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珲
摘 要:文章通过对西部地区某一“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实践的调查发现,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模糊、授课内容矮化、课程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匮乏、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获得感与满意度低是其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克服课程建设的盲目性,最大程度地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来建设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
关键词:本科生;全英文课程;课程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6-0044-02
在我国高校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办学已经成为了政府考核高校办学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学校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1]。为此,作为国际化办学重要举措之一的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的情况如何以及在具体的推进和实践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就有必要加以评估。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以西部地区某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的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为例,试图对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
一、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现状
以西部地区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以下简称X校)为例,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本校的教师开设的、纳入到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另一类是由海外教师开设的、以项目建设周期申请的课程。从X校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的多年实践经验来看,目前存在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模糊、实际授课内容矮化、课程稳定性和持续性匮乏、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不如人意、学生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低等问题。
(一)课程设置必要性模糊,盲目跟风现象普遍
自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召开以后,各个高校纷纷启动了运动式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项目,本科生全英文课程教学建设即是其举措之一。虽然从理想关系上说,建设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是为了通过推进本科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实现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以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并助力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和“ 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但是从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建设实践上看,以上的理想关系并未得到有效充分的落实。很多高校在建设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时,由于对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常常重数量轻质量,普遍存在盲目和跟风的问题,部分课程甚至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这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而且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授课内容矮化,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笔者通过对X高校本科生部分全英文教学课程的授课教师调查发现,由于本科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教学内容与课时不足的矛盾非常普遍和突出,导致本科生全英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得不降低课程难度、取易舍难、选浅祛深,直接造成了实际授课内容矮化,往往无法与课程培养的目标相匹配。通过查阅有关研究论文,笔者发现X校本科生全英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其实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的本科教育中,只是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三)师资不稳定,课程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
作为我国近十几年来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运行中的项目制,已经普遍渗透到了高等教育管理中,今天的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似乎也难以离开课题或项目的资助。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全英文教学课程采用的是项目制管理,即经过申报、评审等流程后最终立项的全英文教学课程才会得到资金支持和教学任务的落实。尽管通过项目制管理能够规模化地拉动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建设并促进其数量的增长,但是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来建设全英文教学课程,至少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在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建设上,由于资源有限,常常需要在双一流建设和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之间进行权衡。从总体上看,双一流建设高校对那些符合双一流建设的课程资助范围更广、资助力度更大,而对那些未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对其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的资助往往打了很大的折扣。这意味着,当下很多高校的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多是侧重服务于双一流建设,还没有充分地把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基本点。
2.欲申报建设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的教师都需
要提交详尽的申报材料,准备工作量大且耗时长,最终还未必能立项。繁琐的申报材料填写工作不仅会遏制教师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对意图开设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教师全英文教学生产力的培养、巩固和提高。此外,几乎每一个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的申请者,在填写申报材料时,难免都会强调自身申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常常都会为此“努力夸大自身的优势,以求获得关注、资助”[2]。
3.项目的评审工作大多无明确的评价标准。一般情况下,申报人只能看到评审结果而无法获知具体的、具有公信力和说服力的评审建议,这意味着项目评审难免被人情评审所困扰。在那些多次申报却未立项的教师看来,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最终能否立项尽管跟实力不无关系,但能否最终立项要看运气,甚至不少教师认为,“申报项目就跟买彩票一样,立了项就是中了奖”。
4.项目制管理下的本科生全英文课程建设均存在
一定的建设周期,这不利于维持课程的稳定性。以X校为例,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且有不少课只会开一次。与此同时,该高校亦规定学校将对全英文教学课程进行检查,通过检查的课程,将继续给予经费支持,否则将终止项目运行和经费支持。这些政策上的规定,尽管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却破坏了课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的课程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想再次选修一些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学生将面临无课可选的情况,需要重修的学生也将面临无课可以重修的困境,修某门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学生可能面临課程被中途叫停的不确定性等等。
(四)教學效果差,学生满意度低
通过笔者对X高校选修了全英文教学课程的本科生的调查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差、获得感和满意度低是学生对已修或者在修的全英文教学课程的普遍评价。之所以如此,根据学生的反馈,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很多课程缺乏明确的核心参考教材。尽管不少高校都明确要求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应该有一本核心参考教材,可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核心参考教材的普遍缺失是不少高校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均面临的问题。由于在课堂上没有核心的参考教材可以使用,会使那些并没有多少背景知识储备的本科生往往难以充分、有效地把握课程的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核心参考教材对于本科生的全英文教学课程而言是非常必要的,相对于碎片化的窄而深的学问,本科生对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2.很多课程的教学方式死板,课堂互动差。当前,很多本科生全英文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以填鸭式的知识灌输为主,且不乏理论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有研究表明,在如此这般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理论知识的价值,从而其学习目标局限于通过课程考核,知识掌握变成了一种考前的突击活动,学习变得盲目和被动”[3]。此外,有一个现象亦值得注意,在一些全英文教学课堂中,虽然课堂气氛很活跃,师生互动也比较多,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课堂娱乐化的倾向,有的教师为了提升课堂互动的广泛性,常常以课堂游戏取代了本该严肃审慎的知识探讨。正是因为有些学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问题,对一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还算频繁的全英文课程评价也不高。
3.课程考核压力大。全英文教学课程的考核,要求全部采用英语完成,然而选课的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足以给他们学习这些全英文教学课程提供有效的支持。英语水平的不足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此导致绝大多数学生常常抱怨课程考核压力大。
二、优化全英文教学课程建设的策略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的建设流于形式,趋于指标化。为了更有效地建设本科生的全英文教学课程、更好地发挥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在“双一流建设”和“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的作用,至少要从如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以建设必要性强的全英文课程为重,努力
克服课程建设上的盲目性
对于哪些本科课程有必要采用全英文教学,必须根据课程的性质、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等方面加以认真的思考,例如对于一些地方性特征强的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似乎就没有多少必要,除非这些地方性涉及的以英语为母语或者主要语言的地方;在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还是采用中文授课的方式更合适。此外,对于那些建设全英文教学必要性强的课程,还需要打破传统的项目制管理方式,开辟课程建设的绿色通道,积极创造开课的条件。
(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建设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
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需要加强对课程的保障和质量监管。例如,可以通过引进出版或翻译出版与课程相关的高水平外文原版教材的方式来解决本科生全英文教学课程教材普遍缺乏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课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可以通过提高选课学生的筛选标准,来强化课程考核方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让所有学生都有接受全英文教学的机会。
(三)要注重全英文课程的过程管理
1.要建设全英文教学质量标准和课件,形成完善的全英文课程质量标准,优化教学内容,编写和制作全英文教学讲义和课件。
2.要改革考核方式。加强作业、答疑等过程考核,有条件的可以尝试建立适合全英文教学的课程试题库或试卷库。
参考文献:
[1]伍宸,宋永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价值取向及绩效评估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
[2]田松.警惕科学家[J].读书,2014,(4).
[3]王洪才.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