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共“新共产主义”理论的演进、实践与评述

2020-06-17 03:14
法国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左翼共产主义变革

1920年12月,“工人国际法国支部”图尔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法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主义政党中的典型代表,法共已走过近百年的历史征程,它曾在战后凭借90 余万党员,成为法国政治舞台上实力雄厚的第一大党,但也难逃盛及而衰的命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急剧变化的政治环境中,逐步走向衰退。为扭转这一局面,1994年法共二十八大上实现罗贝尔·于同乔治·马歇的新老交替以后,法共开始加快在政策和意识形态上的改革步伐,认真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最终以“新共产主义”理论,将法共带向了21世纪。

一、“新共产主义”形成的理论沿革

(一)解冻:“苏联模式”的突破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促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向现实的同时,也推动建立起了首个社会主义政权。受此影响,欧洲各国纷纷建立起了共产主义类型的政党,并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样板,在开展反法西斯斗争的同时,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革命战争年代,以权力高度集中为核心特征的“苏联模式”表现出了高度的社会适应性,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这种模式对社会创造力和社会活力的严重束缚,必然同和平发展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难以兼容。早在1946年11月,时任法共总书记的莫理斯·多列士就曾提出,“世界民主的进程使得法国人民可以考虑通过不同于俄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走向社会主义”①吴彬康等:《八十年代世界共产党代表大会重要文件选编:下册》。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259页。。但由于苏联长期奉行的大党主义政策,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要求各国共产党与其路线保持高度一致,使得法共只能遵照“苏联模式”,而难以对“法国道路”开展实质性的探索。直到1956年,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批判以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理论的提出,掀起了以突破“苏联模式”为主题的第一次社会主义改革浪潮。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缓和国内民众对于长期追随苏联做法的不满情绪,法共积极调试着自身的纲领和策略,认为法国有可能采取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所组成的民主议会,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议会制可能是和平走向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情况。并在1967年党的十八大上正式提出,法共的“全部活动旨在为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条件”②周必文主编:《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485 页。,由此逐步踏上了具有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探索之路。

(二)破冰:“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为尝试摆脱苏共的控制与束缚,寻求既不同于苏联、也不同于社会民主主义的新道路,以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为代表的西欧共产党掀起了一股“欧洲共产主义”的风潮。作为欧洲共产主义的重要支撑,法共总书记乔治·马歇就提出,世界上不存在通用的社会主义模式,法国的社会主义不是“舶来品”,不能在国外预制后再涂上蓝红白三色,不能在民族的树干上进行嫁接,法国人民要建立的只能是民主的、具有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③王卫等编著:《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流派》。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312页。基于此,在70年代中后期,法共从1976年的二十二大决定放弃“无产阶级专政”提法;到1979年二十三大决定以科学社会主义取代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再到1982年二十四大提出法国式社会主义的蓝图草案;对“法国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法共二十四大上,由马歇作出《建设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的决议,标志着以实现民主和自治为目标的“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理论正式确立。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全体劳动人民政权和新型政治民主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自治管理为基础的经济民主体制,发展自由公正的社会民主。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改善人与人的关系,实现人道主义,最终建立一个社会公平、经济增长、和平、民主、博爱、自由的社会。

“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使法共在独立探索本国道路上实现了理论突破。但在实践层次,这一突破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整个80年代,尽管法共试图拉开同苏共的关系,但清除苏联的影响并不彻底。总书记马歇不仅公开支持苏联入侵阿富汗,并且还一再宣传苏联东欧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成绩是主要的”,导致其“亲苏”形象难以抹去。①凌忠贤:《新旧交替的法共28 大》,载《政党与当代世界》1994年第4 期,23 页。受苏联的影响,法共在同社会党结盟问题上,左右摇摆,政策前后缺乏连贯;在对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发展新趋势和阶级结构新变化也反应迟钝,策略调整相对滞后,失去对群众的吸引力,使得法共未能有效遏制住其衰退趋势。到了80年代末,苏东剧变对于法共更是雪上加霜,国际形势骤变使国际国内政治右倾,各种反共势力甚嚣尘上,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冲击,党内思想更是极度混乱。而作为指导思想的“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逐步同新的发展形势相脱节,不得不黯然离场,退出历史舞台。

