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谨防“差一丁点”

2020-06-15 16:06高磊
文存阅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现象

高磊

摘要:相声节目中抖包袱需要拿捏分寸,就要给观众再留有反应的时间,观众会笑的更过瘾,会对节目记忆尤深.数学课堂提问更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反应、思考,數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等待学生明白的分寸火候拿捏不准的现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备课时应充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差一丁点”现象;不平等的课堂;以生为本

东方卫视2016-8-7期《笑傲江湖》栏目中西安电视台主播卢鑫、王浩的陕派相声《“崔健”、“单田芳”另类登场》很精彩,整个过程中观众时而跟着相声演员的清唱击掌打节奏,时而捧腹大笑,时而若有所思后开怀大笑……

一、“就差一丁点”

节目很精彩很受欢迎,观众也很乐呵,场面热闹非凡节目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呢?郭德纲老师在充分肯定节目的同时对捧哏、逗哏两位演员提出建议说:“你们俩太熟了,他刚说完你就能接上来,你们没有给观众一个缓冲的时间,其实有时候就差一丁点,你抢在观众明白之前你先明白了,这是错的。你得比观众晚那么一点点,你的位置就是替观众传递情感,再把逗哏没讲明白的话再解释清楚了,你就是在这之间来回倒腾,所以你抢着在前面明白了,我们(观众)就都明白不了了”。宋丹丹紧接着说:“哎呦,郭老板您真高!您说到点子上了!其实作为捧哏演员你每次的反应都要像第一次听见他说话那样。”他们的表演无需更加卖力,只需给观众再留点反应的时间,那样观众会笑的更过瘾,会对节目记忆尤深,节目自然是受欢迎的佳作了。

二、“数学课堂提问也存在差这么一丁点的现象”

相声是一门艺术,在最佳时机抖“包袱”、爆“笑料”更是一门艺术,火候拿捏的分寸是艺术呈现的关键之一,笔者作为教师看了此节目后不禁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其实,数学课堂教学有何尝不是呢。课堂上的“情景导入、实验演示、分析归纳、师生互动……”也是在表演“相声”。事实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等待学生明白的分寸火候拿捏不准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提问后等待学生思考的时间上没有把握好“火候”,常出现“等不及”的情况。太急于“抖包袱”了、太急于赶进度了,还没等学生明白时就抢着自问自答式就继续开讲了,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体会,还没明白的观众能笑吗?会鼓掌吗?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讲的洋洋得意而学生听的垂头丧气的虚假繁荣景象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而教师常常还困惑、抱怨课堂上讲那么透彻了学生怎么还没掌握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方面,真应该认真体会一下郭德纲老师对两位相声演员的建议。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抢在学生明白之前明白,不要为了赶进度、赶时间总是“差一丁点”,要耐心等待、舍得等待,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观众的思维动向。

比如:已知集合,,如果,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本题可以分离参数法求解,此方法讲评之后不要就此结束,课堂上要留时间给学生反思归纳,并设计好追问的问题。

追问1:分类讨论时最后结果有时取交集有时取并集,到底取交集还是取并集如何辨别?

课堂上要舍得让学生思考、争论,教师适度引导点拨。让学生在争论中加深理解、提升感悟。

追问2:怎样解这道题?怎么想到这样解?什么类型的题目这样解?还有不同的解法吗?引导学生善于头脑风暴、开拓思维,谨防“差一丁点”。

三、“不平等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为什么总是会出现“差这么一点”的现象呢?不少教师总感觉“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讲吗”“这个问题学生应该不会有障碍的,不必浪费时间等学生明白”“啊?学生怎么会不明白这个呢”……这便是“差这么一点”的根源。教师在备课中对问题充分研究已经很熟了,教师对知识对问题早已学习很多遍了,无论是思维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所提问题的老朋友了,丝毫没有初次见面的陌生感,自然也不需要“思索”的过程。然而学生面对教师提问的问题时却是“初次见面”,需要点时间差去想,想明白往往最需要的恰恰是教师“知道等待、耐心等待”的时间,这样也就不会“差这么一点”了,教师没有抢在学生之前明白,学生自然也就明白了,课堂上的“相声节目”自然也有精彩了。

“差这么一点”的课堂其实是“不平等”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熟悉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可是“差这么一点”的课堂提问其实是把师生认知、思维放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公平”吗?当然不公平,自然也就出现了教师总是抢在学生明白之前明白了,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要意识到这种潜在的“不平等”,教师要重视消除这种潜在的“不平等”,课堂上教师在思维层面上应该“蹲下来”与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充分等待学生思考,给学生留有想明白的时间,这样也不会“差这么一点”了。

四、“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不平等”的课堂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课堂教学中缺失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设计处处为学生着想的意识薄弱。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备学情,分析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预判学生会在哪些问题上思考、挣扎,预判在哪些提问之后要耐心等待学生想明白,让思维“飞一会”,这样的课堂就不会“差这么一点”了,这样的课堂师生互动就充分了,这样的课堂师生关系就更融洽了,这样的课堂听众当然会“笑”,这样的课堂听众自然会“鼓掌”,这样的课堂才是“平等”的,这样课堂才更加精彩。苏格拉底关于求知有着独到见解,有人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课堂提问后要教师要舍得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奋力挣扎,激起学生学习上的这股子劲儿,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解决这些障碍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做到轻装上阵。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提问环节要掌握好分寸,消除“差一丁点”的现象,让学生在“平等”的课堂中学有所获。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现象
以生为本视野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第四章光现象
《简单的周期现象》自主学习任务单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警惕,别让现象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