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贫穷对寄宿制小学生认知决策的影响

2020-06-21 15:08汪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4期

汪岑

〔摘要〕本研究从认知决策的视角来探讨时间贫穷对寄宿制小学生的影响。预实验的结果表明:从难度等级的有效性与心理等值上来说,跨期决策题的选取有效;时间贫穷的操纵具有有效性与持续性。通过对被试进行正式实验,考察时间贫穷对寄宿制小学生认知决策(主要分为认知判断与跨期决策两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贫穷会影响寄宿制小学生的认知决策,具体表现为认知判断能力下降;在跨期决策中更倾向于选择近期利益选项。

〔关键词〕时间贫穷;认知决策;认知判断;跨期决策

一、引言

决策研究最开始诞生于经济学领域中,之后Simon正式将决策引入心理学领域,他认为决策实际上是一种要求个体发现问题、比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程序,该程序主要包含信息收集、活动设计、目标选择与最终检查这四个部分。有研究认为认知决策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一般涵盖了对决策内容的思考、决策可能导致后果的思考以及解决难题有哪些途径的思考,这样一种对问题的思考看似简单,实则关乎如何解决当下所面临的问题[1]。Hartung和Blustein[2]认为认知决策最早是对信息进行收集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又有研究提出,认知决策其实就是有机体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涵盖了决策信息的回忆、表述及搜寻三个方面[3]。由此可以看出,在个体进行认知决策的过程中,周围环境的信息是一个关键的方面。个体在面对不同的生活情境时,其认知决策是否会发生一些变化?这是亟待学者们探究的议题之一。但是就认知决策的具体机制而言,我们认为认知决策的过程涉及对当下信息的认知判断、对判断所产生的情绪以及对所面临决策的反应,因此本研究将认知决策分为认知判断及跨期决策这两个方面。

有机体进入认知决策的进程会受许多元素的干扰。研究表明,认知决策的情境因素是影响个体进行认知决策的主要因素[4]。许多认知决策需要个体把握奖励与成交时间之间的权衡[5],这通常指的就是跨期决策。跨期决策作为认知决策的一种类型,是近年来认知决策研究的一大热点。跨期决策(intertemporal  choice)是指个体对处于不同时间节点的成本与获益进行衡量,从而做出决策的过程[6]。在个体进行跨期决策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心理效应。例如:即时效应(immediacy effect)是指个体倾向于选择即时的、较少的奖励,因为有机体会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较大奖赏的可能性较低[7];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是指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同一种结果会对跨期决策产生影响[8];符号效应(sign effect)通常是指与所产生的损失相比较,个体认为获得利益的时间贴现率相对来说更高一些[9]。有研究表明,个体主观上拥有的时间与客观上需要的时间之间呈对数关系,由此能够较好地预测延迟折扣任务[10]。延迟奖励的主观价值是以已知的折扣作为一个函数的延迟时间之后形成的一个双曲函数,通常被定义为跨期贴现或者延迟贴现[11]。之前的研究表明,延迟贴现会受年龄因素[12]、文化差异因素[13]及心理与精神疾病[14]的影响。在此之后,有一部分研究者开始关注时间因素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其中Kim[15]通过构建时间感知模型(perceived-time-based model)来对决策中的延迟折扣进行阐述。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明晰了有机体在认知决策的进程里,主要是通过时间元素与结果的价值大小元素比较来做出判定,因此有机体对于时间的整体感知对其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寄宿制小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主观上所拥有的时间会影响其在进行认知决策时的判断。也就是说,当他们拥有的时间少于需要的时间时,会对认知决策的时间相当在乎,反之则不然。在以往认知决策的研究中,并没有关注时间贫穷对于寄宿制小学生认知决策的影响。明晰这一内在机制,有助于寄宿制小学生更好地进行决策,对他们美好的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选择,同时研究成果也能应用于其他领域或其他群体中。