(三)变革:“新共产主义”的诞生

为尽快摆脱苏东剧变引发的深刻危机,法共对过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启了新一轮的变革之路。1990年12月,面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纷纷改名、解散或分裂的冲击,法共二十七大统一思想,继续坚持共产党的名称和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维护了党的团结。1994年法共二十八大召开,大会明确了法共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前景”和“建设民主的、自治管理的、使全体社会成员均能全面参与决策的社会主义”,实现了罗贝尔·于和乔治·马歇的新老交替,并在新《党章》中,以“民主的运转原则”取代了长期坚持的民主集中制,为持续深入的变革提供了组织保障。次年,罗贝尔·于在其政治论著《共产主义的变革》中,就首次提出并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新共产主义”的政治主张,强调它既不同于前苏联的共产主义,又比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在思想上更新。基于上述实践探索,1996年12月法共二十九大上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彻底否定了苏东的“共产主义模式”,并以“新共产主义”替代“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完成了理论的初步架构。

“新共产主义”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和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之间不存在一个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共产主义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框架内,既不采取过去大规模社会群众运动的做法,也不通过颁布法令来消灭资本主义,而是依靠现有社会的“成果、需求和潜力”,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一切领域进行变革,超越资本主义的一切,最终取消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和对劳动力的异化。在“超越”之后,建立一个更加文明和更加人道的“新共产主义”社会:“一个男女自由、联合和平等的社会;一个发展和尊重个人的能力,使人类进行合作,分担费用,共享资源、知识、信息和权力的社会;一个没有事业,没有压迫,没有就业不稳定,没有不公正,没有暴力和没有武器的社会与世界。”②曹松豪:《法共二十九大用“新共产主义”取代“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的提法》,载《国外理论动态》1997年第6 期,123 页。为实现共产主义变革的目标,需要坚持“超越马克思”与“回到马克思”的辩证统一,将法共建设成为一个“新型共产党”,在公民干预的基础上“建立左翼进步力量联盟”,通过“建设性的参政”,来探索具有法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新共产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法共不仅在总统选举、国民议会选举和党员人数上都有所回升,也于1996年参加了以社会党为主体的左翼联合政府,初步稳定住了苏东剧变后的法共阵地,并以全新的面貌将法共推向跨世纪的新发展阶段。

二、法共对“新共产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进入21世纪,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的解体,使金融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速度加快。法共自身也面临着国内整体经济衰退、欧盟东扩、欧洲和法国左右翼变动等诸多挑战。如何顺应形势,迎接挑战,实现“新共产主义”的发展目标,这对法共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20世纪已经让世界目睹到许多标志和模式的崩溃,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也未带来新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法共围绕“新共产主义”的理论架构,多方面定纲施策,对信息时代的共产主义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制定实施共产主义的各项发展规划

善于制定并能够组织实施规划,对一个政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为迎接新世纪法共面领的各项挑战,1999年1月,罗贝尔·于出版了其新著《共产主义的新规划》,详细的阐述了他的21世纪共产主义观。他在书中指出,“新共产主义”思想不是19世纪的思想,也不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思想,而是信息时代的思想,其核心要义“超越资本主义”也是一场新型的、新世纪的“个人时代”的革命。“共产主义是社会的进步运动,是一种有目标的运动,但不是一种破坏社会的运动。”①费新录:《法共总书记罗贝尔·于论“21世纪的共产主义”》,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第1期,65 页。因此,面对全新的情况,法共制定了十项规划,内容包括:动员全国力量,实现充分就业;改变劳动方式;缩短意见提出到真正落实的流程;提倡公共利益;做生活的主人;促进社会同舟共济;民主参与制的建立;欧洲宏图;与各种色彩的环境保护运动共同努力建设“蓝色星球”以及如何探讨21世纪的共产党组织。并要求法国共产党人在这10 个领域从事创新研究和变革。到2006年,在“新共产主义”理论提出十周年之际,新任总书记玛丽-乔治·比费在法共三十三大上发表了《我们的目标是彻底改变生活(7 点重要建议)》,《4 个诺言—要成为一个真正能改变现状的左翼党》《共产主义的展望》等多项文件,针对法律建设、社会歧视、提高工人工资和增强职工购买力等问题,也制定了新的目标规划,并对共产主义新的特点进行了展望。进入新时期,在2016年法共三十六大上,结合“新共产主义”二十年的发展情况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法共提出要建立一个平等和分享的共同世界,为实现这一目标,又明确了三点努力方向:第一,要与所有权威和不平等进行斗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确保人们不受约束的自由权利以及真正的平等;第二,要实施确保人类幸福,保护环境与资源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让人民全部进入保障体系;第三,要推进劳动、知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以促进个人和全人类的解放。①余维海等:《法国共产党三十七大以来的发展新趋向述评》,载《理论与评论》2018年第5 期,89页。总之,在“新共产主义”提出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法共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不断对发展规划进行调整,并能在实践中做出努力与尝试,这对于确保“新共产主义”发展的正确方,提升法共的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共产党”

