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帮菜清熘虾仁(刘建春/摄)
南风暖了,枇杷熟了,粽叶香了,栀子花开了,河虾也肥了。初夏追鲜,追的是一只河虾。
这是一年四季中品虾的最好时节,雌虾饱满,雄虾体肥,青虾、白虾大量上市,价格也实惠。
炒虾仁是苏帮菜中的经典,早在清朝时就盛行了。姑苏城外,在通往虎丘的山塘街上,酒楼菜馆林立。傍晚,华灯初上,岸上酒楼和水中画舫灯火互相映照,靠近虎丘、桐桥那一带,流光溢彩,人声鼎沸。
与美食家袁枚同时代的诗人赵翼,沿运河乘着木船从常州来苏州的时候,见证了这一幕繁华场景。笙箫管弦之中,炒菜的锅铲相碰声、跑堂小二的吆喝声,拉开了夜市的序幕。璀璨灯火下,一粒粒晶莹剔透的虾仁是厨娘手工剥成的,加盐、蛋清上浆后,在滾烫的荤油里一炒,鲜香无比。
如果请客,第一道热菜必须上清炒虾仁,因为苏州话“欢迎”与“虾仁”的读音类似,可表达主人的一片盛情。
还有一道炒虾腰,也是流行了几百年的经典菜,主角是虾仁,配角是猪腰子、香菇、笋片等,炒虾腰的时候,油温不宜太高,翻炒动作必须麻利,这样,虾仁和腰子的鲜嫩爽滑才能尽情挥洒。
虾汛来临的时候,还有一种面浇头,堪称苏州面中的“昆曲”,那就是三虾面。这一碗面诠释了苏州的精致,就像是昆曲,一个汉字,硬是分成字头、字腹、字尾,唱一句,一咏三叹;一只小小的河虾,先分别扮演虾仁、虾子、虾脑诸角色,然后珠联璧合联袂出演,成就一出鲜味传奇。
三虾面的浇头,选用活蹦乱跳的太湖青虾,通过洗虾子、剥虾仁、取虾脑等多个步骤才能制成。第一步取虾子,用清水冲洗搓揉,使得虾子沉入水底,滤掉水分,就能获得宝贵的虾子。第二步是剥虾仁,运用手指的技巧,绣花一般,挤出虾仁,行话叫“出虾仁”。虾脑的成分有点像蟹黄,在虾的头部,比一粒米大不了多少。虾头放入沸水中煮透,剥去壳,就可以看到红红的虾脑。原材料备齐,放熟猪油,加葱、姜、酒、糖炒熟,淋上一点麻油,一碟三虾面浇头就闪亮出场了。
河虾,初夏鲜味的百变主角,不仅见过华丽盛宴,也见过家长里短。
油爆虾,家庭主妇的拿手菜,选大号青虾,剪须,加葱、姜、盐、糖、酱油、绍酒、香料等爆炒,看上去红红火火,吃起来咸中带甜,鲜中带糯。
小虾也有用途,加瘦肉丁、花生米、黄豆酱,做成虾酱,酱的醇香和虾的鲜美,让寻常日子顿时活色生香。
要留住初夏鲜味,虾子酱油是不错的载体。老字号酱园会做,平常人家也会做,将酱油、虾壳汤煮沸,放入虾子、绍酒、姜丝、白糖,冷却后捞出姜丝,一瓶虾子酱油,可将初夏的鲜味记忆珍藏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