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四重根基

2020-06-21 15:40杨叶平
理论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杨叶平

摘 要:新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不断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展现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展现出越来越强的政党自信。中国共产党何以自信?究其原因,就是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绩支撑起了对自身价值、理论、制度和能力的自信。具体而言,科学的理论筑起政党自信的理论根基、先进的制度筑起政党自信的制度根基、正确的道路筑起政党自信的实践根基、优秀的文化筑起政党自信的精神根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自信;政党治理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近百年的奋斗成功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的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政党自信与强大的领导力。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自信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如此自信,究其原因,源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直坚持的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创立的先进的社会制度、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筑起了其对自身价值、理论、制度、能力的高度认可,坚信自己的前途与命运,并带领中国人民一道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使当今中国处在历史上最接近、最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但是,历史的前进总是充满荆棘,没有一帆风顺,尤其是处于新时代的中国,遭遇了各种妖魔化、丑化、矮化中国共产党的冲击,各种歪曲、质疑、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潮与舆论充斥着意识形态领域,影响、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并筑牢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根基,这是回击各种冲击最有利的精神武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撑。

一、理论的科学性是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理论根基

政党自信作为政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它首先建立在对自身理论的科学性的坚信不移之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力量之源。在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共产党人就明确指出,现在是“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2],充分表达了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信。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将其与中国实际结合,最终建立新中国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力前行,使中国成功进入到历史上最接近、最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歷史时期,向世界和中国人民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3],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是科学而理性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的理论,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的深刻揭示,为人类指明了解放的路径,破解了历史发展之谜。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170多年的历史中,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4],其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是任何一种理论都无法比拟的。而且,尽管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但社会主义的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全球化的新趋势、全球性气候危机的发生等事实却向人们一再证明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如当今资本主义世界正在经历着由于其内在根本矛盾引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且复苏乏力,何时走出困境尚无法预知,资本主义的最终命运仍无法逃脱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结果。西方世界的许多学者、经济学家、政要等都从不同角度指出资本主义这场经济危机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需要到马克思主义中寻找答案。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沃尔夫(Richard Wolff)更明确指出,不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就会系统地、周期性地加剧资本主义危机[5],直指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和实质。可见,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1],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唯一的、绝无仅有的,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是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科学的理论,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实现历史性转变的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在选择马克思主义伊始就坚持将其与中国实际结合,在革命过程中坚持将其与中国斗争的实际情况结合,取得了革命胜利,中国进入了新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站起来的飞跃;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结合中国实际,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调动各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取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实现了富起来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对改革中出现的难题进行攻关,出台了一系列新战略新举措和重大方针政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6]13,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的一系列历史性变化,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科学性,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3]

当前,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预测未来的科学工具,是我们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理论支撑,这是坚定中国共产党理论自信的理由。

二、制度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制度根基

制度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变颜色”[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1],具备最鲜明的中国特色、最明显的制度优势、最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是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是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适合中国具体国情、适合中国共产党高效领导全国人民奋发有为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其内容丰富、运行科学合理,推动中国社会充满活力前进;它用较强的稳定性、动力性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从容前进,助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8],激发起人们发自内心地对其历史、设计、运行、价值、功能及优越性自觉认可和积极肯定,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的威信,成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重要支撑。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内在精神,而政治制度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处于关键环节,是最根本的制度,反映和决定了其他制度的性质。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首先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9]的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战胜了诸多风险挑战,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华民族阔步走向复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从中央到地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统一行动的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真实地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指出:“中方行动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10]经此战“疫”中国人民更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任何一种制度都是有原则和立场的,代表谁的利益、为谁服务、最看重什么的问题一直决定着制度的性质,影响着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8],这是其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在实践中践行,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尤其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作为最高原则,既给防控工作有力指导,又充分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的情懷,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整套制度体系,内容丰富,涵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等等,涉及我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其保障下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制度带来的成果,极大地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国外学者也不得不感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持了经济高速增长,数亿人得以脱贫,事实已经证明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11]中国的成功再次向世界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1],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制度之基。

三、道路的正确性是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现实根基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1]道路问题是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一旦道路出现了错误,革命、建设和改革必将失败。中国共产党在寻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目标的指引下,不断进行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革命的奇迹、发展的奇迹,足以支撑起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及政党自信的现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面对的首要任务就是拯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走进中国先进分子的视野,他们“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6]13,结束了漫无目的的探索,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6]13中国开启了真正的革命道路,在长期艰巨复杂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英勇斗争,冲破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之道路,历经曲折坎坷、战胜各种苦难和挑战,打开了新的局面,成功地将中国推进到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成功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让中国人民真正富起来,实现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夙愿。同时,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模式,为其他既想加快发展又想保持自身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和方案。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刻认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科学判断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回应民意的基础上,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足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方针政策等综合发力,取得了巨大成绩,综合国力持续提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也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201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一万美元。中国从落后到赶超、从与世隔绝到引领全球化、从世界边缘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实现了涅重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百年沧桑巨变,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选择的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结合中国实际、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并开辟民族复兴、既总结了过去又标定了未来前行目标的正确道路,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实践基础。

当下,在世界范围内,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过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国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稳定的社会状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共圆中国梦,中国共产党获得高度的群众支持度和认可度,这一切使得其他国家从学术界到政界、商界都对中国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感叹并赞赏中国道路的成功,并希望从中国道路的成功中挖掘经验和启示,为自己国家的发展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比如,各国积极参与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支持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积极同中国展开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影响力、引领力越来越大,话语权稳步提升,进一步增长了中国道路自信的底气。

四、文化的优厚性是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精神根基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它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形成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党的建设中理论自觉的升华。一个政党只有建立了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够鼓足勇气地去应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错误言论、社会问题以及国家和社会建设中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更好地把握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领导权和话语权,从而为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精髓,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在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精神力量和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精神基础。

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12]这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丰厚底蕴。蕴藏在优秀文化中的哲学智慧、政治智慧、人生智慧、治国理念、价值追求,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礼下庶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思想主张,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丰厚滋养和思想启迪,促使其在实践中不断践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将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与人民融为一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13],以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获得了执政的最大底气。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为主题,创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极具中国革命特色的革命文化,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使我们党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成为政党自信的“最好的营养剂”。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基础上熔铸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凝心聚力,发挥着积极的精神辐射作用,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中国共产党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的精神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发扬,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中推进社会不断前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弘扬革命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夯实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文化底蕴。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坚定政党自信,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政党治理的能力,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5.

[5]斯蒂芬·雷斯尼克,理查德·沃尔夫.经济危机: 一种马克思主义的解读[J]孙来斌,等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9).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8]中共中央關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11-06).http:∥cpc.people.com.cn/n1/2019/1106/c64094-31439558.html.

[9]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01).

[10]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收下这份来自世界的强势应援[EB/OL].中国新闻网,(2020-02-04).http:∥www. chinanews.com/gn/2020/02-04/9078378.shtml.

[11]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项伟大的政治创造——国际社会热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N].光明日报,2018-10-19.

[12]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建设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6-12-26.

[1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3.

【责任编辑:雨 蕙】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