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国
“老于又和我视頻聊天啦!”83岁的刘占国逢人就说,“老于问我身体咋样,今年庭院打算种点儿啥。人家都调回省城一年啦,还没忘了咱。”
刘占国嘴里的“老于”是省人大常务委员会派驻长岭县三团乡六十八村工作队首任第一书记于洪渊。
2019年5月,因工作调整,于洪渊调回单位工作。他人回去了,心仍然留在六十八村,工作还在继续,扶贫是于洪渊心里的头等大事,他经常和牵挂的六十八村村民视频通话,唠家常,憧憬好日子。
从2016年4月驻村任第一书记,到2019年5月调回单位,在驻村帮扶的1万多个日日夜夜,于洪渊踏遍了六十八村的每一个角落。村里430户1800口人,上至“拄棍儿”的,下到“不懂事儿”的,他都牵挂在心。
“每斤市场价7元钱,去年收了600多斤辣椒,去掉成本净剩3500元,政府还补助1200元,这一个小园就收入4000多元。”贫困户刘某乐呵呵地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刘某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自己的土地在几年前一次性流转了,家里没有其它经济来源。于洪渊了解情况后,看刘某身体硬朗,还愿意劳动,就帮他在8分地的小院发展起了庭院经济,种植亩产能达到800斤的三樱椒。
肖某患有脑出血七八年了,老伴于3年前去世,儿子技校毕业后在家待业。老于针对肖某儿子所学专业,多方联系,把他儿子安置到长春通用机械厂工作,月工资3000元以上,实现一人就业,全家不愁。2019年底,肖某家杀了年猪,特意打电话给于洪渊,请他无论如何回来吃猪肉。还告诉老于,儿子在长春交了女朋友,准备年后结婚。老于说:“今年的猪肉就不吃了,等孩子结婚,我回去祝贺。”于洪渊动情地说:“我真没有做什么,即使做了,也是我应该做的,可老百姓却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于洪渊常叮嘱驻村工作队员,一定要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学习农业知识,以农为师,甘做农民的儿子,耐得住寂寞,踏实做事。
“老于不仅治好了我儿身上的病,更治好了我这个母亲心上的病,今生无以回报,就让我的儿孙报答吧。”吴妈妈眼含热泪地说。3年前,26岁的吴某不幸遭遇车祸,行走受限,意识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妻子离他而去,留下一个3岁的孩子,父子二人靠吴妈妈照料。于洪渊立即联系吉大一院专家会诊,2019年实施了微创手术治疗,所用治疗费3万多元全部得到解决。现在,吴某走路不用人搀扶了,意识清晰了,表达流利了。
于洪渊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目前,六十八村共有各类学生126人,于洪渊倡导村集体每年拿出部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3年来,资助坐校车儿童共计42人次,累计12000元。设立大学生助学基金,村里先后有15名大学生得到资助共26000余元。
2019年底,六十八村整村退出贫困村。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了6600余元,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2000元。昔日的“风吹屋顶哗啦啦、北沙岗子六十八”已是另一番模样:屯通公路,柳树成荫,家家住上砖瓦房,人人喝上自来水,真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宽敞明亮的六十八村部,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舒展,村口宣传栏里的蓝图都已变成眼前灿烂的现实。(作者单位:吉林省人大)
责任编辑/艾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