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嘉
[摘要]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和人类活动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等别和粮食产能的影响,通过在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对原有荒草地进行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优化,整治为可重新利用的耕地,柿沟村土地利用面积增加了34.226 1hm2,并通过田水路林的合理规划,既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又优化了区域内经济结构,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并将耕地等别提高了一等,创造了193.59t的粮食产能。该项目的实施对渭北旱塬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将有力推动该区域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步伐。
[关键词]土地整治;黄土旱塬区;耕地等别;粮食产能
中图分类号:S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4
为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国家针对性地出台了大量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要求切实从耕地数量和质量上加强保护力度。不仅如此,为保障城市建设用地指标需求,要继续推进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以新增耕地填补来发展社会经济[1-3]。随着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4],因此继续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以及加强对现有耕地的保护力度,是我国在未来很长阶段必须坚持的基本路径[5]。我国旱塬丘陵区耕地主要以台塬梯田为主,并且有大量耕地资源已出现退化现象,未得到充分整治和利用。因此,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提高现有部分耕地质量,增强其粮食生产能力是我国将来一段时间内必须达到的目标。研究表明,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改善作物种植效果[6]。近年来,我国已建立了一些土地整治项目,在荒地土壤改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7-8]。但对台塬丘陵区土地整治前后耕地等别和粮食产能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典型的台塬丘陵区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就土地整治工程实施对耕地等别和粮食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实现台塬丘陵区耕地保护和对荒草地的改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区。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暴雨,秋季凉爽多连阴雨,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四季干、湿、冷、暖分明,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气温10.9℃,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19.9℃,平均无霜期197d。≥10℃积温3 503℃,年均日照时数2 120h,多年平均大风日数6.3d,平均风速1.6m/s,最大冻土深50cm,多年平均降水量641.1mm,最大年降水量为924.3mm,最小年降水量为413.8mm(1979年),最大24h降水量86.5mm。降水年际变化大,且季节分配不均,7—9月三个月的降水量为435.5mm,占年降水量的70%。根据千阳县2017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显示,项目所属千阳县项目区周边耕地质量国家级自然等别13等、国家级利用等别13等、国家级经济等别12等。该土地整治项目区总规模36.210 2hm2,原有地类均为荒草地,通过平地改土、修建道路及其他配套工程建设,使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土地生产力显著提高,经济收入快速增加,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完成整治后新增土地面积34.226 1hm2,新增耕地率94.52%。
1.2 耕地等别评定方法
根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规定,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方法为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可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相邻地块比较法和标准样地修正法评定耕地质量等别。为了将本次新增耕地等别评定与千阳县下一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有效结合,本次评定工作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根据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区的基础设施状况和耕地生产条件,对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进行评定,并使用相邻地块比较法对评定结果进行核查,确保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合理。采用千阳县2017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所采用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参数,并结合项目相关资料和邻近地块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状况,确定新增耕地评价单元及其分等因素属性值,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规定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的方法步骤,对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等别进行评价。
2 结果分析
2.1 土地整治对耕地等别的影响
由外业补充调查和内业数据分析可知,该项目区影响耕地质量的6项分等因素为有效土层厚度、土壤剖面构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地形坡度、灌溉保证率、土壤侵蚀程度。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土地整治项目自然质量分见表1。
根据《陕西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县级工作手册》中附件2——全省各县(区、市)作物生产潜力指数速查表,对应查找千阳县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得到千阳县春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为2 345,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为1 969;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指数为1 076,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为785。通过计算,千阳县春玉米自然质量分为0.756,冬小麦自然质量分为0.768。依据上述结果,计算出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土地整治项目国家级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见表2。
评价新增耕地的质量等别,通过项目资料确认新增耕地的质量等别情况及相关属性信息,再通过外业补充调查进行检验,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和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确定的技术方法和参数,对新增耕地进行耕地質量等别评定。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面积34.226 1hm2,全部为旱地,按照耕地分等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计算公式,可得出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旱地国家级自然等别为12等、国家级利用等别为12等、国家级经济等别为11等、综合考虑等别为12等。柿沟村周边旱地地块平均耕地等别为13等,平均提高1个等别。
2.2 土地整治对粮食产能的影响
通过项目实施,将现有高低不平的未利用地平整为适合机耕的标准方田,提高土壤养分,改善质地,增强其蓄水保墒能力。配套建设田间道路及防护林网等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夯实当地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配套农田道路,方便生产和交通。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面积34.226 1hm2。
粮食产能=新增耕地面积×(D-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15×100kg (1)
式中:D为产能计算常数,D≤16(当产能为0时,D=16)。
柿沟村土地整治项目粮食产能估算结果见表3。通过计算,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土地整治项目可创造粮食产能193.59t。通过加大土地整治工作力度和土地整治项目投入力度,以完善田间基础设施和提高基础地力为中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增耕地质量建设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积极开展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有机肥料积造和施用,能够全面提升耕地质量等级,还可以显著提高粮食产能,有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3 结 论
本文通过对千阳县水沟镇柿沟村土地整治项目综合整治和配套设施优化,将原有荒草地整治为可重新利用的耕地,使柿沟村土地利用面积增加了34.226 1hm2,并通过对田水路林的合理规划,既保证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又优化了区域内经济结构、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并将耕地等别提高了一等,创造了193.59t的粮食产能。该项目的实施为渭北旱塬区土地整治项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将有力推进该区域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韩璐,孟鹏,蒋仁开,等.新时代耕地占补平衡的逻辑根源、模式探索与管理创新——基于“新时代耕地占补平衡方式改进与管理创新研讨会”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6):90-96.
[2] 苑韶峰,李胜男,杨丽霞.基于可转移发展权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新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32(2):47-51.
[3] 段亚明,周洪,刘秀华,等.中国耕地撂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3):13-17.
[4] 宁松瑞,韩霁昌,郝起礼,等.新增耕地土壤盐渍化调查及改良措施分析[J].北方园艺,2017(8):172-178.
[5] 郭玉双,庄玉成,曹永亮.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应考虑多重属性——以哈尔滨市为例[J].中国土地,2016(1):51-52.
[6] 刘涓,杜静,魏朝富,等.紫色土区土地整理年限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10):254-261.
[7] 魏彬萌,李忠徽,王益权.渭北果园土壤紧实化改良效果初探[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9,37(5):165-170.
[8] 唐正靈,焦云腾,马鹏强,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评价——以华池县怀安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1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