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2020-06-15 06:30温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思政课

摘 要 新媒体改变了传播的格局,高校思政课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断探索思政课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并在课程中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更加创新、亲和的方式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新媒体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要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在2019年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这些指示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政课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断探索思政课与新媒体新技术深度融合,并在课程中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解除心理困惑,澄清认识误区,感召学生、引导学生、赢得学生,“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以终端为王,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

新媒体的活跃发展,使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已成为公众特别是大学生获取和交流资讯的主流渠道,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关心时事、发表意见、发布新闻、互相交流,人人都可以成为消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1.1新媒体成为意识形态角力场

目前,新媒体已成为某些国家推行意识形态渗透、干涉中国内政的最便利途径,也成为国内少数不法之徒攻击党和政府、抹黑社会主义的主阵地。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不完全具备对外界各种鱼龙混杂甚至别有用心的信息和宣传的甄别能力,甚至可能受到错误引导而步入歧途。大学生因其活跃性和成长性,既是意识形态较量各方的争夺者,又是意识较量的参与者,更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辩证分析。

1.2新媒体+思政课的新机遇

把新媒体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是高校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思政课教学突破课程本身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网上和网下之间的界限,帮助高校学生科学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同时,利用微信、微博、QQ、APP等新媒体工具,有助于师生之间课堂上下的及时互动、平等交流,实现教学内容和学习反馈的双向互动交流。用好新媒体,不仅能够拓展传统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空间,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取得更好的教学育人实效。

2思政课中结合新媒体进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实践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不仅是宣讲人文思想,还应从日常生活的各個细节层面展示人文价值的存在和引导。心理疏导也不局限于心理咨询和治疗,而是引导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心理体验,正确地认识世界、感悟世界和融入世界,并形成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能帮助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促进思想问题解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笔者尝试在近两年来面向2018、2019级大一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形势进行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相关实践。

2.1搭建平台:强化新媒体在课堂内外的互动职能

传统的人际交往中带有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新媒体环境中的交往不受时间、空间、身份的限制,而思政教育中也可以凭借新媒体技术手段构建起立体化的教学平台。

可定期向学生推介优秀新媒体,包括APP“学习强国”的慕课频道,着重推荐里面的人文史哲类与思政课有内在关联的一些课程。可向学生分享一些思想理论类的微信公众号,供他们进行课外拓展。

在课间时间紧,授课人数多的情况下,通过QQ、微信、微博向学生干部及学生代表了解课堂反馈及思想动态,布置课堂作业及下达预习任务等。为增强课堂的现实关联性,如在爱国主义的章节中,学生团队以分组形式介绍自己的乡土人情,有的团队采用了与家乡人联线直播,有的团队拍摄短视频在演讲时播放,有的团队收集了各大媒体对故乡的报道热词来总结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比直接布置传统作业更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

课程的考核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新媒体完成社会调查或者社会实践,根据完成的情况予以考核,或者使用微信公众号线上投票功能进行打分。

2.2注重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媒体素养和理论素养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元素、日益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在授课时,更需要教师有扎实广博的理论文化知识,不仅更加深入全面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还要对思政教育相关知识有所涉猎。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和使用新媒体媒介,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新媒体海量信息中的相关素材,让教学内容结合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整合信息、编辑排版、视频制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图文并茂的影音、图像等新形式(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67页)呈现在课堂上,创新课堂的表现形式。

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引发更多的关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重视对于教师思想以及言行的引导。比如选择一些优秀教师培养为网络名师式的网络宣讲家和宣传者,对于其他思政教育工作者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2.3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

思政课教师要力求扎实的理论功底、严谨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具备理论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严谨的逻辑。同时,教师还应该具有对思政工作的敬业态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课外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真实困惑、真实困难,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将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比如,对有需要的个别学生,可就学习、生活、情感、法律、心理等方面,开展咨询服务。教师还可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素养,写出好的文章,或认真学习领会理论动向,通过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学术交流论坛等新媒体形式为学生提供课外观看或阅读的材料,为他们答疑解惑。

2.4注重时效:重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教师可通过平台去了解教育对象,做到教育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将培养大学生思想中理性、成熟、自律作为大学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这就需要高校重视思想建设,密切关注学生群体的思想变化,对于异常现象要及时反应。不仅批驳错误的观点,还要培养起自己的队伍,引导一些文笔好、思想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网络评论员或者网络纠察员,以当下热点问题为主题撰稿发文、理性发言,引导大众及学生辩证分析网络舆论。

另外,新媒体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许多时事热点,也为思政教育提供了许多具体案例。单一机械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会消磨学生的学习耐心,降低课程的参与度,老师应下功夫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有社会现实意义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鼓励他们勇于在课堂上進行讨论,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促进课堂上良好沟通氛围的形成。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将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总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要力求符合学生的思想情感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细致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在政治思想、情感意识上的需要以及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疏导。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2015YR01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温莹(1983-),女,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微传播:正在兴起的主流传播[J].新闻与写作,2014(09).

[2] 龙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J].红旗文稿,2015(17).

[3] 赵诤,高烨.论新媒体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双重作用[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

[4] 杨鑫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现实价值[N].光明日报,2015-01-28

[5] 王明辉.网络新媒体在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价值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9(09).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