为实现“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适应法国社会的需要,法共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现代的、开放的、充满活力和民主的”新型共产党。为此,从以下四方面,法共对党的自身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变革。首先,调整党的角色定位。2000年法共三十大上指出“党是社会改革大工具”,强调要将党从“领导的党”向“工具的党”、“服务的党”转变,将党的中心问题集中于对人民的“有用性”问题上,激发起反资本主义人民运动的活力,为今天被排斥在政治之外的千百万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条件,力争使更多的人承认共产党是一个发对资本主义的“有益”工具。其次,执行民主的运转原则。自法共二十八大在党章中正式放弃“民主集中制”改施“民主的运转原则”以来,在筹备代表大会时,法共一改往日自上而下由中央拟定大会文件草案后,再交基层党员讨论的习惯做法,而是以自下而上的做法,先将代表大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交由基层党员进行广泛讨论后,再由中央根据基层支部党员提出的观点、意见来起草代表大会文件,提交全体党员提交修改。如法共二十九大基于1232篇个人意见书和2150份讨论纪要上形成的《法国共产党的政策》,法共三十三大上获得63.4%支持率后被确定为大会筹备文件的《共产主义的目标》,②中联部课题组:《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法国共产党组织发展趋势研究》,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3 期,21 页。以及处理13843 份问卷、获得96.23%党员同意而确定的2018年特别大会的三大主题③余维海等:《法国共产党三十七大以来的发展新趋向述评》,载《理论与评论》2018年第5 期,94页。等等,都是鲜明的表现。再次,调整党的领导机构。法共在党的二十八大上,取消了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改设全国委员会、全国局和全国书记处,党的总书记改为全国总书记;在三十大上,设立全国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来取代全国委员会和全国局,全国书记不再由全国委员会而改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选举了一大批55 岁以下的妇女、青年、知识分子、新社会领导人进入领导机构,缓解干部老龄化问题;三十一大上,增设党的主席一职,与原有全国书记实行共同负责的双重领导制。法共意通过上述调整,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独断专行,实现集体领导。最后,扩大党的开放性。从1996年二十九大上悄悄取消党旗上的镰刀斧头图案开始以后,法共又先后于1999年和2013年取消了《人道报》头版和党员证上的标志,开始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向女权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反种族主义者、生态学派、和平主义者等一切社会运动者和公民开放。并利用互联网,在做好党报党刊的基础上,改进党的宣传工作,不断扩大党的力量和影响。

