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国策。在土地资源管理上,传统的土地整治体系落后,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将统计学理论加入到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中,探究了体系建设的科学方法。具体来说,我们将土地整治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包括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并针对相应的体系研究了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对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统计学 土地整治 框架体系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迅猛,使我国逐步跻身世界级大国行列。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也加入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全面推进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配置。其中,土地资源一直是我国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我国的土地资源具有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少的特点。近年来,由于人口负荷加重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我国的土地资源污染与退化严重,土地整治改革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进而挖掘对象本质的学科,可以有效提高土地整治的工作效率。因此,将统计学理论知识加入到土地整治过程中,建立一个完善与高效的土地整治框架体系,对于推动我国土地的管理与保护,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土地整治体系现状
中国的土地整治起步较晚,直到2012年颁发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才真正明确了土地整治的工作任务,开始注重对土地数量、土地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我国土地整治的研究工作还较为滞后,没有开发出一套完备、科学和高效的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传统的土地整治体系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已不能满足当前土地整治工作的要求。首先,当前的土地整治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构建出针对我国土地整治特色的独创性的理论框架,没有产生独立的学科,因此无法指导土地整治实践活动。其次,在土地整治的方法设计、具体项目实施和最终的项目评价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没有完备的技术体系进行支撑,无法对土地整治的全部生命周期进行监管,影响了土地整治的效率和质量。另外,土地整治的管理体系不够成熟,对项目实施主体的管理方式不够科学和规范,无法充分发他们的有效能动性,对主体的职责和权限也没有明确说明,造成土地整治活动整体效率低下。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土地整治的方式方法进行凝练,将其归纳总结为科学的理论,并最终抽象为框架体系。
二、基于统计学构建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一)基于统计学的理论体系
土地整治的实践活动是基于理论体系之上的,充分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指导具体的项目工作,并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深化理论研究。例如,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时的系统。土地整治体系就是一个灰色系统,它涉及到自然环境、整治技术、经济效益、人员管理以及法律等方方面面,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我们将灰色系统理论引入到土地整治过程中,通过分析当前已有的信息,可以降低内部因素和外部信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构建科学的整治框架体系。
此外,博弈论也是一种解决土地整治问题有效的理论方法。博弈论由美国学者冯.诺依曼提出的,主要研究在冲突和对抗的情况下如何提出科学有效的决策。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经常牵扯到政府、农民个体以及集体等多方利益,其中包含复杂的经济关系。一个科学有效的土地整治体系必须考虑到这种复杂多变的利益关系,要善于利用博弈论理论,在坚持国家利益的根本前提下,力求保证个人利益的公平实现。
(二)基于统计学的技术体系
土地整治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需要分析大量的数据资料,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以数据的形式直观地反映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性,科学地评价土地整治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指导我们合理地进行土地整治工作。
我们首先使用全面分析法对土地整治工程进行体系划分,找出工程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具体来说,我们针对土地整治体系的不同属性和功能将其细分为多个子体系,同时使用统计方法统计当前各个子体系的现状,分析出他们的属性特征,理清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针对每个子体系,我们再使用聚类分析法,按照他们的性质、特征和功能分类,并对符合相同评价标准的体系进行聚类,确定各个子体系的共同特性和个性特征,来确保不同体系的个性化实施。在子体系的具体项目实施上,我们针对项目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数理统计方法,对土地整治中包含的社会、经济、文化、学科等多个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预测,最终评价项目实施的效益,并总结土地整治过程中的项目经验,用以完善整个土地整治的框架体系。
(三)基于统计学的管理体系
土地整治的管理体系是其他土地整治实施的基础,高效的土地整治体系离不开科学管理的保障,从项目的实地考察、规划设计到具体的实施和评估阶段,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都至关重要,它可以提高土地整治的工程效率,有助于增加项目的效益。
我们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现有的土地整治管理体系资料,将土地管理体系划分为3个部分,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和制度管理。在项目管理上,针对项目的不同阶段和功能,又细分为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评价、资金管理、资料数据管理。具体来说,在项目规划阶段,我们可以使用典型相关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项目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在项目实施阶段,我们可以GIS等空间数据分析方法,通过个性化分析研究土地整治的方法。在项目评价阶段,我们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土地整治效益的评价模型,对整个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综合的评价。
总得来说,我国目前的土地整治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中,我们针对当前土地整治体系的不足,基于统计学理论探究了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法。具体来说,我们将土地整治体系划分为3个层次,包括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并依据统计学原理对不同层次的体系进行了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林.平邑县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分析及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5(11):146-151.
[2]周密,葛霖.基于AHP的喀斯特山区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300-302.
[3]张川,余建新,郑宏刚,等.基于系统工程和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体系框架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5(15):255-263.
[4]刘眭,何腾兵,罗睿,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构建与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2):190-194.
[5]时仅,廖和平,李涛,等.假设检验在土地整治效益评估中的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155-162.
作者简介:王军(1982-),女,就职于承德市双桥区国土资源局,研究方向: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