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美艳
(山东省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山东 东营257337)
颈椎病是一种由颈椎劳累、韧带增厚等原因致使颈椎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受压,出现疼痛、麻木、上肢无力等症状的退行性病变[1],如颈椎发生椎间盘突出症、颈神经根综合征等。中医将颈椎病分为风寒湿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其中气滞血瘀型病机为血瘀气滞、筋络不通,治疗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为主[2]。颈椎病的中医治疗以针灸、推拿、刺络最为常见,通过穴位刺激缓解症状,疗效显著[2-3]。本研究采用针刺推拿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收治的76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5~74岁,平均(43.54±3.6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平均(3.26±1.23)年。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4~75岁,平均(43.67±3.6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7年,平均(3.21±1.2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气滞血瘀型颈椎病诊断标准[4]。颈肩部、上肢有刺痛感,痛有定处,伴有肢体麻木、颈部肌肉紧张,舌质暗,脉弦。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共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5]。医学影像可见颈椎关节退行性改变,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肢无力、手指发麻、颈背疼痛等。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0~75岁;上肢及颈肩部刺痛,且痛处固定;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经CT检查确诊;患者其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皮肤感染、瘢痕、溃疡者;伴出血倾向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外伤致病者。
2.1 对照组 给予针刺推拿疗法治疗。①推拿:患者端坐,颈部自然放松,医者以按、揉、等手法使颈部软组织放松,重点于痉挛及痛处软组织周围行舒筋理肌手法,按揉5~10min;按揉风门、肩井、风池、颈夹脊、天宗、合谷、曲池等穴,重点对曲池、天宗、风池进行法、按揉法按压。医者立于患者身后,对颈项部进行拿揉按摩,并对颈椎段督脉行一指弹推法,拇指螺纹面着力于颈椎督脉,沉肩垂肘,腕关节悬曲,以腕摆动带动拇指关节屈伸用力,使力轻重交替,持续作用于督脉;放松患者颈肩部,重点对斜方肌、大小圆肌、冈下肌进行放松按摩;对颈项进行拔伸操作,叮嘱患者被动或主动进行颈部水平旋转运动,一只手握住患者尺侧桡骨远端,另一只手扶住患者肩部进行反向牵拉操作,注意力度适中;对患者上肢进行抖动放松,并用拇指对明显疼痛部位进行高频震颤,以助关节复位。全部操作力度由轻至重,每日1次,每次30min,10d为1个疗程。②针刺:取患者颈夹脊、百会、印堂、风池、肩井、风府、曲池、天宗、大椎、外关、合谷等穴,每次取穴6~8个,以泻法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2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刺络放血治疗。患者端坐,颈部放松,医者取其颈夹脊、阿是穴、大椎、肩髎、曲泽等穴,每次取2~3个穴位,用消毒后的三棱针直刺并快速出针,在针孔处拔罐作;5~10min后起罐,擦净血液并对针孔进行消毒处理;每周2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3.1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愈:气滞血瘀症状消失,可参与正常劳动与工作;好转:气滞血瘀症状改善,颈肩背疼痛减轻,肢体肌力功能改善;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中医证候积分标准[6]。中医证候包括颈肩部刺痛、上肢刺痛、肢体麻木、颈部肌肉紧张、舌质暗或有瘀斑等。无症状:0分;症状较轻:2分;症状中等:4分;症状严重:6分。③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分值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7]。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6/38),高于对照组的76.3%(2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Δ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8 18.87±4.68 4.68±2.01Δ对照组 38 18.64±4.61 4.37±1.25Δ
(3)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8 6.56±2.13 3.13±0.28△▲对照组 38 6.49±2.08 4.36±1.12△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退行性病变相关,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与西医神经根型颈椎病相似,主要为髓核突出于颈椎关节之外,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性颈背疼痛、肢体麻木等症状[8]。临床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包括牵引、颈围制动等,虽有疗效但易反复;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极易损伤颈椎关节周围血管、神经[9]。中医治疗该病具有一定优势。
颈椎病属中医“痹证”“眩晕”范畴。《素问·长刺节论》言:“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骨痹。”由于颈肌劳累受损、颈部痉挛、风寒湿邪入侵、外伤或颈部姿势不正等原因,导致颈椎病。中医证型包括风寒湿证、气血亏虚证、痰湿阻络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4],颈椎病气滞血瘀证因外伤或劳损导致颈、肩及上肢刺痛,痛点固定,动则加剧,夜甚,伴肢体麻木,手指肿胀,指端呈暗紫色,舌质暗,或见瘀斑,脉弦[10]。推拿手法治疗可起到调整颈椎内外平衡状态,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扩大颈椎间隙,减少压迫感,缓解肌肉痉挛,改善颈椎部血液循环的作用[11];针灸治疗可刺激穴位,使寒气外泄,血脉通畅,达到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效果。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推拿可改善颈肩肌肉紧张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并通过穴位刺激兴奋血管及周围肌肉,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病情[12]。《肾虚血瘀论》言:“虚则气血运行不畅、瘀滞即生。”瘀血为结果,同时也为病因,若不能祛除,则气血不顺,久治不愈。中医认为针刺联合放血疗法具有通经活络、散风止痛、泄热消肿、祛瘀行血的作用,少量出血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保证局部肌肉组织血供,同时可刺激神经末梢,使神经功能恢复,提升临床疗效[13]。针灸推拿疗法可恢复颈椎生理曲线,提升局部血液循环,但活血作用时间较短,周围组织兴奋程度下降后,临床症状可反复出现[14];联合刺络放血后,血液循环速度加快,红细胞流动活跃,血含氧量增加,肌肉组织缺血、缺氧情况改善,颈椎生理曲线改善[15]。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推拿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颈椎病可恢复颈椎生理曲线,通畅血脉,改善临床症状。刺络放血和针灸推拿疗法均为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但目前仍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包括放血量、针刺深浅等,多数患者对其治疗方式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较困难,因此仍需医护人员大力推广。综上,采用针刺推拿联合刺络放血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