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满足信息安全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强化高职人才培养的工程实践能力,本文以CDIO工程理念为指导,系统的提出了”工程化、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实施路径。
【关键词】CDIO;信息安全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2015 年 6 月,“网络空间安全”被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为一级学科,这一举措为网络空间安全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具体到高职层次,如何开展信息安全与管理人才教育,培养适合产业界要求的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职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信息安全与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后,课程内容跟新缓慢。课程体系设置上网络内容占比较多,与网络专业区分度不够明显。导致培养的学生专业能力不够突出,无法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棉线脱节。
(2)信息安全师资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教学方法单调,教师缺乏信息安全技术培训,缺少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导致工程实践能力不足。
(3)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工程项目的系统性。近年来,各院校实施了一定程度的项目教学,但项目缺乏工程背景,无法形成项目体系,导致学生学习专业的延续性不够,很多学生很多同学生硬地掌握了前面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将其灵活运用,尤其是在工程中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通过上述分析,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迫在眉睫。因此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信息安全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2.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化、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CDIO是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以产品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到产品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主动性、实践性、课程内容有机衔接的工程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本文在研究CDIO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化、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2.1“工程化、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本专业借鉴国际先进的 CDIO 工程教育和工学结合的现代职教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修正,确立了以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服务、网络安全运维、信息安全产品技术支持、信息安全测试能力为主线,以实用信息安全技术为特色的“工程化、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参照《高等职业学校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注册信息安全从业人员(CISP)要求和企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信息安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信息安全的构建、设计、实现和运行”为职业核心能力要求,通过“网络安全运维”、“渗透测试”、“信息安全等保”以及“数据恢复”等系统化的工程项目实践,采用“校内实训室课程实训→校中企业项目化实训→生产性实训→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递进式教学组织模式,促使学生一体化地获得 CDIO 大纲所要求达到 4 个层面的能力,即技术知识与推理,个人与职业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施与运行(CDIO)等四个方面。
2.2构建基于CDIO的“项目式、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分析能力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职信息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 CDIO模式将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重新整合,可以分为四个模块:通用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习实训课程。专业设置了一级项目 2 个,二级项目 4 个,三级项目 10 个。一、二级项目为综合项,由若干核心课程支撑;三级项目为课程项目,该项目抽取工程背景,由若干技能点组成。同时,将企业职级评价引入课程体系,通过构建职业能力认证体系,将CDIO的工程理念融入教学实施中。
2.3工程化师资培养
(1)积极开展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每年选派2位专业教师,开展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活动。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等,从而提升工程实践能力。(3)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库。把那些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企业工程师聘任为兼职教师,将实际的工程项目带入课堂。
2.4建设一体化工程实践场所
结合 CDIO 对工程实践环境的要求,本专业建立了以“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信息安全创新工作室”、“信息安全工程师学院”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场所,
2.5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形成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評价的多重评价主体。基于不同的课程类型,形成课程考试、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创新产品和实践活动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课程考试也可以釆取多种方法,如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程论文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等,科研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和创新产品等形式。
3.结束语
本文从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践场所、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论述了基于CDIO理念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创新性的提出了“工程化、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经过2年的建设期,学生在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就业水平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斌勇.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6(9):58-60.
[2]陶骏,朱玲,张云玲,伍岳. 基于 O2O 的网络工程与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138-140.
[3] 吴梦初.基于三种工程教育模式比较的启示与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02-104.
[4]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 — —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4):116-119.
[5]林英,李彤. 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安全方向”CDIO 实践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11):94-97.
作者简介:孙奇,男,汉族,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