(三)不断调整政治联盟以凝聚左翼力量。

在“左右分野”的传统制度环境长期影响下,如何凝聚左翼力量,建立政治联盟,是法共在力量式微情况下,获得话语权的首要考量。因此,“新共产主义”理论提出以后,为处理好与同属左翼阵营的其他政党的关系,法共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不断地调试与优化。一是,重塑关系,建立“左翼进步力量联盟”。在总结80年代法国左翼联合政府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法共认为,联合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历届社会党政府在改革中基本都未触动“为金钱而金钱”的资本主义逻辑,结果招致人们的失望。在新时期,“只有实现法国人民的多数联合,实现左翼、进步力量和生态党派那种尊重多元化和拒绝任何领导权的联盟,才能实行真正的变革”①中联部课题组:《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法国共产党组织发展趋势研究》,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第3 期,22 页。。基于此,法共在二十九大上制定了“左翼进步力量联盟”和建设性参政方针,并于1997年4月,同社会党摒弃分歧,在反对右翼和极右翼、实行改革、增加就业等问题上达成共识,实现了再一次合作,并在随后,由4 名法共成员参加了以社会党人若斯潘为总理的左翼联合政府,在5年任期内,通过建设性参政,帮助左翼政府在实施政策方面进一步向左倾斜。二是,摆脱束缚,组建“左翼阵线”。2002年总统大选,法共遭遇惨败。在次年召开的三十二大上,法共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总结,认为在过去5年的参政过程中,由于法共没能争取到党的自主性,屈从于社会党在多元左翼中的领导地位,使得“左翼联盟”的观念紧密地与以国家为中心的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忽视了人民运动的介入,导致法共在不利于改变政治力量对比的动态变革中,受到与社会党单方面密切联系的束缚。因此,法共提出要摆脱束缚,着手一种全新的尝试,使新阶段的联盟要同以人民运动为首的选择相一致。随着对实现左翼团结的对象和目标的逐渐明确,2008年法共在三十四大上向全体左翼发出呼吁,建立一个“捍卫自由和民主的进步阵线”,由此,以推动社会变革,反对社会党对左翼权力垄断为目的的“左翼阵线”选举联盟正式成立,对助推苏东剧变后激进左翼获得选举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三是,调整方案,成立“人民公民阵线”。“左翼阵线”成立以后,尽管在选举上表现不俗,但联盟内各政党、组织由于各自的差异性,冲突和分歧也始终不断,尤其在法共与左翼党之间表现更为明显。在对待社会党的问题上,左翼党希望废除其权力并取而代之,而法共则更加强调多元左翼联合,以建立更广泛的反右翼政治多数派,两党间存在着巨大分歧,“左翼阵线”也逐渐走向名存实亡的发展境地。2016年初,法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提出,“左翼阵线”无法有效地将变革力量凝聚在一起,特别是那些对奥朗德失望的力量与人士,故而难以实现真正的变革目标。因此,法共在党的三十七大上提出成立“人民公民阵线”的新方案,意图将此阵线建构成“主权在民”式的政治组织,改变资本控制法国政治的逻辑,让政治回归本位,实现全体人民的参与。

三、“新共产主义”理论的实践效果评述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施变革以来,“新共产主义”理论已指导法共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苏东剧变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法共对党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适应于时代变化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际情况的新主张,使得“新共产主义”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共产主义思想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但从理论的实践效果来看,尽管在近两次的总统选举中,法共通过联合其他党派,取得了自1981年以来最优的选举成绩,但总体来看,“新共产主义”理论目前仍尚未带领法共走出发展低谷,其衰退趋势也没能得到有效遏制。

①1981-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中的业绩统计表

②1987-2016年法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统计表(单位:万人)

③1993年-2017年法国共产党在国民议会选举中的业绩统计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新共产主义”变革已经被宣判“死刑”。罗贝尔·于曾在其著作《共产主义的变革》中指出,“仅仅宣布‘从今天起,资本主义已不复存在,一个新纪元诞生了!’是不够的。超越资本主义有一个过程,即一个由变革和运动组成的总体”①费新录:《法共全国书记罗贝尔 于谈“超越马克思”与“超越资本主义”》,载《国外理论动态》1998年第9 期,4 页。。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随着理论的不断完善,其正确性有待历史和实践的长期检验,如何确保法共在这条变革之路上行稳致远,不仅要根据形势变化对理论本身进行适应性重构,更要对理论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的难题有清晰的认识。综合来看,“新共产主义”理论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党内派别斗争不断,难以凝聚力量推行变革。

“新共产主义”理论提出以来,由于党内在革新、联盟策略、党的路线等问题上存在原则性分歧,法共党内始终存在着不同路线的矛盾和斗争。2000年法共三十大上,时任全国委员会委员的罗朗德·配利康宣布退出法共,另创“共产党人”组织,就是直接的体现。目前,法共党内主要有三个派别,一是主流革新派,主张在“新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对法共进行全面的改革,把法共建成“21世纪新型共产党”;二是正统革命派,认为变革使法共走向了“社会民主党化”的方向,坚持传统的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路线,寻求建立一个“既非社会民主党也非极左翼”的共产党;三是重建派,坚持激进主义的立场,认为法共变革的力度不够,步伐太慢,主张加速变革,解散法共,进行新的左翼重组。三派之间围绕“变革”问题,斗争与分歧不断,反对变革的人甚至认为,变革政策是造成法共在选举中成绩不佳的根本原因。当前,“新共产主义”变革仍未能取得明显成效,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法共过早的以“民主的运转原则”取代了民主集中制,并且在长期的组织运转过程中,过于强调民主,忽视了必要的集中统一,使得主流革新派在继续推动变革的过程中,必然会由于缺乏权威性,而无法有效地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从而导致各项措施的推行会面对重重阻碍,变革之路也将会步履维艰。因此,怎样在坚持“新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同时,妥善地处理党内分歧和矛盾,是法共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意识形态色彩淡薄,理论对民众缺乏吸引力。