Kahneman和Tversky[16]首先创建了注意力资源理论,他认为有机体的注意力是一种心理资本,而这种资本不是无限的。因此并非过滤器的效应导致了注意力资本的有限性,而是由于心理资本的匮乏引起的。如果个体的注意力资源充沛,个体就能够将注意力资源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之中,反之,个体难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认知判断能力就会下降。注意力资源理论的核心在于认知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个体合理分配注意力的能力。时间是一种资源,当这一资源匮乏时,个体注意力的域就会变得狭窄,因而在进行认知判断时可能会受影响。Shah、Mullainathan和Shafir[17]研究了贫穷(资源匮乏)对认知任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匮乏会对个体的认知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当个体处在时间贫穷的情境中时,个体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这一部分资源会被当下最紧迫的事物占据,从而忽略其他重要的事物,在认知判断的任务中更容易导致成绩下降[18]。基于前人研究,我们提出假设一:时间贫穷影响寄宿制小学生的认知判断,时间贫穷组的认知判断成绩低于非时间贫穷组的认知判断成绩。

关于时间贫穷对个体跨期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比较匮乏。有研究者提出研究構想,认为时间贫穷会导致个体在跨期决策中更加短视,更倾向于选择近期选项[18]。一方面,时间贫穷会占用个体有限的注意力,这会改变个体当下的心理感受。在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中,突然发生的一些事件有可能会导致主观时间延长的效应,例如发生交通事故或者被抢劫时,目击者通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外界信息进行处理与反应,所以对时间知觉的正确性容易产生一定的偏差,影响个体对外界信息的加工,通常个体感知到的时间距离会大于实际的时间距离[19]。索涛、张锋、赵国祥、李红[20]的研究发现,无论决策任务的难易程度如何,高估时间的个体在进行跨期选择时,更倾向于能够马上兑现的较少的奖励(这种选择写作SS)。另外,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认为个体通常会利用一些解释水平的信息对当下与未来的事物进行解释,所谓解释水平通常包含抽象与概括这两个维度[21]。如果个体高估了客观的时间距离,那么个体会认为未来更加遥远,对未来的解释或表征也会更加模糊,而这些模糊的表征有可能会降低跨期决策中远期利益选项的优势,而对跨期决策中的近期利益选项有更多的偏好[22]。当个体拥有的决策时间比较充沛时,他们就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寻找一些线索来进行认知决策,这些线索在可控范围内通常是能够观测到的。如果有机体拥有的时间不够充沛,很容易诱发有机体的时间贫穷,进而对有机体的决策效果造成一定的波动,即认知决策进程中的时间贫穷效应。基于前人研究,我们提出假设二:时间贫穷影响寄宿制小学生的跨期决策,时间贫穷组倾向于选择近期利益,非时间贫穷组倾向于选择远期利益。

二、预实验

(一)跨期决策选项的测量

1.实验目的

通过对被试进行实验,利用选择滴定程序(choice titration procedure)来考察跨期决策选项的影响效果。

2.被试

选取江西某高中120名寄宿制小学生参加实验,剔除6个无效数据后,剩余114名有效被试,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7.25±1.56岁。

3.实验设计

对120名被试进行选择滴定程序测试。在正式实验的跨期决策选项中,拟将选项在难度上分为高、低两种,因此在预实验中按照这两种标准选择滴定的题项。低难度选项的特点是数额均为整十或整百,例如,现在获得20元或30天后获得60元。高难度选项的特点是数额为非整十或整百,例如,现在获得967元或30天后获得1539元。此外,跨期决策选项还分为大数额及小数额这两种类型,因此,选择滴定程序将在四种条件下实施。

4.实验材料

选择滴定程序采用纸笔测验的方式实施。被试需要在一系列选项中做选择,四种条件下的选项都是远期利益的数额恒定,探索与之匹配的在心理上等价的现值。在低难度小数额条件下,将远期利益设定为30天后获得100元,近期利益在90元至10元间变动,每次的减少幅度为10元。高难度小数额条件下,将远期利益设定为30天后获得145元,近期利益在136元至56元间变动,每次的减少幅度为10元。低难度大数额条件下,将远期利益设定为50天后获得1000元,近期利益在900元至100元间变动,每次的减少幅度为100元。高难度大数额条件下,将远期利益设定为50天后获得1939元,近期利益在1866元至1066元间变动,每次的减少幅度为100元。每种条件下都包含9个选择,共计36个选择题。

