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融媒体时代的正能量宣传

2020-06-15 15:41赵伟莉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正能量宣传融媒体

赵伟莉

摘要:重大突发事件向来是媒体宣传报道的练兵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报道中,各家媒体投入大量版面和精力,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宣传社会正能量,报道了很多让人感动、敬佩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但是,个别宣传却起到了相反的效果,引发读者、网友和受众的反感。究其原因,在于对当今时代“正能量”的定义存在着理解偏差,对网络主流用户的心理把握不准。

关键词:融媒体;正能量;宣传

疫情就是媒体的“战场”。不仅要向公众传达疫情发展的最新状况,还要做好先进人物、先进典型的正面宣传报道,弘扬社会正能量。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正面宣传能够鼓舞人心,激励斗志。但是,在此次疫情的宣传报道中,部分正面宣传、正能量宣传的新闻报道却接连引起了用户、受众的反感。

一、正能量宣传引争议

女性医护工作者在出征湖北、武汉之前,集体剪短头发甚至剃光头,是今年疫情宣传报道的一个热点。2月15日,甘肃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一则《剪去秀发,她们整装出征》的视频发出后,在网络上引起极大热议。视频里有很多脸部特写镜头,还配上了悲壮煽情的音乐,大加讴歌,视频里很多女性眼泪汪汪。尽管该院相关人士澄清说理光头是女医护们自愿的,医院并未强迫。当发布在网络上,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样是女性医护人员的新闻报道,还有“流产10天后,武汉90后女护士重回一线”“怀孕9个月护士战斗在一线”“生理期裤子都湿透了,但她却心疼那套防护服”等新闻,看上去是在讴歌、赞美医护人员的辛苦,以及身为白衣天使的责任担当,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引发诸多质疑声音。

捐款也是司空见惯的新闻。每逢重大灾难出现的时候,一些低收入群体、耄耋老人的捐款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在今年的疫情报道中,此类捐款新闻也引发了争议。比如,2月10日,重庆87岁独居老人倪素英捐出了30年的积蓄20万元;河南商丘81岁的老党员来玉典将积攒多年的10万元积蓄全部捐给了疫情防控基层一线;浙江省84岁的老奶奶章素英捐出了一辈子大部分的积蓄10万元;杭帅I市的69岁管道疏通工人戚宝兴捐出10万元存款,卡里仅剩13.78元……这样的新闻发出后,网友们争论这个钱到底该不该要?“不能要”呈现出一边倒现象。这种现象,真值得鼓励吗?或者说,有没有更好的宣传报道视角?

还有一则新闻,是《南京日报》刊发的题为《为了684个“老外”的安康》的文章。该文章称赞了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对外籍居民的服务。其中一些细节描写,比如“有的‘老外一次只买4片面包,确保每天吃新鲜的,我们就每天送上门。”“‘老外要喝桶装纯净水,一次性购买了4大桶,我们就帮他一桶一桶从小区门口扛到楼上。”“有一位外国友人买了大件物品,没有电梯,我们硬是派了两个人抬上4楼、送进家里。”“有个小年轻酷爱淘宝,我们有一天帮他送了20多趟陕递……”。

二、“90后”“00后”重新定义正能量宣传

所谓“正能量”,本质是一种信息,也就是消息。所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健康的、感化人性、催生健康的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新闻和消息,就是“正能量”。若从行为角度去观察,只要是为着善的结果,推进事物向着公平、法制、民主的方向,有益于公众,集体利益的行为,都是有正能量的行为。

任何时代,都需要正能量。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了大家舍弃小家、为了事业放弃生命等充满着个人英雄主義的正能量宣传感动了很多人,影响了很多人的家庭观、事业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但如今,个别宣传不但没有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反而引起对媒体报道的质疑,认为是媒体把普通人架上了道德的“神坛”,作出超越自己承受力的奉献。同样的正能量宣传,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笔者认为,受众不同是最大的原因。

此次疫情,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90后”“00后”向世人展示了扛起责任、展现担当、发挥价值的一面。在今年支援湖北武汉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中,“90后”“00后”占比达到三分之一。

融媒体时代,“90后”“00后”是主要受众。《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

“90后”“00后”群体,多为独生子女,享受了较好的物质生活,从小接受赞赏式教育,敢于充分表达,但同时由于缺少同龄人的陪伴,因此具有较强的孤独感。自小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度较高,信息接收渠道、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也更愿意在网络上传递、分享信息和想法。与此同时,网络世界的宽松氛围,也让“90后”“00后”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和个性均得到了良好的生长。

在这种氛围长大的“90后”“00后”,对正能量有着自身的理解。从网络上医护人员发布在微博、抖音等渠道的内容来看,无不显示着快乐、积极的一面。他们,不仅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还会写上“爱豆”的名字,比如“胡歌老婆”等,还会在防护服上画各种涂鸦。在方舱医院,他们会带着病人一起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身着防护服的女护士会开心地蹦蹦跳跳跑向熟人,休息时间的医护人员会拍抖音、会喊出想喝咖啡喝可乐吃馒头吃面条等需求。

这些,与媒体宣传的正能量完全不同。他们自身的宣传中,没有对苦难的描述,很少展示工作的辛苦,没有对工作过高的赞美,更多的是一种不委屈自己、对生命的尊重、对工作的尊重。当2月19日全国多个地方发放“强制休息令”的时候,直接登上了微博热搜,得到网友的一致赞扬。

工作对于“90后”“00后”来说,不再是谋生的唯一工具,更多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价值发挥的功能。

三、融媒体时代更需注重新闻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点,在融媒体时代更加凸显。因为,融媒体时代,个体传递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受众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长江日报》2月19日发表的《病危时颤巍巍写下“我的遗体捐献国家”——歪歪扭扭8字遗书让人泪奔》报道成为舆论的焦点。文章讲述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47岁的肖贤友的遗书背后的故事。同时,网友们找到了遗书的另外四个字“我老婆呢?”。在网友们评价“他平凡且伟大”,源于“我老婆呢?”的这四个字。

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关键在于,融媒体时代,如何用新闻语言进行表达。在受众能都从多种渠道获取新闻相关要素时,媒体更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因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做好正面宣传,无疑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从此次疫情宣传报道的“翻车”事件来看,多数是选择性忽略了先进人物、先进典型作为普通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塑造的英雄缺少人味。因此,新闻传递的信息虽具有真实性,但不完整。

这也给媒体融合大潮中的传统媒体以启示。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生产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闻,不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更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受众已然发生变化,媒体在生产新闻产品时,要更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需要创新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还需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比如说对于“90后”“00后”们来说,媒体需要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玩转多种新媒体工具,同时还要用受众的思维、表达方式去传递信息,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他们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正能量宣传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