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合作办学已成为中国发展高层次、国际型教育的主要合作对象之一。但是,中法教育合作发展也出现一系列新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中法双方往来不对等、留学生跨文化能力与适应性低等;相关研究多以中法合作办学项目、机构个案为例来探讨办学模式、双语教学以及实践教学内容为主①姜文达等:《中国学者研究法语国家或地区主题旅游的脉络与前瞻》,《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年第2 期,117 页。,特别是中法工程师合作教育研究居多,鲜见宏观分析中法合作办学的总体发展趋势与政策。因此,梳理中法教育交流历史演进、厘清中法合作办学基本情况与动态,探讨新形势下中法办学特点,以期对纵深发展中法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改革,培育中国国际型高质量优质人才以及拓宽“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法之间交流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时代背景下中法两国教育文化的交流不断递进与深化,形成了各时期的交流特点。中法教育文化交流渠道和方式、内容看,中法教育交流大体经历了四阶段:19世纪前传教士的来华教育传播;19世纪至20世纪初洋教习的“请进来”与官派留学;20世纪上半叶留法勤工俭学与里昂中法大学创立;新中国成立至今现代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的开启与快速发展。
自“地理大发现”后,以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为代表的天主教传教士赴华传教,进而掀开了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帷幕②王红:《里昂中法大学: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特殊见证》,《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第1 期,60 页。。1610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1577-1628)来华传教,激发西方青年传教士纷纷申请赴华传教,金尼阁在第二次赴华传教期间开办了“教会图书馆”。随后,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资助下形成了法国政府资助的第一批(1690)与第二批(1699)来华传教士,包括Louis le Comte(李明)、Joachim Bouvet (白晋)、Gerbillon Jean Franois(张诚)等人,共计20 名。史料记载至1773年先后有近百余名法国传教士来华,他们在中国传播了数学、天文、地理等科普知识③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河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年5月。。与此同时,赴法留学伴随着传教士的来华传教而出现,高类思和杨德望都是早期著名的赴法中国学者。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掀起了第三波外来文化入侵,法国传教士不断在中国开办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如上海“徐汇公学”是由法国传教士所开办。至20世纪30年代,法国巴黎耶稣会建立了7 所教育机构以及博物院等,复旦大学与震旦大学的建立均与其有关。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自1862年设立起便有“法文馆”,由洋教习任教。这些法国“洋教习”通过开办和参与新式学堂方式致力于西文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也为之后的清末官派留学提供了基础。
中国最早官派留法学生始于19世纪70年代,由1872年“幼童留学”开启端绪。1875年,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为培养船政人才,开始选派人员赴法留学(表1)①葛夫平:《中法教育合作事业研究(1912-1949)》,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年,2 页。。1877-1897年,福州船政局先后四次选派中国学生赴欧留学。其中,共派往法国留学50 人,目的是学习法国先进船舶制造、洋枪制造、军器制造、算学等②刘红:《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法国研究》2016年第4 期,10 页。。除福州船政局学生赴法留学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清政府留学政策推动下,各省和中央各部也选派学生赴欧留学,部分派往法国。1908-1910年赴欧留学人数总计500 余人,其中140 人赴法留学③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55 页。,赴法留学生分别就读于巴黎国立桥梁大学、巴黎工程大学、里昂高等商业学校等,此后赴法留学主要以自费留学为主。
表1 官派留法重要事件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次大规模的赴法求学运动,它以勤工为手段,俭学为目的开创了一条全新的留学之路,也成为大规模中法教育合作事业的开端④王华银:《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国现代教育》,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4年12月。。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发起了“留法俭学会”并在北京创办留法预备学校,开设了法文、中文、数学等课程以及中西学术演讲⑤季玟希:《中国近代留学发展历程与动力探究》,《现代教育科学》2019年第3 期,135 页。。“留法俭学会”共办理了“两届三班”,给予了当时近百名中国学生赴法留学机会⑥张允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10 页。。为了应对赴法勤工俭学生的日益增多,有效推动中法两国文化沟通和交流,1916年中法双方在法国巴黎成立了“法华教育会”,主要联络中法学者团体、介绍中国留学生来法工作。1919年第一批“勤工俭学生”成功赴法,仅两年时间内20 批赴法留学生总数达1600 名,远远高于赴欧其他地区留学人数。勤工俭学运动使中国大批青年接触了先进工业与刚刚兴起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如周恩来、邓小平等大批杰出人才,此后法华教育会开始致力更高层面的中法文化交流事业。
创立于1921年10月的里昂中法大学,是近代中法教育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是在官派自费留学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留法教育形式,即在海外设立中国大学,利用法国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中国培养高等研究人才和大学教授。里昂中法大学创立到1951年停办期间,共有正式学生473 人,培养博士约129 名,硕士生55 名,工程师63 名①葛夫平:《关于里昂中法大学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5 期,94 页。。学生除就读里昂大学外,还包括里昂高等工业大学、里昂高等商业大学、巴黎大学、巴黎政治专门学校、都鲁士大学等。朱冼、程茂兰、戴望舒、潘玉良等人是中法里昂大学培养的各领域高级人才。除中法里昂大学外,这一时期中国还开办了多所中法教育机构或研究所(见表2),如北京中法大学、巴黎中国学院、上海中法工学院等,为培养中国学术人才及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4年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启了一系列交流活动。其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中法文化教育交流一度停滞。