在整个选择滴定过程中,如果有被试在所有选择中都选择近期利益或远期利益,则需要填写一个数额,使得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两个选择在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等值的。被试每完成一个选择,需要在一个七级量表上做出评定,即评定跨期决策的难度(1=非常容易,7=非常困难)。为了避免四种实验条件呈现的顺序对实验结果造成不好的影响,在预实验中通过拉丁方设计,平衡可能出现的顺序效应,另外还对近期利益和远期利益选项的降序或升序排列进行了平衡,所以一共设计了8个版本的量表,随机发放给被试填写。

5.实验结果

对114名被试的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1)难度等级的有效性

为了明晰高难度和低难度的实验处理的有效性,本研究对四类跨期决策选择题的难度评定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将难度与利益数额的等级定为自变量,将难度的评判等级定为因变量,进行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难度的主效应明显,F(1,113)=423.56,p<0.001;利益数额等级的主效应明显,F(1,113)=32.94,p<0.001;利益数额等级与选项难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1,113)=28.96,p<0.001。随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简单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利益数额等级高低,被试都认为对高难度的选择题进行跨期决策是更加困难的事情(p<0.001),这也表明预实验对跨期决策选择题进行难度的划分是有效的。

(2)心理等值

在预实验中,本研究计算出每种实验处理下被试的跨期决策出现变化的转折点,也就是说被试由近期利益偏向远期利益或由远期利益偏向近期利益时,相邻的两个跨期决策选项上的近期利益數额的平均数。如果被试对所有的跨期决策选择题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都选择了近期利益或远期利益,那就将被试认为的使这两个选项等值的数额作为转折点。所有被试在四种实验处理下转折点的平均数结果见表2。

为了确保在正式实验中的难度得到平衡,本研究拟定的实验材料见表3。

(二)时间贫穷实验范式的检验

1.实验目的

通过对被试进行实验,利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SST)的变式来对时间贫穷进行操纵,明确时间贫穷实验范式的有效性与持续性。

2.被试

选取江西某中学100名寄宿制小学生参加实验,其中女生和男生各50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与标准差为17.54±0.86岁。

3.实验设计

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将进行时间贫穷的操纵,控制组将进行非时间贫穷的操纵。实验完成后,两组被试需进行时间贫穷感的主观评定,以检测时间贫穷操纵的有效性与持续性。

4.实验程序

被试进入实验室后,利用TSST范式来操纵时间贫穷。实验结束5分钟后,所有被试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验到的时间贫穷的程度进行主观评定。

实验组被试被告知,他们将参加一个高考自主招生的面试,整个面试过程会被录像,面试内容为5分钟的自我介绍及表述申请理由的演讲;演讲结束之后将进行3分钟的减法口算(从2063减去19,依次递减,一旦口算错误则需重新开始);在面试开始前,实验组有2分钟的准备时间。根据TSST范式,控制组将被告知,他们将参加一个高考自主招生的面试,整个面试过程会被录像;面试内容为3分钟的自我介绍及表述申请理由的演讲,演讲结束之后将进行1分钟的加法口算(从2加上5,依次递增,一旦口算错误则需重新开始);在试验开始前,控制组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所有被试实验结束5分钟后,将对实验过程中的时间贫穷感进行主观评定。

5.实验结果

时间贫穷感的评定等级为7级,1=实验中时间贫穷感一点都没有,7=实验中时间贫穷感非常明显。将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的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表4。

表4的结果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被试在时间贫穷感的主观评定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t=5.664, p<0.01),实验组被试的主观评定等级高于控制组。因此,总体来看,预实验中对于时间贫穷的实验操纵是有效的。

三、正式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被试进行实验,考察时间贫穷对寄宿制小学生认知决策的影响,主要分为认知判断与跨期决策两个方面。

(二)实验假设

假设一:时间贫穷影响寄宿制小学生的认知判断,时间贫穷组的认知判断成绩低于非时间贫穷组的认知判断成绩。

假设二:时间贫穷影响寄宿制小学生的跨期决策,时间贫穷组倾向于选择近期利益,非时间贫穷组倾向于选择远期利益。

(三)研究方法

1.被试

选取广东某中学214名寄宿制小学生参加实验,其中男生107人、女生107人,被试的平均年龄为17.63±0.79岁。

2.实验设计

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共107人,其中男生53人、女生54人)进行时间贫穷的操纵,对照组(共107人,其中男生54人、女生53人)进行非时间贫穷的操纵,随后进行认知判断任务实验及跨期决策量表测试。

