问题危害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因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矛盾纠纷而遭受直接或间接损失等的事例,进一步引导和说服群众,促使人们把无公害生产真正变成自觉行动[1]。
3.2 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
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生产行为,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督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等依法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档案、用药登记,严格执行休药期以及安全间隔期等管理规定,严格落实生产中的质量安全控制措施[2]。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进而把好出口、守住入口。一是进一步合理布局与规划蔬菜基地、水产养殖池塘以及粮食产区,使蔬菜种植区远离工业“三废”污染区,农业种植园和水产养殖区应距离公路100 m以外。二是菜田和农田的灌溉水大多采用自来水或江水河水,不宜使用水沟中的污水。三是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测和监管,生产产地必须符合国家无公害生产标准,特别是空气、土壤和水源等必须实施检测分析。四是加大农药销售市场的监管工作以及农田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农业执法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检查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且予以重点曝光。在粮食产区和蔬菜种植区严禁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违者重罚。
3.3 推广应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
科学制定颁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围绕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切实推广标准化技术,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要求种植户以及养殖户按照生产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的培训工作,宣传和指导农产品生产者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应用先进的栽培或养殖新技术、新品种[3]。
大力试验示范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在蔬菜和粮食生产过程中,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不使用生长激素,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使用化学肥料;在蔬菜、水稻以及玉米等产区主要推广示范频振式灭虫灯,减少害虫危害;推广物理防治,实施无害化防治新技术,如无滴膜、遮阳网、防虫网、性引诱剂和银灰膜等避免害虫产生;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生产无化学农药的农产品。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进畜禽规模化与标准化养殖,进一步发展“三品一标”品牌农产品。依托品牌化带动标准化,进而推进产业化。实现市场效益与农业标准化直接挂钩,进一步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激励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4]。
3.4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销售环节的监督监管工作
一是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本地蔬菜和外地蔬菜等都要先进行检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的蔬菜才能进入市场销售。检测农药超标的蔬菜、水产品或畜禽产品等一律销毁,并且在电视或报纸上予以曝光,告示城乡居民,提高人们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是实施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各级政府等签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责任状,特别是乡(镇)政府以及村委会,实施安全质量问题追回制,不仅追究产地生产者的责任,还要追究产地政府领导者的责任。
3.5 加大工作经费投入
州、县两级政府应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工作经费投入,为化验室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市场监管以及人员培训等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足额经费保障。
4 参考文献
[1] 张树秋,董燕婕,赵善仓,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安丘模式”探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6):63-66.
[2] 杨玲,盛松华,温少辉,等.县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4):18-21.
[3] 元成斌,吴美霞.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0(10):23-24.
[4] 吴玲.宣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9(2):79-80.
作者简介 赵兴学(1990-),男,云南盈江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产品质量安全。
收稿日期 20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