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流浪地球》动效声的制作与道具选用

2020-06-19 04:43
现代电影技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形体音色

苗 寅

(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北京101400)

电影《流浪地球》在上映期间不仅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同时也创造了46.86亿的票房记录,引来了广大媒体、观众对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发展的关注。2019年11月23日,在厦门举办的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流浪地球》凭借优秀的制作一举摘得“最佳录音奖”和 “最佳故事片”两项大奖。它的获奖不是偶然,是无数电影人日夜奋战的成果。动效声作为电影声音的一部分,在制作上也是攻坚克难,反复雕琢。

1 制作前明确方向与分工

一部电影在开始声音制作前,首要任务就是明确制作方向。通常是导演提出制作要求,声音指导制定录音方向,把控整体风格,最终由混录师带领团队制作完成。

1.1 明确制作方向

《流浪地球》的画面视觉与道具设计呈现出前苏联时期的重工业质感,且整体风格趋近写实。在观影分析过后,《流浪地球》的制作方向将按照“夸张且真实,厚重偏机械”的声音风格进行录制。

1.2 制作分工

该片的声音制作由中影基地声画中心承接,后期制作总监王丹戎老师担任声音指导,由混录师祝岩峰带领整个声音团队制作完成。团队包含对白组、特效组、动效组三部分,而动效组是由动效录音师、动效拟音师以及动效声编辑组成。工作内容是录制所有跟肢体动作相关的物理音效,具体包括人物的脚步、装备声效;人和物的动作声效;服饰摩擦以及枪械物理声效。

2 制作动效声的方法与道具选用

鉴于电影 《流浪地球》体量大、场景复杂、道具多样的特点,动效组根据影片的元素,将录制工作分为:人物、车辆、特殊环境与道具三大部分进行。

2.1 人物方面

人物是动效声制作的核心,整个制作过程也都是围绕人物来进行的,而人物在动效声的制作中主要以脚步、装备、手部操作为主。

(1)脚步声的制作

在脚步声的制作中,最难的部分是运载车内的人物脚步,难点在于首先要构建一个合适的车厢地板。对于运载车这样的钢铁巨兽而言,车厢地板必须要厚重且有明确的金属音色。但是就现代工艺的铁板或者钢板而言是无法达到录制要求的,因为过于轻薄的铁板不符合影片的重工业气质,而太厚的铁板又会导致金属音色的缺失。几经对比过后,选用了一张八十年代制作的厚轧钢铁板,因为无论是它的厚度、硬度还是粗糙程度,都更符合影片的重工业风格,且有沉闷的金属音色。接下来就是借助空腔的松木地板去完成车厢形体的搭建,这种形体借助的难点就在于接触面积的多少。借助太多会让铁板失去自身的金属音色,借助太少则达不到形体上的要求。所以在制作时会根据画面景别,通过调整借助面积的大小以及形体话筒摆放的远近,构建出符合当前画面的地板形体。

其次是制作用鞋的挑选。剧组在制作初期为动效部门提供了两套演员着装,但是演员所穿的道具鞋看似厚重,实则是用纤维防雨布与塑料胶底粘合而成,声音轻薄无力。但随着高筒牛皮靴的引用,则一下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它厚重的皮桶会在脚部形成一个共鸣腔,让声音再次得到共振,走出的脚步声一下变得浑厚沉闷。

图1 录音场景 制作运载车内脚步声效

最后,则是脚下细节的制作。由于影片中运载车外大部分为冰雪场景,所以登车时会夹杂一些冰雪颗粒在鞋底。为了突出表现冰雪颗粒被踩碎的声音,将咖啡豆研磨成大小不一、粗细不均的颗粒撒在铁板上。在制作时刻意去踩蹭它们,会让脚步声更加有细节有质感,听觉感受上也更接近真实。之所以没有选用腌制盐和砂土粒,是因为在硬度极高的铁板上,盐和砂被碾碎的声音会比较刺耳,而质地较为酥软的咖啡豆就成为了不二选择。

(2)装备的制作

人物装备上,头盔是片中出现频率最高且较为重要的道具,有一系列的摸拍、摘戴、拿放动作。虽然剧组提供的演员头盔过于轻薄,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在动效制作者的眼中每一样道具都有发挥它音色的作用,只是看怎样选择而已。利用它的形体音色再搭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摩托头盔就可以录制一些中远景的头盔声效。至于中近景甚至特写镜头的头盔声音,就需要用玻璃桌面搭配汽车轮胎去展现它的材质与形体。

另外,为增加对拟音道具的操作,提升整体动作的流畅性,制作一只男主 “同款”背包,在录音中也是很有必要的。片中男主的背包是由防水纤维布制成,且上面镶嵌着一只金属工具盒。具体方法是先用大力胶将拟音需要的书包与铁盒粘成一个整体,再用大力胶贴片的数量控制铁盒的金属音色,最后通过增减金属挂件以及书包形体的方式,贴合景别进行录制。这样简单地制作“同款”拟音道具,既减少了音色的叠加又提高了制作效率。

