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张治华 张娣
摘 要:甘肃省河西走廊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悲壮历史的见证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着独特的开发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通过整理归类河西五市红色旅游资源,分析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开发现状及优势,针对存在问题探讨了发展河西红色旅游的相关路径,促进河西红色旅游蓬勃发展。
关键词:河西;红色旅游;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9.004
近年来,红色旅游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是一种旨在培养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旅游活动,具有特殊的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功能,越来越成为现代旅游中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日益受到旅游者的关注。河西地区是中国红军西路军悲壮历史的见证地,是当时历史的完整再现。但是河西红色旅游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远不能达到国家以此传承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要求,甚至与国内其他红色旅游区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通过整理归类河西五市红色旅游资源,分析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开发现状及优越性,为努力建设“红色河西”,针对存在问题寻求适宜河西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可能路径,实现红色旅游蓬勃发展态势。
1 河西红色旅游资源分类及特点
为了清晰了解河西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数量、特点,先统计整理出河西五市的全部红色旅游资源,再根据国家分类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河西地区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归类分析。经过整理归类后发现,从类型上来说,河西红色旅游资源主类3个,分别是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有亚类7个,基本类型13个,主要单体示例44个。其中以建筑与设施类为主,占资源数量的大部分,遗址遗迹次之,人文活动类最少;从数量上来看,河西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大,且布局合理,资源赋存状况较为理想。从地域分布来看,河西红色旅游资源呈沿兰新公路东西链状分布的特点,这是由于受龙首山和合黎山地形的影响。因此整体来说,河西红色旅游的景观数量大,资源品质高,且呈链状分布的特点。
2 河西红色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河西旅游与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西地区旅游业呈持续向好发展,在2010年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经过2015年的“丝绸之路旅游”年之后,河西地区旅游接待人数增长显著,增长幅度较大。凭借丰富及特有的红色旅游资源,旅游宣传的不断加大和不断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河西红色旅游也成为河西五市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且随着河西红色旅游产品和其它类型的旅游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完善,河西地区红色旅游会打开更加广阔的旅游市场。
2.2 河西红色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甘肃省西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段,也是历史遗迹最为丰富的一个地区,保存有大量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在多种旅游项目中,红色旅游的发展仍然处于落后位置,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接待设施不完善,可进入性差。
河西地区的城镇受地形影响,主要沿东西走向纵深发展,受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整体经济水平偏低,也导致了河西旅游行业发展缓慢。河西地区不少景点接待设施不完善,市场服务体制不健全,特别是通往景区的公路等级低,路况差,没有可直达性的交通干线。大部分景区没有停车场或者很小,对大规模团队游客缺乏接待能力,大部分还处于待开发或正开发阶段。
(2)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景区管理体系不完善。
红色旅游资源是集保护、传承、教育多功能的文化资源,一方面要进行合理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又要科学的开发利用。近年来,由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不足,导致全国红色旅游资源遭受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正处于新兴的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可移动的红色资源被遗忘;一些革命旧址,旧居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红色景区景点及周边环境得不到有效管理;红色文化遗产及知识产权不断受侵害,而且长时间损毁严重,保存下来的也不完整,许多遗迹已难以恢复原貌,如果修复重建则会影响到原生性。
(3)开发力度不足,缺乏经典红色旅游线路。
就目前河西走廊红色旅游的发展来看,在河西地区的大都是普通的生活用品以及会议遗址,旅游景点单一,外观平淡,布展普遍缺乏创新,红色旅游产品较少,对游客的直观吸引力不足,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红色旅游线路缺乏“亮点项目”,没有主打的红色旅游线路。
(4)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区域合作不高。
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政区,各部门,各景区会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出现各自发展的情况。单个区域内和整片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且相邻行政区的革命历史尤为相似,都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抗战为主线。虽然河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区域合作方面已经有了不小进步,但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未能形成与其他资源的联动开发。
3 河西红色旅游发展优势
3.1 政府主导,政策支持
我国在2004年,正式启动红色旅游工程,此后红色旅游业被持续关注,一时间成为旅游业的热门话题,各个地区开始努力发展红色旅游,不少旅游项目也陆续启动。为响应国家政策,甘肃省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为河西走廊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12年、2014年,甘肃省着力推出四条省域红色精品旅游线。2016年,甘肃省建议提高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红色风景名胜区建设力度,加强红色旅游的爱国教育功能,发挥红色旅游在扶贫致富中的作用。
3.2 红色旅游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
河西走廊的红色旅游资源,它反映了西路红军百折不挠、浴血奋战、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尤其是张掖高台烈士陵园是最具权威性的唯一家国家纪念馆,完整的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征历史。同时,在“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旅游产业的不断前进,所以河西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使河西走廊地区成了独一无二的精品。
