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辉,霍亚洋,叶贵川,杨 烽,杨 帅,田明坤,马力强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我国炼焦煤选煤厂多采用重选与浮选相结合的工艺,随着重选设备的大型化,-1mm的煤泥得不到有效的分选,同时浮选工艺对+0.25mm煤泥的分选效果较差,提高1~0.25mm粗煤泥的分选效果对完善我国煤炭分选工艺具有重要意义。选煤厂常用的粗煤泥分选设备主要有煤泥重介旋流器、TBS干扰床、水介质旋流器和螺旋分选机等。相对于其他粗煤泥分选设备,螺旋分选机具有结构简单、分选效率高、无噪音、无转动部件、无动力、维修费用极少及使用期限较长等优点[1-6],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用于精选0.076~3mm粉煤[7-9]。螺旋分选级依靠自身流膜特性,在离心力场和重力场共同的作用下进行高效分选。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将螺旋分选机应用于煤炭分选,先后研制出XL系列、SML系列、ZK-LX系列螺旋分选机以及振动螺旋干法分选机,多用于动力煤选煤厂和可选性较好的炼焦煤选煤厂[10-16]。
螺旋分选机具有较久的历史,但相关理论研究在最近30年才日渐完善。在螺旋槽中,水流具有螺旋运动和断面环流两种运动方式,构成了一个三维空间的复合螺旋线运动。在分选时,螺旋运动不但可以输送、分散和分层矿物,而且是断面环流产生的主要原因。断面环流可以加速矿物的径向分带,提高分选效率和降低精矿灰分[9,17-23]。目前国内外对螺旋分选机的水流厚度研究较少,本文在传统煤用螺旋分选机结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三个距径比分别为0.40、0.37和0.34的螺旋分选机,并通过自制的厚度测定装置,考察这三个距径比下螺旋分选机的流膜厚度和分选效果,为薄流膜分选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试验煤样为山西寺河矿粗煤泥入料,煤种为无烟煤。煤样粒度和密度分析结果见表1、表2。原煤灰分在21.84%,是低灰的粗煤泥入料。煤样粒度主要分布在1.5~0.5mm之间,占92.24%,其中1.0~0.71mm占比最多,为37.24%。煤样的密度主要分布在1.4~1.5g/cm3,根据煤样可选性曲线(图1)得到设定精煤灰分为10%时,精煤产率为82%,理论分选密度为1.7g/cm3,可选行为易选。
表1 煤样粒度分析
表2 煤样密度分析
图1 可选性曲线
在传统煤用螺旋分选机结构基础上,设计加工了距径比分别为0.40、0.37和0.34 的三台直径650mm横向倾角15°的5圈螺旋分选机,分选试验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分选实验系统
流膜厚度测量装置主要由径向横梁、螺纹杆和支撑梁组成(如图3所示)。在螺旋分选机支撑梁上固定径向横梁,沿横梁水平方向等距设18个竖直螺纹孔,分别安装螺纹杆,靠近内缘的螺纹杆起固定位置的作用。测量时,旋转调整其他17根螺纹杆高度使下端与流膜上液面相切,测得流膜液面距离槽底的竖直高度以计算流膜厚度。流膜厚度测试原理如图4所示,H为螺旋分选机中某一半径处液面和槽底之间的竖直高度,h为该半径处的流膜厚度,β为该半径处的横向倾角,用H和β余弦值的积近似表征h。
图3 流膜厚度测量示意图
图4 流膜厚度测试原理图
本文测定步骤如下:将40kg清水加入搅拌桶,用渣浆泵将水输送到螺旋分选机入料口,使水流平铺在槽面上,然后调节变频器使液流的流量稳定在2.0m3/h左右,在螺旋分选机的每一圈(共五圈)多次测量流膜厚度,通过游标卡尺准确读数,取平均值进行计算。
