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育英才:学生发展的指导

2020-06-19 08:24李之宁
中国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学校发展

李之宁

《国家教育中长期与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需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学生发展指导是指学校和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健全人格、发展学业、发展特长、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成长进步的系统工作。

笔者认为,高中教育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素质、完善人格,为学生职业成功、人生幸福奠定基础,同时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优秀的人才。因此,笔者与学校的同事们一起,思考指导学生发展的问题,在引领学生发展方面,凝练出“造化育英才”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体系。

一、“造化”的教育观

1.教育的核心与方法:道法自然,化育英才

“造化”二字很好地阐述了教育的“道法自然”、化育英才的过程。“造”字揭示了教育的核心,“道法自然”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终点;“化”字体现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化育英才既是学生在瞬间妙悟中凝结的灿烂感悟,又是教师的回归人性,感知到为人师的福气和幸运。“道法自然”就是遵循宇宙成物的生产和发展的规律。“道法自然”的教育思想更加尊重对人的个性化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日益强调的方向。

2.教育的动能:回归人性

教育的动能在于教师,回归人性指的是教师的自我修行。不管是特级教师还是普通教师,都是凡人,都一样有过错、有挫败。如果能够在教育中学会关照自己的内心,向心寻找答案,教育便有了智慧,学生也就有福气了。教育的动能,就是帮助教师回归人性,感知为人师的这份福气和幸運,在瞬间妙悟中凝结出灿烂的光芒。

3.教育的途径:面向全体

学校最有意义的地方就是给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并改变他们。学校需要营造一种有教无类的校园氛围。所以,我们观察一所学校,不仅看它的硬件设施、师资品牌,还要听办学理念、社会评价,尤其要留意校园内学生们的感受:他们在课程学习中的满足感,他们在校园活动中的积极体悟,他们在学校每个角落中留下的痕迹……人的气息和品味,在某种程度上诠释着教育的价值。

二、“英才”的学生观

1.教育要增强人才的自主性

我们经常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什么是最重要的习惯?全力以赴地自主生长就是最重要的习惯。对于全力以赴的学生,即使成绩不突出,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虽然成绩优秀但并没有做到全力以赴的学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鼓励其继续努力,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教育的目的不是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卓越的人才。我们要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养成自主生长的习惯,在各自的起点上争取更大的进步,使每个人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2.教育要塑造人才的社会性

教育工作者也要树立“和合共生”的育人观。因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和合共生”的系统工程。教育需要调和各方面力量和元素,使之形成育人的“系统合力”,兼容并包,共存并处,合作共赢。一个人的成长是各个阶段所受教育、所处环境和身边的人影响作用的结果,是方方面面的叠加和融合,不是割裂的系统和分散的系统。割裂的教育必然会导致不同教育力量的彼此消解,无法实现理想的育人效果。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认为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集众人智慧、众人之力才能完成的事。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不是简单叠加,而是有机融合。

三、造化育英才的学生发展指导

对于学校及教师而言,明了学生发展指导的具体内容,是开展学生发展活动与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笔者认为,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应该更多地从认知入手。一般包括自我认知、生涯认知、社会认知和职业认知四个方面。面对真实的教育情景时,学生发展指导要留意一些重要的途径。

1.改革学科教学

现行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决定了学科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但无论怎样,学科教学不能再停留在以追求学生考试高分数为唯一目标上,而必须在传输“是什么”的同时,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究“为什么”。

因此,将指导思想与指导要求渗透到学科教学的改革之中,是高中学校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一种必然选择。为此,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思路及方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教学任务的完成程度,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尤其是学生在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受到的影响或者出现的变化。

2.设立指导课程

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价值在于,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认识到个体在自我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到高中阶段教育对于个体生涯发展的影响价值,由此促进个体形成对高中阶段教育与学习的正确认识和积极行动。

在现有课程教学体系和学校教育的格局下,开设学生发展指导的专门课程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和诸多的主客观困难。学校需要努力创设一定的条件,包括动员家长参与和支持等,组合学校内外的各种力量提升本课程的执行力。

3.提升社团活动

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需求。学校在注重学科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非标准化课程的学生活动,尤其是学生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其重要价值正是在于引导与指导。学校应该利用社团活动,开展学生之间的同伴教育与同伴指导,弥补教师为主的教育与指导所存在的不足。

4.利用校外资源

学校可以尝试建立家长参与的学生发展指导模式,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努力使家长成为学生发展指导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校友也是一种最能够依赖的资源。各种类型的校友,都可以成为指导学生思考的真实案例和可信资源。这些学长可以结合他们当前的现状反思自己在高中阶段的所得与所失,这对于引导学生重视高中学校生活、激发自我主体性、建立未来发展愿景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教育既需要改变,也需要坚守。学校既要主动对接时代需求,又需要回归教育的本原,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创造权交给教师,让未来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而非教育的工厂。

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项目结业论文。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课程学校发展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