3.3 地处要塞,位置独特
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后,河西走廊就成为了中原通往新疆及中亚、西亚的交通要道。2015年,国家将其确立为“丝绸之路旅游年”,以及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的播放和兰新高铁的开通,将为河西走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机遇。
因此在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将对河西红色旅游的发展奠定基石。
4 河西红色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面对机遇,河西走廊地区应发挥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利用红色资源优势,把握当下政府政策扶持,遵循旅游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进行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在全国、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針对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寻求河西地区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的发展路径,实现河西五市红色旅游的向好发展。
4.1 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可进入性
甘肃省河西地区旅游发展相对滞后,设施设备和服务水平有所欠缺。加大景区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县、及以下地区交通路网建设以提高可进入性,加强纪念馆、博物馆、博览园的设施设备投入,搞好河西地区红色景区“硬件”“软件”建设。同时加强宣传力度,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建立旅游宣传平台,运用互联网网站,电视广告、报纸、刊物等可行性的媒体手段加强宣传,可选择在景区建立官方网站信息化解说系统。
4.2 加强红色资源的修复和保护,完善管理体系
政府应注重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破坏、破损西路军战役遗址,抗战旧址,钟鼓楼,烈士墓的修复工作,如武威的横梁山战役遗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旧址等。同时完善管理体系,制定遗址遗迹等保护法律法规,建立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开发理念,维护河西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本真。
4.3 深度开发,制定河西精品旅游线路
河西走廊应根据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河西走廊自身红色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打造以“西路军魂,河西丝梦”为主题的河西红色旅游品牌形象。通过各红色旅游景区整合开发,设计精品河西旅游路线,最终形成红色“全域旅游”的河西旅游品牌。
一方面,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将红色旅游资源单体串联起来,设计成精品旅游线路。吸引革命军人、党员等群体参与进来,让他们再次感受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激励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其次,结合建党等周年庆大型纪念活动,组织民众开展河西红色旅游活动。将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和建党,建军,建国等纪念日紧密契合,适时推出一些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做好河西地区红色旅游推介,激活红色旅游市场。例如线路:武威烈士陵园—永昌烈士陵园—八坝阻击战战斗遗址—高台烈士陵园—肃南石窝会议纪念馆。
另一方面,红色旅游的发展对于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继承红色革命精神的推进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目前市场火热的“研学”旅游,推出以红色旅游产品“故事+游客参与”的开发模式。针对不同年龄的受众,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讲解词,使整个过程既有知识性又有情感性,让他们既能学习历史知识又能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同时,参与性会增加游客体验的乐趣,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设计“河西红色旅游”APP,设计形成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战况的模拟还原。将战争战役地点,人物角色,兵力分布和服装道具都加入到场景之中,策划穿越,探险,大小型赛事等体验性项目。
4.4 整合资源,联动发展
河西走廊可借助“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的敦煌丝路博览会,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中来。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自然、人文等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使河西地区景区景点形成“以点成面,以线成片”局面,逐步实现区域合作发展,将河西五市打造成一个以红色旅游项目为主的大型多功能旅游区,以此提高河西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力。
河西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景观极其丰富,丝绸文化,佛教文化,民俗风情,石窟艺术和历史遗迹的独特性,与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戈壁,丹霞地貌交相辉映,优缺互补,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形成多种类型资源综合的旅游线路,让游客体验到河西走廊的整体风貌。以张掖为例,“红色旅游+自然观光”线路: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梨园口战役纪念馆(临泽)—倪家营子三道柳沟战斗遗址—马蹄寺—七一冰川;“红色旅游+人文活动”路线:张掖大佛寺—张掖市博物馆—玉水苑—高台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民俗风情”线路:肃南马蹄寺—肃南石窝会议纪念馆—肃南裕固族风情园。
参考文献
[1]贾芳,申建娜.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3,(06):117-119.
[2]刘建平,伍先福,黄玲.红色旅游的三大功能[J].学习导报,2005,(05):19-21.
[3]李晓梅.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8):152-153.
[4]王储.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发展探析[J].河西学院学报,2018,34(06):48-52.
[5]闫奇峰,张莉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及策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OL].中国建材科技:1-2[2020-04-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931.TU.20191023.0910.002.html.
[6]师守祥,李朝阳.甘肃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兰州学刊,2005,(06):230-232,179.
[7]刘琳,李延柠.文旅融合背景下赣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探索[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3):139-140.
[8]吕君,刘丽梅.内蒙古红色旅游发展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9,17(0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