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 不信东风唤不回

2020-06-19 07:49梅赞
中华儿女 2020年10期
关键词:随州工作队贫困户

梅赞

站在我面前的謝强,墩实的身材,满脸堆着微笑,架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的,要不是晒得黧黑的脸庞,他就是一标准的白面书生。这黧黑的脸庞,是驻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6个年头给他的纪念。这6年间,他履行了“把农村当舞台,把农民当兄弟,把扶贫当责任”的承诺,有艰辛和困苦,也有欢乐和喜悦。当然,最可喜的是,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工作队所帮扶的46个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谢强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谢队长,我们的知心人,我们的好兄弟”。听到这,谢强应该陶醉吧,因为没有比得到村民的认同更高的褒奖了。

贫困户家的“常客”

时间回到6年前,五十有三的谢强,正年富力强,是中国工商银行湖北随州分行党委宣传部的一名负责人,平时喜欢写作和摄影,做宣传工作得心应手,有声有色。他想就这样干着自己喜欢的事到退休,也是蛮惬意的。所以,当分行党委书记找他谈话,希望他担任分行专职扶贫工作队队长,到条件比较艰苦的粉铺村去扶贫时,他一点准备都没有,而且也很犹豫。因为谢强患有高血压、痛风等疾病;更重要的是他的母亲已80多岁,且患老年痴呆,需要他们兄弟姐妹轮番照顾,而驻村扶贫则要长期吃住在村里,照顾老娘就成了一句容话。用谢强的话说,当时思想斗争是激烈的,真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呀,但最后还是愉快地接受了党组织的重托,走马上阵了。

随州市曾都区万店镇粉铺村,距离市区30多公里,地处随北山区,一条崎岖的山路与市区相连,是湖北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有12个村民小组,256户,1008人。进村伊始,谢强就感到了这个村的破败,七零八落的村庄,还有干打垒的房屋。给他们住的房屋,连一间厨房都没有,只能在院外搭个棚架张桌子当灶台做饭。冬天冷嗖嗖,夏天30多度的高温下,一顿饭下来,像蒸桑拿一般。谢强有点胖,特别怕热,他索性和村民一个样,只穿一件无袖背心和盖膝短裤,脚趿一双拖鞋,从西装革履的职业形象蜕变成老农的模样。看着有点滑稽,但也许村民更易接受。

2015年春,谢强和联合工作队的队员一道,按照“先看房(有无住房?好不好?)、次看粮(有无存粮?粗粮还是细粮?)、再看学生郎(有无学生伢?)、还要看技能强不强(有无一技之长?)、最后看看有没有残疾重病卧在床”的“五看法”开始拉网式入户调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1户234人。其中,谢强所在的工行工作队担负35户,46人的脱贫帮扶。

为了做到对扶贫工作的精确指导,谢强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入户调研,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掌握村情民意。可以说,入户夜访,访贫问计成了谢强驻村工作的“家常便饭”,粉铺村26户贫困户家都留下了他和工作队员无数次往返的足迹,他还是这些贫困户家的“常客”。

村里的情况梳理清楚后,谢强及时向市分行党委汇报,党委多次召开精准扶贫专题会议讨论,研究扶贫方案,开展市行党委与扶贫村党支部党组织共建活动,并由行领导带头与各家贫困户结对子进行帮扶,确保46个贫困户均有人员帮扶。

谢强在驻地办公室的墙壁上,挂有一张非常详细的《万店镇粉铺村脱贫攻坚规划图》,哪个村民小组有多少贫困户,家庭人口、识别标准、联系电话、脱贫措施,每个贫困户的帮扶人等信息一应俱全;哪个阶段做什么?责任人是谁?达到什么效果?什么时候完成?具体明确,把单位绩效考核的那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搬了过来,用到了扶贫工作上。

融入村庄。是谢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除了穿着打扮和村民接近,本来就快言快语的谢强,也开始扯着“大嗓门”说乡里话,与村支委一起做调查研究,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需求、期盼,冬天冒严寒,夏天顶酷暑,渴了喝口井水,饿了吃包快餐面充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一次次入户踏访,摸实情解难题;一户户上门调研,找穷根寻对策……

“三个一”为内容的“输血”

