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蕊 李秀军 李桂君
(1 北京市密云区第二中学 北京 101500 2 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 北京 101500)
提问是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不可或缺的教学措施,是优化教学的手段[1]。何为有效问题?如何设计并应用有效问题?本文以“细胞核的功能”为例,阐述教学中如何设计及应用有效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以不同形式贯穿在一节课中。对学生而言,能调动其学习兴趣,经过思考能完整、恰当地给予回答的问题即为有效问题。有效问题应关注问题的质量和水平,真实、科学,有思考深度和价值,且与本节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可启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实现课堂结构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师生问答氛围是第1步,即创设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教学的引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环节顺利开展。创设的情境要有吸引力,可以是生活实际,也可以是时事热点;提出的问题要适切,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质疑和对话,营造良好的问答氛围,以便后续教学中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2.2 设计富有逻辑性的核心问题链,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课堂提问的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检测,更应侧重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认知学派皮亚杰指出,学生的认知只能由局部到整体,再经过局部的巩固而上升到一个新的整体[3],因此,问题的逻辑结构决定了问题的质量和水平,也决定了课的立意和层次,更会影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编制“问题链”,可启迪和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问题[4]。问题链环环相扣,难度层层递进,突出核心概念,突显教学的重、难点,并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生命观念等核心素养的理解。
2.3 提供有提示作用的子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学习是一种基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设计核心问题链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提示作用的子问题,可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剖析核心问题,循序渐进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在核心问题链的基础上设计衍生子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核心问题。子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需求,并注意逻辑的连贯性,防止跳跃性太大,使学生出现思维短路。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3章第3节的内容,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认识细胞是一个有序、精密的生命系统。本节内容较抽象,学生理解其内涵较困难,探究欲望不强烈。设计有效的问题是有效实施本节教学的关键。笔者在课程引入环节创设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选用轰动全世界的我国科研成果——克隆猴,用此情境资料,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克隆猴性状相似”的现象到“为什么相似”的本质进行探寻。这一问题情境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问答氛围,为有序开展探究细胞核功能的活动做好了教学铺垫。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高一学生真正理解其原因较为困难。学生比较容易捕获的信息是宏观上的性状,例如,克隆猴的性状基本相同,而对其本质原因的探寻是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因此,根据逆向的思维方式提出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可外显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能力。
本部分的教学思路设计遵循“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科学结论”的逻辑关系,提出如下问题链(图1)。这一问题链与学生原有知识密切相关,且对学生思维形成挑战性,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图1 问题链的设计
在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解决上述4个核心问题,笔者针对每个核心问题又分别设计2~3个子问题(图1)。每个子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图文资料(图2)[5]供学生自主探究,或以适当的方法提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表1)。
表1 子问题设计及相应资料或提示
图2 克隆猴的培育流程图[5]
表2 “中中”和“华华”的供核猴、卵母细胞供体猴、代孕猴的编号[5]
表3 “中中”和“华华”的耳组织中的3个STR检测值[5]
总之,教师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时事热点或科研资料等创设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围绕问题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问题链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促进思维发展,养成独立思考、将复杂问题分解剖析、构建知识体系等学习习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