(3)手部操作

在众多的手部动作里,运载车的驾驶操作是最为复杂的。制作道具上就分别选用了:老式录音机、操控面板、收音机、调音台模块、万用表、门锁、安全绳固位器甚至脚手架的支撑轮,也拿来制作车辆内的各式开关和手柄,目的是突出表现操控的机械质感与复杂性。道具虽然有了,但还是要根据不同的画面景别,制作出相符合的声音。

例如,画面以特写镜头的方式讲述驾驶员拉动一支滑动式开关,此时需要制作的声效有三个:

一是手抓住手柄的声效。在制作时,需要将手柄道具贴附在金属箱体上进行录制,原因是特写镜头中,手柄在画面中的占比较大,需要中频音色增加形体的厚重感。

二是手柄在轨道内滑动的声效。众所周知,轨道越润滑声音越小。如果有车辆的引擎声存在的话,这个滑动声音会被完全遮蔽。所以就需要改变制作思路,将原本的滑动变为齿轮咬合,声音表达上也由写实“噌”的一声变为 “咯噔噔”一个有行程的声音。

三是手柄进入卡槽的声效。手柄进入卡槽的声音同样也是需要借助形体的支撑,选用厚重的金属卡扣相互磕碰、划擦。之所以采用划擦的手法进行录制,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音调。通俗讲,一般打开开关是平调咯噔(dēng),而关上开关则是降调咯噔(dèng),像这样利用音调去表达动作,在制作中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通过上述三种音色的叠加,既能清晰明确地表达一个特写镜头的换挡动作,又能突显整个控制台的金属机械质感。

图2 录音道具 运载车操控台

2.2 车辆方面

运载车作为片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其在动效声的制作中主要以车内饰品、座椅以及车辆与冰雪颗粒的撞击关系为主。

(1)车内饰品的制作

车辆内的饰品晃动在制作上也是一个小亮点。片中男主所驾驶的373号运载车,在挂饰上是以联合国国徽、弥勒佛摆件、千纸鹤挂饰、佛珠以及裸露的对讲系统为主。制作上,按材质分为金属、木头和塑料三方面进行录制。

金属方面,选用了声音清脆的平安铃作为主音色。之所以选用画面中没有出现的金属铃,原因有三点:第一,由于此车在片中出现频率较高且有不少类似车辆的加入,为了区分主角所驾驶的车辆,在制作上会刻意去设计一个辨识度较高的音色,这样就可以直接从听感上加以辨别。第二,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在车辆或是家中悬挂平安铃祈福,也正是由于习惯所致,金属铃的声音才会让观众觉得亲切且真实。第三,车辆在行驶中会有引擎和车辆颤动的声音,如果写实制作的话会让原本不明显的挂饰声音被掩蔽,所以就需要一个能在频段上有所区分且又被接受的声音透出来,平安铃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像这种非真实存在的声音设计在动效制作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木头方面则选用了两条较为夸张的串珠,一条是大颗粒的佛珠,另一条是被拆下来的门帘。之所以选用门帘也是因为它中间穿插了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其他木珠,通过摇晃碰撞制作出来的音色有变化、不单一。

塑料的对讲系统,则选用了和真实材质略有差别的铝制打气筒和老式吹风机来参与制作。原因是真实塑料之间的磕碰过于薄亮,会显得物品过于劣质,而利用打气筒和吹风机本身固有的腔体特点进行碰撞,制作出来的声音就会厚重很多。

图3 录音道具 各国运载车挂饰

而后,男配角所在的运载车则是以吊挂的主板零件和装备锁扣为主。在制作道具的选择上也是尽可能夸张,但又遵循写实风格。虽然影片中陆续出现了不少他国车辆,但是挂饰和装备物品区别并不大,所以在声音制作上也会根据各国的特色,为其配上不同的声音元素加以区分。

(2)座椅摩擦、晃动的制作

所谓座椅摩擦就是指人物和座椅的起坐、拍打、碰撞中,座椅自身的声音。制作座椅的道具选用,同样遵循着先挑材质后挑形体的原则。材质上主要以皮革包裹的皮沙发作为基础,老式金属的理发凳作为辅助,形体上主要依靠车门和厚铁板搭建的车厢形体。具体做法就是将皮沙发架到形体铁板上,利用皮衣和机车服揉搓沙发,摇晃撞击理发凳的方式进行制作。录制上也是遵循近景多形体、多细节的原则,用沙发表现皮革质感,理发凳突出表现形体和金属细节。

(3)车辆与冰雪颗粒的撞击

车辆与冰雪颗粒的撞击,是指车辆在行驶中会与车外空气中的冰雪颗粒产生撞击关系。录制这个音色既能突显环境恶劣,又能增加行驶当中的细节。制作上也是根据混录师的要求,采用两支森海塞尔MKH416话筒进行立体声的录制。但由于影片中运载车的场次较多,车内车外场景变换较为复杂,最终则是以录制声音素材的形式,交给特殊效果部门的同事进行对点编辑。