3.实验程序与材料

利用TSST范式进行时间贫穷的操纵,所有被试在时间贫穷操纵结束后立即进行认知判断任务。认知判断任务采用內源空间线索提示实验范式来进行,该实验范式通过指导语吸引被试的注意力,并将注意力集中于一个明确的事物,将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加工进行对比。随后靶刺激会出现在有机体的左眼或是右眼的视觉范围中,有机体的注意力将在这两个范围中移动。在靶刺激未呈现时,屏幕里会闪现一个预示线索,该线索将呈现于屏幕的正中间位置,若靶刺激所处的方位与预示线索所处的方位并无二致,一般认为这是“有用的线索”;若靶刺激所处的方位与预示线索所处的方位不一样,一般认为这是“无用的线索”。最后需要被试对靶刺激方位进行判断[23]。

实验流程:每个trial开始时,先在计算机屏幕中央呈现一个十字架,十字架的左右两边将同时短暂存在(500ms或1000ms)一个刺激(白色方框)。随后十字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箭头,箭头出现在屏幕的时长为100ms。随后将在屏幕上出现为期50ms的空屏掩护,将有一个目标刺激(小圆点)出现在其中的一个方块中,被试需要对小圆点所处方位做出判断,要求兼顾正确率与速率。如果靶刺激呈现于屏幕的左侧位置,则被试需要按“←”键;如果靶刺激呈现于屏幕的右侧位置,则需要被试按“→”键。实验一共有80个trial,涵盖了40个一致任务和40个不一致的任务。在认知判断任务结束之后,被试需填写PANAS量表和跨期决策题。

(四)结果分析

在认知判断任务中,本实验计算出每个被试判断正确的次数,作为认知判断能力的指标;在跨期决策任务中,被试一共要进行4次跨期决策,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得出被试决定近期利益选项的频率总和,作为跨期决策倾向的指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

表5的结果表明,时间贫穷组与非时间贫穷组相比,认知判断任务正确数较少(t=-7.12,p<0.01),跨期决策中近期利益选项的得分较高(t=5.37,p<0.01),且呈现显著差异。这说明时间贫穷组在认知判断任务中的能力下降,个体在进行跨期决策中更容易选择近期利益的选项。

四、讨论与建议

在完成这项挑战的过程中,寄宿制小学生会面临许多抉择,而这些抉择也许会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道路,这使得寄宿制小学生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学习生活中进行合理的认知决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认知决策的视角来探讨时间贫穷对寄宿制小学生的影响,在研究内容上,首次将时间贫穷这一变量用情景实验的方式来呈现,这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并量化时间贫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视角层面,本文将认知判断与跨期决策两者结合起来作为认知决策的两个维度,使得认知决策的指标更加细化,为认知决策领域的研究进展提供了另一种思维;在研究的方法层面,将情景实验、量表调查与计算机实验强强联合,为研究时间贫穷对认知决策的影响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数据支持。

(一)实验材料的选取

跨期决策条目的筛选。跨期决策的实验范式涵盖了选择范式、配对任务、估测任务等,本研究采用了较为常见的选择范式。选择任务中涉及了时间折扣率这一概念,目的是让跨期决策的两个选项在心理上是等值的,通常使用无差异点(indifference point)的方法进行测量 [24]。选择滴定程序就是这个方法的纸笔测验程序,通常是向被试呈现出若干个跨期决策的条目,被试根据这些条目来进行抉择,挑选出自己主观上认为等值的两个条目。

在进行跨期决策选项的筛选时,本研究采用的是选择滴定程序的范式,通过有规律地对某一选项进行递增或递减来进行调整,最后得出了本研究所需的跨期决策题。在跨期决策题中,包含了高难度、低难度、大数额、小数额这些不同类型的决策题,这有助于平衡因决策题本身所造成的误差影响。预实验的数据也表明,跨期决策题在难度等级的有效性上是差异显著的,并通过计算所有被试心理等值拐点的平均数来确定跨期决策题中选项的具体数额,这样得出的跨期决策题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材料。此外,在跨期决策题的呈现顺序上采用了拉丁方的设计,这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顺序而引起的锚定效应。