扶贫重在“造血”而非单纯“输血”。谢强深谙这个道理。通过调研,他和工作队确定了产业扶贫的工作思路。

粉铺村过去以种植小麦、水稻等单一农业为主,收益比较低,而当地的土壤和气候适宜种高产玉米,并能转化养猪养鸡和酿酒等附加值高的原料和产品,使农产品价值翻几翻,以及适合艾蒿、袋科香菇等种养殖业。为此,工作队根椐工行扶贫对象劳动力少、残疾人多、资金缺的实际,在贫困户中开展了“一家包扶贫困户参与,确定一个脱贫生产项目,免费提供一千启动资金”为内容的“三个一”家庭脱贫生产活动,包括以养鸡、养猪、养小龙虾、养鱼、养牛种高产玉米和艾叶,以及袋料香菇养植等为主要项目。

63岁的王某是孤儿贫困户柯某的监护人,丈夫残疾,儿子离世,11岁的孙子正在读小学,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全靠她一人操持,生活非常拮据。谢强一边和王某促膝深谈,鼓励她树立致富信心,为柯某的成长创造更好条件,一边及时向行领导汇报。行长迅速与柯某结成“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在行长的争取下,柯某享受了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多项优惠政策。2018年5月,还对柯某家居住的3间危房进行了重建,装上了自来水,还帮助他家养猪3头、种植袋料香菇3000多袋、艾蒿3亩、高产玉米11亩……2019年,既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他家的年收入也超过2万余元,收入是3年前的3倍;柯某的性格十分内向,谢强还从九江大学请来万教授为他进行心理辅导,柯某现在阳光多了,可以更多的看到他的笑脸。王某逢人便说:“享党和政府的福,要是没有工行扶贫工作队的真情帮扶,我们一家的日子还真不知道怎么过啊!”

贫困户程道喜有养鸡的特长,谢强和工作队就鼓励他走规模养殖的道路,并帮他筹措资金,建了一家小型养鸡场。2017年初,老程养的3000多只土草鸡每只长到3斤多,眼见就可出栏有收成了,老程暗暗自喜。可没想到,那年的雨却断断续续下了整整一个月,造成土鸡市场价格也一直往下掉,若不及时将土鸡卖出去,莫说赚钱,老程每天还要倒贴120多元的饲料钱。时间越长,那亏损就越大,老程急得跳脚。谢强得知后,迅速通过自己的朋友关系,请来随州电视台的记者到鸡场采访,通过电视节目对外宣传这种不用饲料,用草虫和玉米粉养殖的环保鸡,一时引来购买者众。同时,谢强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和老程骑着摩托车,驮着土草鸡,冒着大雪外出促销。他们找熟人,走单位,见人就推销老程的土鸡。经过谢强他们精准扶贫工作队和老程的共同努力,老程饲养的土草鸡很快销售一空。掐指一算,谢强一个人就帮老程卖掉了380多只。正是在这一年,老程赚到了精准扶贫以来的第一笔家庭生产项目收入。尝到甜头的老程,脱贫致富的干劲倍儿足。

工商银行的扶贫,不是谢强一人在战斗,工商银行随州分行的各包扶责任人对贫困户的帮助,深为粉铺村干部和贫困户所称道。5年来,在谢强为首的工作队的帮扶下,粉铺村的35户贫困户,户户有项目,46人个个都参与,人人有事做。如今,每个贫困户平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培养出了养猪脱贫示范户谭庭贵、陈建顺——他们每户循环养猪在30头以上,年创收3万元左右;还有养牛户万凯升,养牛年收入2万余元。

谢强十分简陋的驻村宿舍里,桌子上高高摞起的笔记本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他5年来所积累的10本、30多万字的调研笔记和资料。这一本本调研笔记,是他用双脚丈量的山高路长,是5年的真心扶贫换来的村情民意。打开这一本本驻村笔记,每本的首页都写着“扶贫济困,重在践行;履职尽责,改善民生”两行十分醒目的大字,仿佛在时刻提醒他,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似玩笑又似认真地对我说:“我现在已经是个合格的现代农民了,无论是科学种田,还是家庭养殖,我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这就是我作为一个与农民打交道扶贫人所留下的烙印吧”!

驻村以来,谢强共形成调研报告12篇,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40多条,并拟定《工行随州分行定点联系粉铺村帮扶方案》《工行随州分行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工行随州分行脱贫户脱贫后鞏固提高的工作方案》等10多种方案和制度,为工行随州分行粉铺村扶贫工作,规划了一份份思路清晰的“脱贫致富路线图”。谢强还被曾都区政府推荐为惟一的一个“全国扶贫攻坚贡献奖”候选人。

在43个贫困户全部脱贫后,“做不好脱贫户的巩固和提高,我坚决不撤岗,不信东风唤不回”,这是谢强对粉铺村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工商银行的庄严承诺,更是对党的庄严承诺。

猜你喜欢
随州工作队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扶贫工作队
随州市兰花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中办国办:根据贫困村实际需求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产品营销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