在进行分选实验时,在混料桶中加入30kg水和10kg的煤样,充分搅拌混匀后,用渣浆泵将矿浆输送到螺旋分选机入料口,使矿浆平铺在槽面上,然后调节变频器使矿浆的流量为2.0m3/h左右,待矿浆稳定后,通过螺旋分选机底部4个径向分布的取样管收集样品,对产品进行过滤、干燥和化验。
对螺旋分选机流膜厚度测定结果如图5—图7所示。
图5 距径比为0.40的螺旋分选机流膜厚度变化
图6 距径比为0.37的螺旋分选机流膜厚度变化
图7 距径比为0.34的螺旋分选机流膜厚度变化
由图5可知,在一定流量条件下,流膜厚度随着螺旋分选机距离轴心的半径增加而增加,在临近槽的外边缘时,流膜厚度从最高值迅速降低。流膜厚度在半径为160mm(约二分之一槽体半径)前较小且几乎不变,当半径大于180mm,流膜厚度增加明显。这是由于受到离心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运动初始,槽面的上层流体不断向外缘运动,造成液面堆积;而在外缘处,流体势能累积得到释放,转换为切线方向动能,流膜变薄。对于内缘,五圈的流膜厚度变化不大,对于外缘,前两圈的流膜厚度明显增加,至第三圈后流膜厚度分布基本保持不变,此时流体基本保持受力的平衡状态,流态基本稳定。
对比三个距径比螺旋分选机流膜厚度分布(图5—图7)发现,在内缘时,0.34距径比的螺旋分选机流膜厚度最大,其分布更符合薄流膜分选的期望,因为较厚的内缘流膜可以促进高密度颗粒在内缘的积聚。而对于0.37和0.40距径比螺旋分选机,在相同半径处,内缘流膜厚度逐渐降低。对于外缘流膜厚度,0.40距径比的螺旋分选机最大,随着距径比降低依次减小。
由此,可以推断,对于易选物料,可以采用较大的距径比,实现更多精煤在外缘的富集;对于分选密度附近含量较高的难选物料,可以采用较小的距径比,增加内缘流膜厚度,以促进中高密度颗粒向内缘的运动与分离。
对于不同距径比,前两圈的流膜厚度均不稳定,后三圈的流膜厚度分布基本保持不变,说明随着流体沿螺旋线方向运动的进行,流体受力逐渐平衡,流膜厚度分布也趋于保持稳定。
由三台不同距径比的螺旋分选机对煤样进行分选试验,结果见表3。可以得出,采用螺旋分选机进行以1.50~0.5mm粒级为主的粗煤泥分选时,分选完成时物料主要集中在外槽,即3、4号取样点位置,说明图4—图6得到的流膜厚度分布规律符合实际分选结果。其中低密度颗粒集中在外缘,精煤产率高,富集效果较好;而高密度颗粒集中在内槽,尾矿灰分高,排矸效果好。这是因为低密度颗粒所受的重力比高密度颗粒小,易浮在流膜上层,受到离心力、重力和水流作用力的合力朝向外缘;而高密度颗粒沉在下层,受到的离心力、重力、摩擦力和水流作用力的合力朝向内缘,因此同时产生了纵向分层和横向分离运动。对比不同距径比螺旋分选机的分选数据,发现精煤灰分在低于10%时,距径比为0.40的分选机精煤产率高,同时尾煤灰分也高,精煤富集和排矸效果比其他两台分选机要好。说明对于此易选粗煤泥样品,相对大的螺距对分选有利。
表3 不同距径比螺旋分选机分选试验数据表
1)在一定流量条件下,流膜厚度随距离螺旋分选机轴心的半径增加而增加,但在小于半径的二分之一的内缘,流膜厚度变化不大;从半径的二分之一位置起,流膜厚度迅速增加,在临近槽的外边缘时流膜厚度达到最大值。
2)内缘流膜厚度随距径比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外缘流膜厚度随距径比的升高而增加。对于1.50~0.50mm易选粗煤泥,距径比为0.40的螺旋分选机分选效果优于距径比为0.37和0.34。由此推断,对于易选物料,可以采用较大的距径比,实现更多精煤在外缘的富集,对于分选密度附近含量较高的难选物料,应采用较小的距径比,以增加内缘流膜厚度,以促进中高密度颗粒向内缘的运动与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