测量或估计个体的时间贫穷在技术上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客观地测量个体时间的使用情况需要对其具体活动进行精密的计算,研究者可能会面临由于偏差与测量误差所导致的权衡取舍或答辩被驳回的影响[25]。如何用恰当的方法来平衡量表的测量与被试疲劳之间的冲突(例如追溯与时间抽样的方法,以及所需的时间组块的数量),以及是否需要设置主要任务与次要任务,这些都是测量时间贫穷将面临的问题[26]。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用量表来测量个体的时间贫穷并没有实现,取而代之的是用实验情景来诱发个体呈现时间贫穷的思维状态。已有研究以美国非常本土的游戏为基础,为不同的被试设置时间及条件,从而达到对时间贫穷的操纵[17]。本研究鉴于跨文化一致性的考量,决定采用TSST范式来诱发时间贫穷。由于在正式实验的设计中需要在诱发时间贫穷后,进行一系列的认知判断及跨期决策的试验,因此保证时间贫穷的持续性是非常关键的,否则将不能确定后期的实验结果是由时间貧穷所引发。在预实验中,我们通过对TSST的设置诱发时间贫穷,并在诱发完成的5分钟之后才开始让被试进行一系列的主观评定,目的在于保证时间贫穷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利用TSST范式能够有效地操纵时间贫穷,有效性与持续性得到了保障。

(二)时间贫穷对认知决策的影响

时间贫穷与认知判断。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时间贫穷组与非时间贫穷组在认知判断任务正确数上存在显著差异,时间贫穷组的正确数量更少,说明时间贫穷影响了认知判断,假设一得到了证实。寄宿制小学生在时间贫穷的情景中,认知判断的能力下降,这一结果也更深入地验证了Mani等人[27]的研究与理论。这可能是由于寄宿制小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时间贫穷,导致其可以利用的认知资源减少,这些资源用以指导选择和行为。这说明人类的认知系统限制了自身的能力[28]。正如一个飞机的控制者集中注意力于有可能发生碰撞的飞机时,就会倾向于忽略空中的其他飞机;穷人在集中注意力于财政问题时,就会失去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不能全面充分地考虑问题。类似地,学生在集中注意力于时间贫穷的问题时,无法将注意力全面集中于当下的认知判断任务,导致认知判断任务的成绩低于非时間贫穷组。我们的实验针对的是时间贫穷对认知功能的即时影响,而这个影响是否会持续很长时间,这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时间贫穷与跨期决策。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时间贫穷组与非时间贫穷组在跨期决策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时间贫穷组在近期利益选项上的得分更高。这说明时间贫穷影响了跨期决策,时间贫穷组更倾向于选择近期利益的选项,这与假设二一致。时间贫穷组在跨期决策任务中,更倾向于选择近期利益的选项,这也许是源于时间贫穷导致有机体对于时间知觉的准确性降低,因而在进行跨期决策时,更易于选择马上能获得的利益。有研究表明,时间知觉对个体在进行跨期决策中出现的延迟折扣现象有一定的影响[29]。在本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时间贫穷的情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学生对于时间距离这一因素的识别度与敏感性下降,这将会导致他们的延迟折扣率降低,从而在跨期决策任务中更容易选择近期利益的选项。此外,时间感知作为跨期决策的一个影响因素,在时间贫穷影响跨期决策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深入探析。时间贫穷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其影响跨期决策的机制可能还存在其他变量的影响,这需要后续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在正式实验中,被试首先会被诱发时间贫穷的思维模式,然后依次进行认知判断、跨期决策的测试。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个体有了时间贫穷的思维模式之后,认知判断的能力下降,更倾向于选择近期利益的选项。那么时间贫穷是如何导致这些指标产生变化的呢?其内部的具体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疑问。

时间贫穷引发认知判断能力下降,这一结果在本研究中已得到证实,研究结果也与前人的研究结论并无二致[17]。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时间贫穷组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近期利益的选项,这与李爱梅、孙海龙、熊冠星、王笑天、李斌[18]的研究构想基本一致。在相关研究中,有研究者认为对时间知觉的不同会让有机体的跨期决策出现变化[20]。另外,时间知觉中的时间分解效应也会影响跨期决策的偏好[30]。这说明时间因素确实会影响个体的跨期决策,但是时间贫穷影响跨期决策的实证研究非常匮乏,需要后续研究的不断深入,以明晰时间贫穷在其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策与建议