“新共产主义理论”与传统社会主义革命激进立场进行彻底决裂,其本意是为了摆脱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阴影,赢得更多的选民。但在实际情况中,法共在打破传统,放弃过去自身独有的意识形态特色和身份标识的同时,却未能及时地建立起明确清晰的、具有“21世纪新型共产党”特色的指导思想和纲领,导致其政策主张被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是“由一片一片色彩迥异的意识形态碎片缝合起来的,变得在很大程度上同其他党派一样了”②姜辉等:《21世纪初欧洲共产党“新共产主义”战略的理论发展和面临的问题》,载《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7 期,64 页。。这对身处于多党制政治环境中,影响力逐渐式微的法共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使多党制下的选民逐渐不再以政治分野和理想主张作为其政党选择的标准,而是越来越多的以经济、社会问题及其具体的解决方案,或是政党当政的政绩作为其投票的标准。为了适应选民投票倾向的变化,法国各政党在进行政策调整过程中,左右界限逐渐模糊,出现政党趋同现象。但即便如此,法国政党政治呈碎片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目前除了的几大主流政党以外,国内还有诸多的小党派在不断兴起,这些大大小小的政党或组织分食着有限的政治活动空间,而且其中的一些新兴政党针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等新时代所带来的问题,提出各具特色的政策主张或竞选口号,也争取到了一些选民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逐步沦为边缘小党的法共来说,如果走上趋同之路,无法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不仅难以同新兴政党争夺选民,扩大选民基础,反而会由于力量式微,被同属左翼阵营的其他政党蚕食力量,失去为数不多的选民基础,最终失去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力、话语权。

(三)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需要法共及时作出反应。

对于法共来说,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2013年法共三十六大上,总书记皮埃尔·洛朗就曾提出当前法国发展所面临的四大挑战,主要涉及工作安全问题、生产力滞后、公共服务滞后以及区域民主发展不平等这四个方面。到2016年法共三十七大召开以后,他又多次强调法共正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和严峻的失业这两方面的挑战。对于上述问题,法共能否及时作出回应,在“新共产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法共方案”,对于其自身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在政治舞台上话语权巩固都至关重要。从政党发展角度来看,2018年11月爆发的“黄马甲运动”,给法国社会带来极大震动,面对这场在新传播媒介技术条件下缺乏领导者的群众运动,至少在两方面,法共需要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政党发展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在媒体与政党政治的互动中,以“第四种权力”著称的新闻媒体及网络正在改变传动政党的运作方式和组织方式,人们越来越多的将新媒体作为其获取政治信息、参加政治讨论和施加政治影响的载体,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号召力在急速下降,甚至逐渐向单纯的选举机器转变。如何适应环境,并主动利用新媒体来扩散党的影响力,应是法共在今后发展中的重要考量。另一方面,在代议制民主出现危机的情况下,如何重新唤起民众对于政党的信任。“黄马甲运动”所表现出的突出特征就是多元化、自发性和扁平化,在这场参与者没有明确的阶级属性、没有精密的组织动员,也没有固定公认的领导者的情况下,政党、工会等传统精英中介由于集体失灵,而未能介入领导,这已折射出民众对于现行政治体制的怀疑,他们不再相信自身的利益诉求能够得到政治中介团体的体察、整合与代表,进而选择在决策层面进行体制内博弈,以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面对这种全新的局面,法共如果不能适应形势,自我调整,也势必会逐渐被更敏感而明智的新兴政治力量所取代。

结 语

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新共产主义”理论,是法共在苏东剧变后适应形势变化做出的积极反应,它不仅推动了法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为西方其它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其理论架构逐步完备。当前,在世界多极化发展,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统治正面临着不可扭转的危机,多元化的思想斗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法共认为共产主义变革理论深刻关系到普通大众的切身利益,恰与这种大势相契合。因此,在三十六大上,法共总书记皮埃尔·洛朗就指出,当前法国的共产主义变革恰逢历史的绝好机遇。在绝好机遇下,法共的未来存在着诸多的可能性,能否乘势而为,需要法共集全党之力,主动迎接挑战,不断总结经验,谋划未来,将“新共产主义”的变革之路不断向前推进。

猜你喜欢
左翼共产主义变革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江南书院
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变革开始了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左翼电影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