直到1973年9月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应邀访华,中法关系步入正规并提出加强在文化、科技、语言教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然而截止1977年中国留法学生人数仅164 人。1979年中法两国签署《关于中法经济的发展》《关于互设领事机构》《关于1980年至1981年文化交流计划》三个中法合作文件,促成了建交以来中法教育交流路径的深入发展②刘红:《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研究》,《法国研究》2016年第4 期,10 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法两国关系进入了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赴法留学由语言为主转向学习科技为主,与此同时法国高等教育各层次、几乎所有专业完全对中国留学生开放,留学生可就读于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工程师学院、高级技师学院等各类高校,由此中法教育合作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997年两国确定为全面伙伴关系,强调在多样性世界中促进各种文化的发展。到2004年中法建交40 周年之际,两国确定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一致认为深化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合作,鼓励两国公立和私立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交流,鼓励双方加强高校和语言教学方面的合作,增加留学生交换等。2006年中法共同签署《中法联合声明》加强中法博士生学院项目的合作以及扩大在生命科学、空间技术、应用数学、信息科技和环保等领域科技合作③新华社《胡锦涛与希拉克共同签署中法联合声明》,http://www.gov.cn/ldhd/2006-10/26/content_424728.htm[2006-10-26],中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进入了繁荣时期。高等院校合作项目与非法人机构不断开办,合作规模逐渐扩大;合作形式逐渐形成学生流动、课程流动等新形式;中法高校形成了环境、医学、航天工业等优先合作领域;攻读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的人数开始大幅度上升,中法本硕博文凭原则对等,合作办学层次不断提高。
表2 近代著名中法合作院校
随着中国对外合作办学不断发展,建设优质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迫在眉睫。与法国教育合作不断深化,利用法国优质教育资源、多元办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成为探索主流。中国开展中法合作办学类型多样,以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以及非法人中法合作办学机构为主要合作形式。截止2019年10月,中国开展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达43 个、非法人机构9 所④中外合作办学监管信息平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http://www.crs.jsj.edu.cn/index/sort/1006[2019-12-24]。南昌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分别在1996、1997年开展了中法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国最早设立中法合作项目的高校。随着中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密切交流与合作以及中国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2012年起中法合作办学不断推进,2012-2016年批准设立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达27 个。中法合作办学特色明显,法方合作院校类型多样,其中包括巴黎一大、勃艮第大学、昂热大学等综合性公立大学,法国国立路桥大学等公立工程师院校,里昂商学院、南特高等商学院、瓦岱勒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等法国商学院。
截止2018年底,,如表3所示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实施的学历教育涉及的学科分布情况,中法合作办学开设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8 个学科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82/201210/xxgk_143152.html[2012-09-18]。其中,学科布局集中在工学与管理学,分别占总数的44.4%和33.8%,其中包括核工程与核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其他学科开设较少。由于面临大量高质量工程人才短缺的严重挑战以及对工程人才需求量增加,工学成为了中外合作办学中主要学科,加之法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工程教育体系,催生了中国同法国各工程师院校强化教育合作与交流意愿,运用法国通用先进工程师培养模式来提升中国工程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满足中国现代化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与海内外投资。2015年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教育部明确了经济类、工商管理、计算机专业审批必须严格管控,重点支持在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领域举办项目②林金辉:《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趋势》,《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第12 期,35 页。。一些新兴专业、前沿专业,如生物技术、生物医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核工程与技术、航空航天等专业陆续在中法合作项目或机构中得到开展。
表3 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与非法人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开设学科数量(中国专业设置口径)
表4统计了中国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办学层次结构,中法合作办学层次覆盖本硕博学历教育。项目中本科层次学历教育22、硕士层次学历教育18 个、博士层次学历教育3个,9 所机构中有8 所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7 所机构实施了硕士教育、博士层次学历暂无机构开展。根据项目与机构的三个办学层次占比,实施本科办学占总数的51.7%、实施硕士教育比例43.1%、博士教育比例5.2%。整体看,实施研究生层次学历教育与本科教育分别占50%左右,由于非法人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在师资引进、资金配置、双方合作院校资质等方面较中法合作办学项目有一定优势,则办学层次整体高于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中法合作办学层次相对结构合理。
表4 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办学层次情况
