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婉荣 王陈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职学校广泛推广现代学徒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度的现状,根据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实际经验,分析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现代学徒制探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现代学徒制 瓶颈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023-03
2015年8月,柳州市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教育的试点城市之一,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柳州一职校”)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中的一个试点专业。近几年来,柳州一职校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和柳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在物流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取得不少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制约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因素,并提出突破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瓶颈的对策。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职业人才的培养管理方式是把我国传统的师傅带学徒学技术和现代学校的教育相结合、突出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与我国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相比,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在于企业这个教学主体的加入。我国现代学徒制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灵活性等优势和特色,解决了单纯依靠职业学校教育造成的职业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知识和专业技能严重脱节的弊端。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
(一)政策法规不完善
开展现代学徒制需要有比较完善的制度保障,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时,大多制定有比较完备的教育法规和有力的政策保障。目前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缺乏明确的教育政策和法律规定,同时也缺乏一定的教育基金和设施的支持。
我国也制定了不少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政策或制度,但大多以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为主要内容,总体上比较宏观。正是因为缺乏具体政策的支持和资金方面的大力投入,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缺乏社会保障机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的双主体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徒进入合作企业后,被安排在具体的工作岗位,由企业里的师傅手把手培训职业基础技能。因此,如果合作企业没有深度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主动性,其人才培养方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经过实践,笔者发现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作为保障,现代学徒制的试点普遍存在着校企合作双主体一头热、一头冷,企业被动参与等情况。
(二)人才教育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校企共同研究设计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方案,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岗位专业技术标准、师傅资格考核标准、质量标准、监控考核标准及其他相应的实施方案。企业(包括教育行业)本身就是对岗位专业技术标准、师傅资格考核标准、质量管理监控标准的指导和制定者。当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试点单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课程设置、考核管理监控标准,大多由普通职业学校教育部门来主导和制定,企业只能作为第二主体单位来指导和配合学校实施“工学结合”。这将严重削弱学徒制企業参与教育部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信心和积极性,导致整个学徒制课程体系的编制不合理。
(三)师资力量弱,教学能力不足
“学徒”一词一开始只是在传统的企业经营和生产的过程中出现,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形成和发展,“学徒”也就开始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学生的同时也是企业的员工。不管在职业学校还是企业,“学徒”都需要学习。在企业,学生所获得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来自企业的师傅,而师傅的专业授技能力也直接影响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实施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学习获得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企业的师傅虽然拥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术,却不一定掌握教书育人的具体方法。企业的师傅大多因为没有实际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在给学徒讲授相应的工作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时,缺乏一定的技巧;而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缺乏在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的经验,不一定具备实际的操作经验和技术。因此,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既有丰富的一线实践经历又具备一定的理论教学能力的学徒制“导师”相对较少,这制约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四)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
实施现代学徒制后,教学的空间从校内向校外延伸,以课堂为教学中心的监督与评价方式已难以适应学徒制教育的要求,校企双方普遍缺乏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质量监督评价与管理机制。
学校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往往会降低责任意识,认为学生既然已经进入企业,教育教学任务就应该主要由企业承担,考核也应该以企业的教育与考核为主。而合作企业方则认为学徒制项目的学生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所以其作为学生身份所需要接受的考核与评价应该由学校来承担,企业一般习惯将学徒当企业普通员工来看待,缺乏与学徒相对应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学徒制项目组对学徒开展的考核评价更多是参照国外的评估形式,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学徒的技术水平。
三、解决瓶颈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现代学徒制的保障
1.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我国涉及现代学徒制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需要尽快完善与现代学徒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在我国,现代学徒制还属于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协同管理。物流专业要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制订统一的物流行业标准;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物流行业相关规章制度的指导与规范。因此,国家和地方层面应出台相关的物流行业政策法规,对现代学徒制专业进行规范与指导,充分发挥中国物流行业协会的牵头作用,制订物流企业、培训机构参与相关物流行业准入的标准、管理与服务质量评价的办法等。同时,还应出台相应的物流企业鼓励与扶持政策,引导物流企业参与实施现代学徒制,保障校企之间合作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
2.足够的经费投入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得以顺利实施的又一重要保障。现代学徒制对实训教学环境、师资队伍水平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需要的资金要远远大于普通教育。在学校层面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和经费投入,想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以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就难以实现。在企业层面,若是没有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偿,也难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二)形成校企共育模式
1.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组应该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由工作组共同研究,确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实施安排、考核要求、毕业要求等。实现校企联合办学,做到课程内容能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能对接生产过程。
2.学校和企业合理分配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权利和职责。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时,学校和教师要合理分配部分权利和职责给用人企业。以学校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和用人的标准要求为依据和基准,通过专题讨论、头脑风暴、企业一线管理者以及专家的访谈和调研等手段和方法,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同时,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以及对岗位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共同开发相应的课程和教材,采用“双导师”的教学模式,实施学徒的工学交替。
(三)完善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
“校内导师+企业师傅”是实现我国现代学徒制的一个必备条件。优秀的“校内导师+企业师傅”的“双导师”将能大力推动现代学徒制物流合作试点服务模式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传统教学中,学校教师主要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他们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但和企业的师傅相比,企业实践经验还有差距。有些企业的师傅技能精湛,可是不一定都会教。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校内导师+企业师傅”的有效教学结合呢?在进一步明确校内教师的定位和职责前提下,可将校内教师的企业实践及技术服务的经验作为校内教师技能考核的重要指标,鼓励校内教师深入物流企业以顶岗方式参与企业的工作,让学校教师通过职业技能的训练成长为专业化的校内导师。同时,到企业挂职锻炼、下厂参与企业管理也可以作为教师晋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另外,企业也应有意识地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学徒制需求的师傅队伍,对师傅队伍进行培训和考核,选拔出既精于技术又懂得教学的企业师傅。还可以制订专门的企业师傅评价体系,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有效促进企业师傅和学徒的共同成长。
(四)与企业合作,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在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既要在学校完成学业,也要在企业完成技能学习,因此,学校或企业单方面的考核评价方式难以客观又全面地评价学生,也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校企双方需要在合作的基础上,借鉴英、德等国家现代学徒制的考核评价机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学徒制考核评价制度。可以制订适应学校需求的学业过程标准以及适应企业需求的学徒过程标准,从而形成两个标准并行的学徒制考核评价体系。用学业过程标准来考核评价学生在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的成果,用学徒过程标准来评价学生在企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价考核体系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性评价,围绕学生人文知识素养、沟通协调能力、职业奉献精神、技能以及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经过改革和优化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需求。许多院校虽然都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结合当前我国现阶段教育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改进,才能让现代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丽娟.“产教融合”视角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瓶颈与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导刊,2018(17).
[2]陈浩,龙秀,黄巧娟,等.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瓶颈及对策[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6).
[3]胡建,黄立新,李国栋,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及对策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1).
[4]李华.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的瓶頸和解决对策[A].中国职协201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C].
注:本文系2020年度柳州市职业教育重点课题“柳州市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研究”(编号:2020ZJA1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婉荣(1981— ),女,广西钦州人,文学学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研究;王 陈(1979— ),男,湖北黄冈人,工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技术研究。
(责编 丁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