从本研究可知,时间贫穷会影响寄宿制小学生的认知决策,因此对于寄宿制小学生这一群体而言,如何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非常重要。只有让自己远离时间贫穷这一境况,才有可能为后续的认知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为此可以做出如下努力:

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课程或项目,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对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的方法。此外也可以举行一些相关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时间的意义,从而珍惜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每分每秒。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理应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其中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学习任务,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各项活动。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如果日常的学习节奏非常紧张,会很容易陷入时间贫穷的境地,因此学生应该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之前制定相应的计划,使自己的时间比较充裕。此外,拖延容易使学生没有时间观念,通常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因此在遇到学习任务时,应该立即行动,不要养成拖延的习惯。如果时间贫穷的境况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改变,则需要学生自身进行相应的心理调适,培养自己在时间贫穷的情境中进行合理认知决策的能力,使时间贫穷对认知决策的负性影响降到最低。

注:本文系广东省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成长专项课题“寄宿制小学生幸福感的心理机制与提升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9qnzx0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Street M D, Douglas S C, Geiger S W, et al.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Expenditure on the Ethic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Cognitive Elaboration Model[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2001, 86(2):256-277.

[2]Hartung P J, Blustein D L. Reason, Intuition and Social Justice: Elaborating on Parsons's Career Decision-Making Model[J].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2002, 80(1):41-47.

[3]Wang Y, Ruhe G, Wang Y.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Decision Mak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gnitive Informatics & Natural Intelligence, 2007, 1(2):73-85.

[4]Lempert K M, Phelps E A. The Malleability of Intertemporal Choice[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15, 20(1):64.

[5]Mcclure S M, Laibson D I, Loewenstein G, et al. Separate neural systems value immediate and delayed monetary rewards[J]. Science, 2004, 306(5695):503-507.

[6]Frederick S, Loewenstein G, O'Donoghue T. Time Discounting and Time Preference: A Critical Review[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2, 40(2):351-401.

[7]Thaler R.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on dynamic inconsistency[J]. Economics Letters, 1981, 8(3):201-207.

[8]Loewenstein G F. Frames of Mind in Intertemporal Choice[J]. Management Science, 1988, 34(2):200-214.

[9]Berns G S, Laibson D, Loewenstein G. Intertemporal choice—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07, 11(11):482-488.

[10]Takahashi T, Oono H, Radford M H B. Psychophysics of time perception and intertemporal choice models [J].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 Its Applications, 2008, 387(8–9):2066-2074.

[11]Peters J. The role of the medial orbitofrontal cortex in intertemporal choice:prospection or valuation?[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2011, 31(16):5889-5890.

[12]Green L, Myerson J, Lichtman D, et al. Temporal discounting in choice between delayed rewards: the role of age and income[J]. Psychology & Aging, 1996, 11(1):79.

[13]Kim B, Sung Y S, Mcclure S M. The neural ba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delay discounting[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12, 367(1589):650-656.

[14]Kirby K N, Petry N M. Heroin and cocaine abusers have higher discount rates for delayed rewards than alcoholics or non-drug-using controls[J]. Addiction, 2004, 99(4):461.

[15]Kim B K, Zauberman G. Perception of anticipatory time in temporal discounting[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 Economics, 2009, 83(2):67–100.

[16]Kahneman D, Tversky A. On the psychology of predic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3, 80(4):237-251.

[17]Shah A K, Mullainathan S, Shafir E. Som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too little[J]. Science, 2012, 338(6107):682-685.

[18]李愛梅, 孙海龙, 熊冠星, 王笑天,李斌.“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6):874-884.

[19]Stetson C, Fiesta M P, Eagleman D M. Does Time Really Slow Down during a Frightening Event? [J]. Plos One, 2007, 2(12):e1295.

[20]索涛, 张锋, 赵国祥,李红. 时间感知差异对跨期选择倾向的影响作用[J].心理学报, 2014, 46(2):16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