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泽联
【摘要】很多人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是逻辑思维能力,而对记忆能力常常忽视,认为记忆能力是文科着重强调的,实际上这种观念过于偏激。记忆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的前题,而且是重要的一环。当然记忆也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如果采用恰当的记忆方法,则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就着重谈一下我自己平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知识特点,巧妙运用科学有效的记忆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记忆 结论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135-02
如何才能很好地學习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呢?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在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公式的推导,数学图形的想象还是数学问题的解答,都需要把已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并在应用时能熟练提取出来。因此,训练发展记忆能力是学好和用好数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全面发展数学智力的基础。我认为: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掌握了良好的记忆方法,就具备了一种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就可以促进其他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我自己平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做法。
1.让学生记住一些特殊分数值,提高运算速度
在教学生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相转化的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值:如1/2=0.5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内容时,我要求学生记住1π—10π的值: 1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10π=31.4;记住这10个数值在以后解答求圆的周长与面积是就迎刃而解。
2.通过实验把某些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出结论,让学生按结论进行解答,提高解题速度
知识的理解是产生记忆的根本条件,对于数学知识特别要通过理解、掌握它的逻辑结构体系进行记忆。由于数学是建立在逻辑学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它的概念、法则的建立,定理的论证,公式的推导,无不处于一定的逻辑体系之中,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主要在于弄清数学知识的逻辑联系,把握它的来龙去脉,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记住它。因此,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法则,都必须弄通它的来龙去脉,弄懂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实验的方法把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出结论,梳理,便牢固记住它们。许多数学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比较明显,要记住这些知识,只需记忆一个,而其余可利用推理得到。
如:在教学圆柱、圆锥体积关系时,学生对于它们的体积关系“等底等高”“等体等底”“等体等高”的运用混乱。我首先通过举例子(三种情况),实验操作,结合画图进行解答,然后得出三个结论:
(1)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2)等体等底的圆柱与圆锥,圆锥的高反而是圆柱高的三倍。
(3)等体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圆锥的底反而是圆柱底面积的三倍。
用好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学习要注意理解,这一方法,不仅对于数学学习,就是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十分重视。
又如:用同一根绳子做成圆形、正方形、长方形、问:哪个图形面积大?
通过实验→举例→得出结论:周长相等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要求学生记在书本,作为一个结论来应用。
再如:用同一张长方纸作为圆柱的侧面积,问:横卷还是竖卷的圆柱体积大?通过实验→举例→得出结论:当圆柱的侧面积一定时,底面周长越大体积越大。
也可想象为:用同一张长方形的纸做一个圆柱形的侧面,做出来的模型又肥又矮,体积大,又高又瘦其体积小。其实:很多数学知识有它具体的模型,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来记忆,些记忆都称模型记忆。教学时,要求学生把以上结论记住,以后对于解答有关此类型题目就有章可循,应用自如。
3.充分利用好手掌来记忆相关数学知识
如:①教学年、月、日、时,用拳头的凸凹点按顺序排列为1、2、3……的月份来记住大、小月。(1月大,二月小,三月大……)
②用伸开的手掌,五指分别代表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大拇指相当于千米,食指相当于米,中指相当于分米,无名指相当于厘米,小拇指相当于毫米;然后手指叉开,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最大,表示千米和米进率是1000,其余四个单位叉开的都差不多,表示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既省事又经济的方法,学生很感兴趣。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且有一定的顺序。经过反复的练习后,学生掌握了这些单位间最基本的换算关系。再给学生编上一首儿歌,更加好记:“长度单位五兄弟,进率在手好记忆。大哥二哥有秘密,秘密1000要牢记”。
4.牢记解题步骤,确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格式,强化解题习惯
如:在教学圆柱表面积时,针对本内容的体型比较多,学生一不小心就会审题出错,前功尽费。我要求学生按以下步骤解题:
(1)读完题目后在题目中找出关键词,如“无盖”“侧面和底面”“四周”……首先明确求几个面,然后要求学生在题目后面写上求几个面。
(2)明确求几个面后,要求学生先写公式,如求“无盖”的圆柱侧面与底面,写上:Ch+πr2
(3)根据公式来列式
(4)计算
(5)作答
又如:求有关百分数应用题时,我总是要求学生读完题后,先写分析,再列式:
例1:一种手机原价1000元,现价800元,降价百分之几?、
分析:问题是求(降价)占(原价)的百分之几?
(1000-800)÷ 1000=20%
例2 :一种手机,降价200元后售价800元,降价百分之几?
分析:问题是求(降价)占(原价)的百分之几
200 ÷(800+200)=20%
5.规律记忆法
规律记忆法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又如: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根据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单位“1”×标准量的分率=标准量,标准量÷标准量的分率=单位“1”.只要学生在理解分数,百分数单位“1”与标准量之间存在这种互逆关系的规律,解答这类问题也容易多了。
总之,记忆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大脑中形成表象,进而继续学下去。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记忆方法。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法,正所谓: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应该形式多样化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本文提出数学知识记忆方法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辅助方法,目的是提高做题的效率,而不是只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公式,一些规律,这样只会教死了学生,学生根本学不到知识的内涵,只有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内涵,算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再归纳出一些规律,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算理的基础上记一记,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