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祐萱
猫腻决定开两瓶酒。正值隆冬,他约了几个朋友,聚在熟悉的小酒吧里。他们碰了碰威士忌酒杯,将酒灌下肚,身子暖和起来。投影光照亮了酒吧的幕布,上面播放的视频气氛趋于紧张:双眼蒙着黑布的侠客紧抱着竹筐试图冲破黑衣杀手的围剿,而竹筐里的婴儿正在熟睡;一辆轮椅从铁骑队伍中缓缓驶出,上面坐着一位消瘦的、面无表情的中年男子。故事由此开始。这一天,2019年11月26日,是电视剧《庆余年》开播的日子。五竹出现了,陈萍萍出现了,范闲出现了……45分钟又45分钟,猫腻一口气看完了4集。他打开微信,找到王倦——《庆余年》的编剧,“恭喜啊!”他发消息过去。他知道,这剧“稳”了。
猫腻
相似的感觉在13年前曾出现过。那一年,猫腻开始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庆余年》。这是他的第三部小说,“我想写一本‘大红书”。“大红”的配方,他已经找到,“70分以上的文笔,一个完整的套路,关键是节奏要好。另外,一定要有安全感”。在《庆余年》里,男主角范闲身份特殊、资源丰富,“想死都死不了”,给足读者安全感。在“人设”上,他好看,有才,武艺高强,结合了“霸道总裁”的特点,最后当上隐皇帝。猫腻知道读者要什么:对女性来说,小说影像化之后很有吸引力;对男性来说,代入主角身份也很有快感。
现在回头看,猫腻觉得那时写得粗糙,但更新稳定,精气神饱满,因为那两三年,“一口气也没敢松过”。他曾一天更新14次,不回看,即使知道有错别字也不修改,因为担心自己忍不住修改情节,一往无前的锐利感会在修改中消耗殆尽。
2007年,起点网发起读者投票:如果把《庆余年》改编成电视剧,最想让谁演庆帝?八九成读者投了陈道明,猫腻也觉得他再合适不过,但读者们纷纷留言:“唉,我们也就是想想而已。”但网络文学搭上了时代的快车,逐渐进入主流,而今,更是成为流行文化产业的发动机和灵感来源,越来越多的网络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其实,很早以前,猫腻就知道,《庆余年》是他的作品中最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2019年年末,电视剧《庆余年》播出,成为2019年最具话题热度的电视剧之一。庆帝,真的由陈道明出演。
1994年,湖北宜昌,17岁的高中生晓峰对皮革产生了兴趣。彼时,白色真皮运动鞋在高中生中流行开来。他想报考四川大学化学系,那里的皮革专业在全国数一数二。但父亲不同意,替他挑了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系,又为他规划好之后的人生:毕业后进入电力局,工作体面又稳定。尽管对成为皮革研究者心生向往,晓峰还是遂了长辈的心愿,因为“拿不出理由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
入学后,没有了家长管束,他陷入“纯粹的懒”。到了大三,自我放逐的日子到了头。晓峰“接受”了学校的劝退,回到老家。“这毕竟是一件大事,你肯定会思考,但就像对很多事一样,你会躲着不去想,等事情落到头上了,你才不得不接受。事实上这种逃避里隐含着你已经做出的决定和判断,就是说,你宁可混吃等死,也不想为之付出任何努力。”
在宜昌,20岁的晓峰在车管所做汽车检测线微机输入,朝九晚五,非常清闲。但他开始感到厌烦。每天准时上班下班是一种令他恐惧的生活,难道就这样度过一生?他不甘心。2000年,他辞职了。
那时,在BBS(网络论坛)上,开始有人发布小说,这是网络小说的最早形式。在高中和大学,晓峰就成日泡在小说里。看金庸、古龙、黄易、温瑞安,但读武侠更像一种习惯,能给他提供强烈的、像被猛地冲击一下感觉的,是二月河,还有《平凡的世界》、布老虎丛书。租书店里,两三毛钱可以租一本书,不需要押金,押学生证即可。嫌自己一个学生证不够用,他到处借学生证。后来老同学聚会,好多人谈起当年自己的学生证被他借走后,直到毕业都没要回来。
辞职后,他开始在网上读小说。当时有许多小说网站和论坛涌现,起点、爬爬、晋江、幻剑、天鹰、翠微居、龙的天空……20年过去,他还牢牢记得这些名字。文学青年晓峰废寝忘食地读,读台湾作家罗森的玄幻小说《风姿物语》,每天都等更新,等得着急。一个人小说看多了,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也能写点什么。他找家里人凑了5000元,组装了一台电脑,待夜深人静,就在一间小屋子里敲字写故事。他记得那种孤独感,自己写给自己看,自己跟自己交流,写了什么,已经忘了。
2003年,他觉得准备好了,开始在当时的人气小说网站“爬爬书库”写《映秀十年事》,起了个笔名叫“北洋鼠”。小说没写完,因为没挣到钱,也就逐渐失去了动力。他因此知道,仅作为爱好而没有收入,网络小说的写作很难持续。
2005年,他打算再度开始写作,他想换个笔名,吞了过去那只北洋鼠,那么,就叫“猫腻”。这部小说叫《朱雀记》,敲下第一个字时,他就告诉自己,写作是为了挣钱。他物欲不高,但那时开始谈恋爱,需要钱。盘算一下最可行的职业,还是写作。那一年,网络文学已经拥有了行之有效的商业体系。他还没意识到在网上写小说未来会变成一个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的行业,这个爱好会成为他终生的职业。“我们上了那趟车,车自己换了发动机提速了,我们也就跑得快了一些。”
電视剧《庆余年》海报
他开始认真对待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他意识到,只有尊重商业写作规则,才能真正获得想要的东西,包括读者的喜爱和经济报酬。到写《庆余年》时,他更需要钱——要结婚了,所以他要写一部“大红书”。
如今,猫腻还在写。2017年开始连载的《大道朝天》接近尾声了,他打算在2020年8月完结。他舍不得,写得很慢。他说过,这是他最后一部这么大体量的小说。
有人问他:“你希望自己的小说像什么食物?”他大概没想过这个问题,顿了几秒后答道:“炸酱面,对,就是炸酱面。不是北京的炸酱面,是重庆的。它有点黏糊,不喜欢的人可能会觉得腻。但面本身很筋道,很有嚼劲,还有肉末码子,是香的。最关键的,是它有辣子和葱,给人一种辛辣的、刺激的感觉。”大概很少有作家这么形容自己的作品。
他还在修订《庆余年》。再看十几年前自己的作品,他时而拍案叫绝,时而动静很大地唉声叹气。但他还是认为,写作是他能找到的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是纯粹的、个人的、只属于自我的职业,“一个人干就完了。不需要别人帮助,也不受别人制约”。
他还想写下去,写到死的那天,写满他想要的123年寿命——他1977年出生,活到123岁,正好跨过3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