表5显示2012-2018年间“985 工程”高校举办中法合作办学项目数由2012年的6 所增加到13 所,分别占当年(2012、2018年)总数30% ;举办中法合作办学的“211 工程”高校由12 所上升到2018年的23 所,分别占比60%和53%;“双一流建设”高校由13 所上升到26 所,分别占当年(2012、2018年)总数的65%和60%;“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在2012年和2018年的占比分别为55%和60%。2012-2018年举办中法合作办学机构的“985 工程”院校自2012年成立4 个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后未有增加;“211 工程”院校及2018年增加了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与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两个非法人办学机构;“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分别增加3 个和2 个办学机构。可见,开设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与非法人机构的整体办学层次相对较高,但占比发展较慢,以“985工程”高校为代表的中国顶尖大学开设机构占比由80%下降到44%。此外,2012-2013年间办学项目增加幅度较大,这与2012年国家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涉外办学规范管理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关系密切。近年,许多地方性院校开始国际化办学,侧面反映了中外合作办学市场需求快速增加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全球认可度提升。表6显示中法合作办学外方合作院校US News 世界排名前500 院校仅四所,分别为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巴黎第一大学和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这表明中法合作办学外方合作院校资质亟待提升。
表5 2012-2018年中法合作办学的中方高校资质情况
表6 中法合作办学外方合作院校US News 世界排名前500 院校
中国共有18 个省份设立了中法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表7),其中6 省份还设立了非法人中法合作办学机构。上海拥有9 个办学项目、1 个办学机构,位居18 省份之首。同时上海开设院校资质较高,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双一流、985 高校位居其中。其次为北京和浙江省,均拥有7 个办学项目和1 个办学机构,领先于其他省份。区域布局看,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50%、23%;华南和华中地区均有4 个,占全国的7.7%;西南地区有3 个,占5.8%;西北和东北地区分布最少,占比为化为1.9%和3.8%。统计2015-2018年新增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开设院校分布由华北、8,东地区向东北以及华中区扩展。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的外方合作院校所在地区如表合作次数最高的即为法国第一大城市—巴黎,中国高校共与位于巴黎的19 所高校展开了合作办学,其次为图卢兹、里昂、克莱蒙费朗、昂热、南特等。
表7 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与非法人机构地域分布
表8 中法合作办学外方院校在法国的分布频次
法国作为世界教育强国,其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对中国高校而言,中法合作项目与机构质量、数量已然成为高校国际地位的重要衡量标准。凭借国际合作办学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各层次高校国际化的共同需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与践行,进一步催化中法两国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中法高等教育合作既促进了中法两国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又弥补了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等短板,奠定了双方开展长期性、多方位合作的前景。
随着中法合作办学制度与操作模式不断优化,塑造了新型中法教育交流形式。首先,中法双方放宽了个人赴法留学的签证、语言、家庭财力等因素,中国公民赴法留学成为大众性、普遍性的交流形式。其次,1990年起以大学合作为主体的中法合作模式应运而生①黄琰:《国际教育商业化背景下的中法高校合作前景及其策略》,《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8 期,46 页。,2012年法国陆续将多种类文凭统一纳入LMD(学士-硕士-博士)体系,使中国各层次高校与之合作办学更具操作性②DEER C.《Bourdieu on Higher Education: The Meaning of the Growing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Systems and Self-Reflective Practice》,《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2003年第2 期,195 页。。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法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升温,对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也铺垫了中法教育合作的稳定之路。
30年来,中法教育合作出现了诸如跨文化及教育本质等问题探索,中法合作办学有了新挑战。中国在加强与法国高等教育合作过程应着重推进:(1)重点推进与法国一流院校、一流学科的合作办学,同时注重中国国内中法教育合作项目/办学机构的区域均衡配置,解决合作对象高质量化和中国区域公平问题。(2)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法国高等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难点在于解决法语语言学习和法语专业课程教学成效,如何将法语注入专业课程教学提升专业语言的交际能力与适应力?如何审视双语教学实施效果与学生法国文化感知?已成为中法合作办学的首要课题及办学改革重点内容。(3)中法合作办学的核心是教师国际化,建立中外教师教学交流与科研合作平台,切实将“双师型”教师引入合作办学,推广中法教师“1+1+1”合作模式、保持外籍教师参与教学体系连贯性等。同时,利用“互联网+”开发AR 现实技术实施交互教学模式。(4)积极利用第三方机构评估中法合作及其治理体系,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致力于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设施、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实训技能的全方位评价体系。
目前中法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历经了2012-2018年高速发展后,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时期,成绩和问题共存、机遇和挑战共在。当下,应注重中法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科学地将合作办学“引进”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施中国高等教育面向全球且根植本土,形成“引进-消化-吸收-融合-创新-提升”动态发展路径。如何确保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的可持续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完善中法合作非法人办学机构的治理机制,让它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经典品牌,成为两国人民互动的重要平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