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科研成果绩效评价制度

2020-06-19 08:19刘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绩效评价高校

刘波

摘 要 本文针对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制度的措施,从而促进当代高校科研成果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

关键词 高校 科研成果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4.4文献标识码:A

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是高校科研业绩和效果的衡量的有关准则和规定,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探索建立科学的高校科研成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是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机制保障,更是实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制度保障。

1高校科研成果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1评价标准不统一

目前,各行各业对科技成果的分类界定不一,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科技界尚未对评价方法和各级指标作具体的要求,因此,评价机构往往根据被评科技成果的特点自行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从评价指标体系来看,绝大部分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其评价标准仍是釆用定性的判断——通过专家咨询赋予主观的分值,并没有在实质上实现从量的角度进行衡量。客观上讲,定量指标的设置并没有改变定性指标的本质,尚缺少由第三方直接采集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的评价指标体系出现。加之国家、政府没有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高校科技成果评价缺乏统一的关于项目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具体的评价标准。

1.2評价目的不明确

目前,由于有些高校对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的导向性不明确,科研人员过分重视绩效评价的量化指标,导致很多科研行为过于急功近利,为了科研而科研,这种背景下会产生大量重复、低产出、低效率和低效益的科技成果。而相应的高校科技成果绩效评价势必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评价目的就变成了为这些科技成果“证明”。另一方面,高校科技成果绩效评价的评价制度、评价体系本身存在不足,容易形成以短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评价目的的评价体系,忽略以科技成果的创新性、竞争性等长期效益为评价目的的评价体系。因此,科研人员的科研动机过于复杂和评价体系以短期效益为评价目的都导致了绩效评价目的不明确。

1.3评价结果不准确

对高校科技成果进行绩效评价,没有具体的细则和统一的标准。另外,政府也没有明文规定高校在进行科技成果评价的时候必须出具哪些材料,很多高校为了保护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核心内容只拿出部分内容甚至完全没有交给评价专家。还有的高校根本就没有对自己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价,就将其投入市场。对科研人员來说,高校科技成果评价的结果往往与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职称等个人利益挂钩,有的评价在利益驱使下就变成了单纯的评分工具。这种评价制度下产生的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准确性。由评价结果得出的评价结论有失偏颇,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生产、产业化等环节也会带来一定的隐患。

2高校科技成果绩效评价问题的成因

2.1缺乏适合不同科技成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在科研方向、科研方式和科研目的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就需要制定具有高校科技成果共性特征的绩效评价体系,在体系中既能体现科研绩效的特点,又能体现高校科技成果的特性,以此增强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动态性。然而,现有的高校科研成果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很好的把高校科技成果的特性,投入、产出绩效、产出效益、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结合在一起,而是盲目仿照其他评价体系,自然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我国现有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一般包括投入性指标和产出性指标这两类,对科技成果研发的过程和社会效益、影响考虑不足。

2.2难以采集被评价成果的核心内容及数据

首先,由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很多科研人员没有将自己科研成果的完整材料和核心内容交给专家进行评价,在没有获得完善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的评价也必将缺乏可信度和可评价性。再者,目前有很多科研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窃取别人的科研成果留作己用,把它变成自己的成果,导致了目前很多科技成果存在雷同、翻新的问题,这种科技成果的内容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三,由于在高校科技成果投入产出过程中很多相关数据是以总量的形式出现,如何在评价中将这些总量分解到科研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价,都比较难以确定,因此会影响评价体系中投入指标的准确性。

2.3尚未建立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

目前,高校科技成果的评价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也没有法定的监督管理机构来对高校科技成果的绩效进行有力的监控。以前的评价基本上都是对结果进行评价,仅关注科技成果的效益,所以导致很多高校、科研人员在使用资金的时候对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不甚关注。这样导致科研资金的使用率低,大量重复投入,影响了国家对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

重立项轻结果,科技成果评价开展的较少,这是高校科技成果管理方面的另一个普遍现象。在政府没有制定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和建立合适的监督机构的情况下,很多科技成果没有进行成果评价或是随意找中介机构进行评价。

2.4缺乏有效的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评价注重成果的转化,评价结果的激励作用不甚明显,不论是对科研人员科研质量的激励或是对科研效率的激励都不是很重视,没有较好的利用激励机制中的正激励。对于被评价的科技成果,参研该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的个人利益与未来可获得的科研经费应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根据评价结果对科研人员实行正向激励或是负向激励。防止有些R&D人员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增加投入以期获得较好的回报,使高校科研资源大量的浪费,针对这种行为在评价中要使科研人员受到负激励。

3完善高校科研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的措施

3.1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高校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要坚持科学性、全面性、适度性、导向性原则。评价指标要选择容易计量、稳定的绩效指标,指标间应该要相互独立。在设计指标时,必须尽量选用能够直接量化的定量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现有统计系统和检索工具直接采集到相应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指标都容易获得,稳定可靠。整个指标体系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绩效指标组合而成,但是,同层次的绩效指标之间不能类似、重叠,不能由一个指标导出另一个指标,否则就加重了该指标的权重,影响了整个评价体系的公平性。

3.2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也就是指在审査不同机构的资质的前提下,确定一些适合进行高校科技成果绩效评价的机构,明确其要求和准入条件,并制定考察的指标,让符合标准且愿意参与竞争的评价机构参与竞争的体制。由于这类机构生存的经费来源是通过科技成果评价收取一定的评审费,经过专家评价获得专利或是获得好评的科技成果,或者通过帮助科技成果的转化或投入生产寻求企业合作而获得中介费。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评价机构必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或是进行整改,争取下一次竞争的成功;而竞争成功的评价机构在政府的监管下,也会通过不断地提高其评价水平,完善其评价体系来确保自己的声誉和竞争力。

3.3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要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从根源方面入手,对相关管理制度和机制加以完善。要从本质上解决目前评价中出现的混乱、不公正现象,就必须要对评价的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起公正透明的评价机制。同时,政府应当对高校科研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对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评价专家的资质制定明确的规定,通过法律对整个评价过程及结果进行监控,明确评价机构和专家的权利、责任,杜绝那些受利益左右而擅自篡改评价结果或是直接按照被评价人意愿填写评价报告的行为。

3.4完善绩效评价的激励机制

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激励机制,使科研人员意识到提高科技成果的效率、效益与提高科技成果成绩同样重要,激励科研人员提高科研积极性和科研效率,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为了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有限的科研资源,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国家投入的科研资源相挂钩,让研究者们可以有重点的选择研究方向。建立完善的高校、科技成果激勵机制能够激励高校科研人员努力提高科研水平,获取更多的科研资源,如此发展,才能形成"大学提高科研水平才能争取更多科研资源,才能更快地提高科研水平”的良性循环,促进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成长。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校科研成果绩效评价制度研究”(XJK013CGD038)。

参考文献

[1] 贾媛媛,马坚,赵宇丹,李荣梅.构建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0):62-64.

[2] 张钰,姚丰华.深化校办企业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区域经济发展[J].教育现代化,2017,4(35):82-84.

[3] 康涛,陈红梅.“负激励”在高校科研管理绩效中的运用[J].中国高校科技,2015(12):22-23.

[4] 蒋凤丽.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05):59-61.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绩效评价高校
科研成果转化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加强医疗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