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涛?王倩倩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且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县域下的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维护秩序、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从基础抓起,从基层做起。本文结合基层社区实际,从更新治理现代化理念、提升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调动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完善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机制等出发是探索推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关键词:社区治理;理念;机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实现。县域基层社区担负着上传下达、服务人民群众、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能,是国家治理的末梢环节,没有基层社区治理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社区治理与治理是紧密相连的。俞可平认为,治理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和公共管理过程,它包括必要的公共权威、管理规则、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社区治理是治理的组成部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社区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领域的实际运用,它是指对社区范围内公共事务所进行的治理。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基层社区治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持社区的正常秩序和公共服务决策政策的落地生根。基层社区与群众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城市里的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内,都是各个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平时社区的工作状态、治理的效果、社区的情况和每个人是息息相关的。
一、问题的提出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指在全社区治理范围内,由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等社区治理主体为提高社区治理的效益和质量,而不断优化和提升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实现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之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调研来看,县域的基层社区治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治理理念不够科学
在社区治理中,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基于社区的职责,认为治理就是贯彻落实好上级的有关要求和部署,居民要顺从社区的意愿。而社区居民认为,社区治理就是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解决好群众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有些社会组织认为,平时不需要时没有人问,只是在需要时我们才参与社区治理。因此,这就出现了究竟采用何种社区治理理念的认知不统一,甚至出现治理理念的分歧,这一理念的分歧导致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会出现一定的混乱和无序,严重阻碍了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二)治理方式不够创新
在当前社区治理中,县域社区治理方式的构想局限于理论上的架构,而对于如何采取何种方式更科学合理缺少明确的设计。治理方式主要是表现为行政命令式的顺从、说教式地完成任务、机械式的安排,特别是相关人员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以往的管理模式和威权模式。这些方式与当今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是不相容的,也是不合时宜的,需要根据时代变化而不断创新。
(三)治理机制不够完善
从当前县域社区治理现状来看,社区治理缺乏科学的治理机制,不能形成一种有效的运转系统架构。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但是有的社区由于治理运行机制不畅,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治理运行通畅的社区在防控工作方面做得就比较好。从一些社区来看,有的社区的基层组织、社会组织与业主成立的组织没有实现良好的互动,存在各自为战、信息不通的现象,同时,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重点关注于妇女儿童、老人等群体,对其他群体关注不够,服务不足,这些都需要完善社区治理机制。
二、问题的分析
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某市(县级)几个社区的调查研究,从国家长远发展来看,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趋于多样化、个性化、丰富化,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公正、民主、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要越来越高,同时,我国社会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地域差异、经济差距、人文环境、执政能力、治理能力也是不平衡、不充分的,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比较紧密的社区,则承担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职能。所以,通过社区治理趋向现代化,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二)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现代化的科技越来越深入百姓的生活,现代化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现代化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和问题。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催动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一定要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影响社区居民生活仍有不安全、不稳定的因素,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电信诈骗、侵犯个人隐私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社区治理跟随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而走向现代化。也即是通過社区治理现代化来最大限度减少现代化科技给社区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问题的对策
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政府主导作用。鉴于社区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社区治理的现状与实际,突破传统观念,调动积极因素,推进社区治理实现现代化。
(一)树牢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科学理念
对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很多人是认识不清的,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理念远远跟不上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发展。对社区治理思想认识的不统一,这严重阻碍了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社区治理理念认知不同,容易出现了社区的事情无人管、无人问,特别是在出现突发应急事件时,让社区应对疲于奔波,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科学理念重点包括:一是要树牢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理念。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离不开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树牢自治理念,把社区治理看成是自己应当做的事情。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区治理现代化必须要在法治的影响下进行,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实行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同时,社区治理离不开道德的作用,因此也要树牢德治的治理理念。二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是基层社区治理所有的治理活动必须要从社区居民的利益出发,贯穿于社区治理的全过程。三是要坚持系统思维。只有在头脑中牢固树立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科学理念,才能有效地推动社区治理的现代化。
(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现代化水平
社区与城市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也影响到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社区公共服务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公共服务主要是指社区为满足其成员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福利服务活动。对于社区的公共服务范围来说,它不是针对哪一个具体的人的,而是社区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的服务,或者是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享受到的服务,主要是包括:便民利民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文化健身服务等。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社区居民,最愿意得到的就是便捷、安全、有效的公共服务。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不仅要在硬件设施上要实现现代化,在软件服务上也要实现现代化。硬件设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软件是看不见、潜移默化的实现现代化。因此,基层社区公共服务现代化重点从两方面加强:一是增加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投入,实现硬件设施现代化。投入主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大胆运用移动通信、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对社区居民的管理,提高社区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强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软件现代化建设,重点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集体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美满的社区氛围。
(三)有效调动社区治理主体的积极性
社区治理的主体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最关键因素,因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最终是由社区治理的主体完成的。当前县级层次社区治理的主体主要包括: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群众自发组织、居民等。从实际的调研和座谈会来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调动社区治理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一是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这里指的社区工作人员主要是社区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他们是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社区工作人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根据他们的工作岗位及表现,每年逐年增加工资福利待遇,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免除后顾之忧;二是通过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励社区治理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三是加强对基层社区治理人员的培训。通过与基层党校等培训机构相联系,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到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合理设置培训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水平。
(四)完善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机制
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机制主要包括治理运行机制、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治理评价考核机制等。通过构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机制,突出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坚强堡垒作用和广大基层党员的带头模范引领作用,每个城市社区以单元、楼栋为单位,民主选举责任心强、道德品质好的人员担任单元长、楼长,扎实做好社区网格管理,重点是实现社区事情有人发现,社区问题有人解决,社区居民有事可做,社区事业有所作为的目标。在社区治理运行机制方面,主要是构建信息通畅、执行有效的运行机制,实现社区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分类,交给相关单位或者人员进行办理,从而解决问题。矛盾纠纷处理机制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设置由居民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德高望重的居民组成的调解委员会,进行自我调解,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在这方面可以认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枫桥经验”的精髓,简而言之,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来维护社会治安。通过社区居民自治,由居民自己解决矛盾纠纷,自我消化争执,从而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实现社区的良好治理。治理评价考核机制主要是每年由县级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对县辖区的各个社区在社区治理方面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考核社区平安综合治理情况、公共服务情况、软硬件设施情况等。
总之,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实现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需要党委、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共同努力。我们深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实现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基金项目:2019年安徽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成果(立项号:QS2019104)(课题负责人:方涛、王倩倩)】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R].人民出版社,2019.
[2] 俞可平.论国家治理现代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 覃华栋.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世界家苑,2018(8). [4]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201.
[5]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委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M].人民出版社,2019.
[6]尹冬华选编.从管理到治理[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7]张文显主编.良法善治[M].法律出版社,2015.
[8]劉枫.坚持推广“枫桥经验”枫桥经验实录[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