看似简单的颗粒撞击在前期道具准备上就遇到了一些困难。面对占据整个画面的挡风玻璃,让人心里不禁有点打鼓。但道具的选用依然要本着 “有大不用小,有真不用假”的原则去挑选,也就是说,有大形体的道具就不用小形体的,有真的道具就不用假的代替。最后几经周折才寻到一块长约3米的钢化玻璃,但冰雪受季节所限,在制作上也会在室温下融化,达不到反复制作的要求。最后通过对比,选用了中药“决明子”来制作,因为它的材质、形状适中,既比腌制盐硬又比豆类更不规则,还比砂石更容易收取。

具体的制作方法如图4所示,车厢外的撞击音色,用苹果箱支起钢化玻璃面充当腔体,采用淋撒、摔砸决明子的方式进行录制。这样做既能让玻璃面在听感上显得大而厚,又能减少决明子在玻璃面上的跳动次数。话筒笼则是为了防止跳动的颗粒碰到话筒产生杂音,车厢内则采用了接触式的BARCUS-BERRY 话筒搭配U87进行录制。接触式的界面话筒能够捕捉一些缺失的低频音色,会让声音更加“贴面”,增加空间真实感。

除了冰雪颗粒与玻璃的撞击音色外,还录制了颗粒与车身金属的撞击,方法依旧是架设车厢形体、铺设斜面的方式。除铁板外,还增加了与厚不锈钢罩的撞击音色,目的也是为了增强金属音色的差异性,更像颗粒撞到了车体的不同部位。这样既可以在听感上还原真实,又解决了音色相近,容易产生听觉疲劳的问题。

图4 录音场景 制作冰雪颗粒撞击声效

2.3 特殊环境与特殊声效的制作

这里的特殊环境指的是影片中打开仓门后,进入的外太空场景,太空中除了浩瀚的银河星斗,就是庞大的空间站系统,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重点就是外太空的真空环境。

(1)真空环境下的声音制作

众所周知,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真空环境下是听不到声音的。但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戏剧效果,表达人物动作,这就需要声音部门创造出一种真空环境中特殊的声效类型,并且还要让它的听觉感受被观众认同。

动效组和混录师在录音棚内进行了多次录音实验,最终选用接触式BARCUS-BERRY 话筒和DPA-8011水下话筒分别进行录制。制作中以拍打敲击路灯、汽油桶、车门、老式地秤的方式,模拟真空环境下两位宇航员的手部动效声。再将话筒贴附在牛仔裤、皮衣甚至消防水带上,来模拟两人对安全绳索操作的动效声。经过一系列地调整变换录音参数,最终创造出了不少富有质感的特殊声效。

图5 录音场景 制作真空环境下的特殊声效

(2)特殊声效的录制

特殊声效是指非常规的动效声,是一种需要进行设计,并且夸张制作的动效声类型。影片中,救援队在电梯井内转移火石的过程中,绳索的位移、滑轮机的变形、轿厢缆绳的脱断,每一个特殊声效都牵动着观众的神经,这就是它的表现力。

图6 录音场景 制作弹簧的特殊声效

为了更好地表达轿厢缆绳的脱断声效,动效组还特意为此“私人定制”了一支伸长足有两米半的纯铜弹簧。弹簧被拉伸变形后,通过瞬时的点状敲击会发出富有科幻色彩声音。根据这个声音的特点,通过对比几支话筒的呈现效果后,选用了SCHOEPS MK4心型指向话筒,以立体声的方式进行录制。

3 制作总结

《流浪地球》完成后,不仅收获了很多宝贵的制作经验,也开拓了研发新奇道具的思路。通过这次科幻题材电影动效声的录制,笔者感悟到:要想做好动效声,首先要多学习观察。抱着一颗探究的心多看优秀电影,分析其声音的制作与叠加,多观察身边的新奇事物与奇特道具,理解其发声原理,这样才能在制作中手到擒来。其次,是需要多积累、多总结。随着制作量的不断攀升,面对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各式道具,制作完成后要好好总结,为下一部同类型的电影做好经验基础。最后是团队的通力合作。《流浪地球》中还有许多不错的声音设计,都是动效组配合其他部门共同完成的,比如火石的位移与磕碰,逃生舱的跌落与损毁,机械手的开合与转动,瞬态结冰的过程以及发射塔的震颤,都是团队通力合作才能呈现出来的。所以,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

4 结语

动效声的录制工作就是这样,平凡但不简单。虽然制作中需要有灵光一现的突发奇想,但整个过程还是需要日复一日地仔细打磨。也正是秉持平凡中见卓越的匠心精神,凭借求真、求新、求变的制作理念,团队才能出色地完成此次录制任务。在这里要感谢所有参与者,愿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形体音色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音·色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