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照阳
审计工作年度考核“考工作、考作风、考实绩”,是对审计机关全年工作的一次整体检视,也是对审计干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实效的一次对标考量,因此,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围绕做好年度考核工作,找差距,补短板,勇担当,促进审计机关形成攻坚克难、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推动审计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谈认识
当前,省厅对各地市、市局对各县区的年度考核工作已持续多年,年度考核已成为各级审计机关的普遍共识,形成了“以考核定位次,以实绩论英雄”的浓厚氛圍,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年度考核,由最初的上报工作总结转变到现在的一把手述职,市局班子集体评分,末尾局长表态。二是考核指标体系更加完善。由前期的考核业务质量转变到目前考核审计整体工作,由局部到整体,内容更加宽泛。三是考核标准更加严格。实施分组考核,两轮打分,结果通报全省全市。年度考核结果反映着审计干部的工作能力,体现着审计干部的业务水平,代表着审计机关的整体形象。因此说审计工作考核是推进依法审计、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审计效能、促进工作落实的“总抓手”“牛鼻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一是年度考核是检验审计工作实绩的“试金石”。要想考得好,必须干得好。绩效考核是竞赛场、成绩单,常言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年度考核让分数说话,让大家服气,使群众满意,使领导认可。通过对审计工作硬指标的测量,衡量每个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评价一个单位的审计成效、工作水平、行政效能和职能发挥,能够有效地激发审计干部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担当意识,调动审计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审计工作岗位上大有作为。
二是年度考核是引领审计事业发展的“风向标”。审计考核“牵一发而动全身”,年度考核是把考核指标与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做到定责在先、考核在后。考核重点侧重哪里,工作努力方向就指向哪里,如去年把经济发展、党建工作“两个高质量”和整改建章立制纳入考核内容,体现了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通过确定重点,传导压力,夯实责任,达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目标同向。通过创新考核管理机制,营造公平、平等、竞争的工作环境。通过表彰激励,奖优罚劣,营造开拓谋发展,全力抓审计的良好氛围,把主动工作、推进发展变为自觉行为,在审计体制改革的大环境里,起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引领效果。
三是年度考核是实现审计目标任务的“助推器”。审计工作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年度考核成果的好坏取决于审计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力度,关键是做在平时,扎牢基本功。考核指标的完成贯穿于年度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考核不仅要看过程、看痕迹,还要看结果、看实效。年度考核不是“一锤子买卖”,依靠年底临时性突击于事无补,只有我们大家注重平时,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日积月累,把精力放在重点上、放在细节上,稳扎稳打,整体推进,始终保持“干就出特色、争就争一流”的昂扬锐气,才能实现审计工作的既定目标。
二、谈问题
当前,审计机关年度考核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是思想认识不深。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些审计机关对年度考核工作重视不够,站位不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有一分付出,才有一分回报。把提升审计效能、强化绩效考核当作一项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临时抱佛脚”,缺少持续性,热衷搞突击。绩效“含金量”低,经不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助长了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制约了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激情活力。导致年度考核与审计工作两张皮,绩效考核杂质多、水分大。
二是绩效观树得不牢。树立绩效意识是动力。一些审计机关领导干部担当意识、敢为意识、争优意识不浓,在确定工作目标时,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难就易,避高就低,工作标准低,只求过得去,攻坚克难的意识不强。在工作目标确定后,没有制定针对性强的考核办法,没有落实严格的督查推进措施,没有建立可行的激励奖惩机制,没有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在审计目标完成不够理想时,过分强调客观因素,不愿付出主观努力。
三是创新意识不够。开拓创新是灵魂。一些审计机关年度考核工作老方法多,机械照搬,工作平淡,毫无特色,缺乏深度研究和大胆探索的理念。有的审计领导干部满足于现状,回避矛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跨越发展、争创一流的精神。导致绩效考核效果不够明显,年度考核结果与上级审计机关和群众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指标设置不够合理。指标设置是依据。一些考核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如在审计业务质量考核上,考核标准不够精细规范。在领导批示考核上,缺乏针对批示进行整改的要求。在审计信息及外宣考核上,考核内容宽泛,重点不够突出。在优秀项目评选上,指标设置过于繁杂,不易操作。因此,要将年度考核重点体现在提升审计业务质量上,体现在审计整改落实上,体现在审计成果运用上,体现在案件线索移送上,最终体现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
三、谈担当
当前,审计管理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各级审计机关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局面已经形成,“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要树立担当意识。要担当责任,担当困难,担当风险,担当失误,这是一种履职境界,一种品质修养,也是一种基本素质,一种志向追求。
一是要能担当。能担当,要有过硬本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审计干部的能力不会与生俱来,谁也没有天然的素质基因,必须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做到勤于学,敏于思,笃于行。既要学理论、学政策、学文件,又要学法规、学业务、学经验,更要深入一线,参与项目,拓宽眼界,增长才干,独当一面。做政治的清醒人,审计的明白人,工作的局中人。注重日常积累,多积尺寸之功,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政治过硬、谋划有方、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答,遇事能办”的复合型人才。
二是要敢担当。敢担当,要有实干精神。没有实干,再好的理论也是空中楼阁,再美的蓝图也是海市蜃楼。要在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上,做到依法审计,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要在揭示体制机制问题上,做到审深审透,分析深刻,堵塞漏洞,防范风险。要在查处审计案件线索上,做到坚持原则,公正执法,事不避难,失责必究。要在提升审计业务质量上,做到程序严密,证据充分,法规精准,处理适当。要在打造优秀审计项目上,做到站位全局,重点突破,精益求精,创先争优。要在审计整改落实上,做到建议独到,操作可行,推动整改,深化改革。要在工作态度和力度上,做到爱岗敬业,实干为先,无私奉献,保质保量。
三是要善担当。善担当,要有创新意识。面对审计工作的困难和矛盾,审计干部要与时俱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能方面不断探索。一要多谋发展全局。正确行使审计权力,服务政府决策,敢于监督执纪,多解民生之苦,促进改革发展。二要躬身理论实践。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理念,增强大胆推测、缜密求证的专业意识,具备纵向深度剖析审计问题的专业能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因循守旧,机械呆板,立足审计实践想良策、解难题,谋发展。三要勇于改革创新。要立足改革,切实加强审计理论、内容、体制、技术、管理创新。有效整合资源,构建审计大格局。深化科技强审,推进大数据审计。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全覆盖工作的需要,实现审计工作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