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会丽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出发,首先讲述原版“水果传递”的内容,然后举例说明创新后的“水果传递”对提升学生基础计算能力和巧算能力的策略与方法,最后指出创新“水果传递”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及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
[关键词]创新;“水果传递”;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25-03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方面,多是让学生做大量的计算练习,这种学习方式相对枯燥,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水果传递”是拓展训练的一个破冰项目,创新“水果传递”是在原版“水果传递”的基础上针对数学教育的一个改版。该项目能使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进行互动体验式学习,组织活动时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不必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的座位上,而是在教师精心安排的互动游戏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利用创新“水果传递”进行教学,能在对传统讲堂式教学有益补充的基础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计算能力。
一、原版“水果传递”的内容
“水果传递”是拓展训练的一个破冰项目,先将学生平均分为5~6个小组(每组约4-6人),再让每组学生为自己团队起一个水果名字,如卡亡果、草莓、苹果等。教师讲解“水果传递的口令”:“××蹲,××蹲,××蹲完××蹲”,学生根据口令集体完成相应动作。集体做动作时要求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在喊"XX蹲”的同时做一次深蹲,一次完整口令,学生共做4次深蹲动作。如:“杧果蹲,杧果蹲,杧果蹲完草莓蹲。”名称为草莓的团队听到喊“草莓蹲”时,迅速喊“草莓蹲,草莓蹲,草莓蹲完苹果蹲。”活动依次类推,但每次团队喊哪一个团队是随机的。
二、创新“水果传递”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加、减、乘、除的快速计算能力。创新“水果传递”的创新点有二:一是口令变化,将“水果传递”的口令变成教师要求学生练习的数学计算题;二是喊口令的顺序有变化,“水果传递”下一个做动作的小组是随机的,创新“水果传递”是有序的,即A组喊完B组喊,B组喊完C组喊,以此类推。由于“水果传递”创新后,学生喊口令时做的动作没变(即喊口令的同时做深蹲动作),因此,本文重点阐述创新“水果传递”中的口令变化,及如何利用口令的变化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1.创新“水果传递”对学生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的提升
根据学生情况,确定练习数字的大小。例如小学一年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学计算,那就按照上述要求将学生分成A组、B组、C组、D组、E组和F组,各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A组随机喊出100以内的任一数字,以加法为例:假定A组选择第一个数字是8,第二个数字是12,则A组“水果传递”的口令就为:“8号蹲,8号蹲,8号蹲完12号蹲。”此时A组的动作同水果传递一样,喊口令时做4次深蹲。B组所喊的第一个数字是A组所报的第2个数字,所喊的第二个数字是A组所报的第1个数字和第2个数字之和,那么B组“水果传递”的口令就变为:“12号蹲,12号蹲,12号蹲完20(即8+12=20)号蹲。”依此类推,c组口令:“20号蹲,20号蹲,20号蹲完32(12+20=32)号蹲。”D组口令:“32号蹲,32号蹲,32号蹲完52(20+32=52)号蹲。”E组口令:“52号蹲,52号蹲,52号蹲完84(32+52=84)号蹲。”由于项目界定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当F组将E组两个数字加起来得到136(52+84=136>100),即大于100时,F组的第一个数字是84,第2个数字是16(100-84=16),此时F组口令:“84号蹲,84号蹲,84号蹲完16号蹲。”A组口令:“16号蹲,16号蹲,16号蹲完100号蹲。”B组的第一个数字是100号,第二个数字是100以内的任意一个数字(假设为7),B组口令:“100号蹲,100号蹲,100号蹲完7号蹲。”c组的第一个数字是7,第二个数字是100以内的任意一个数字(假设为8),c组口令:“7号蹲,7号蹲,7号蹲完8号蹲。”按照以上规则,如此循环往复进行。
在学生熟练掌握加法运算后,教师可将其改成减法练习。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中,学生不用为自己的团队选择水果名称,而是依据教师的要求通过讨论选择自己团队所喊的数字,每次有一组学生直接参与,即在做深蹲的同时,要按照规则迅速计算并喊出正确的数字,没有直接参与的团队,也必须心算,通过心算,迅速判定操作小组是否正确,若正确,则下组继续进行,如果前面小组计算错误,后面小组没有发现,则两队同时受罚。“水果传递”演变为数字传递后,学生可以在户外活动中练习数学计算,可以在团队合作中互相纠错,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数学计算。
2.创新“水果传递”对学生乘法与除法运算能力的提升
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之一。在创新“水果传递”中,每组随机喊2到9这“8”个数字,口令方法同上,只是前后两个数字由加法变成了乘法。假定A组第一个数字是2,第二个数字是3,则A组口令:“2号蹲,2号蹲,2号蹲完3号蹲。”B組口令:“3号蹲,3号蹲,3号蹲完6(即2x3=6)号蹲。”c组口令:“6号蹲,6号蹲,6号蹲完18(6x3=18)号蹲。”当c组所报的数是两位数时,D组第一个数字是c组所报的第2个数字,D组第二个数字是2到9这8个数字的任意一个(假设为8);此时,D组口令:“18号蹲,18号蹲,18号蹲完8号蹲。”E组第一个数字是D组所喊的第2个数字,E组第二个数字是2到9这8个数字的任意一个(假设为7),则E组口令:“7号蹲,7号蹲,7号蹲完56(7x8=56)号蹲。”总之,当前后两个数字之积是个位数时,各组必须将两个数字相乘,当其中一个数字是两位数时,本组将随机选择2到9中的任意数字,按照规则,将其变成个位数与个位数相乘。
在学习乘法口诀表时,教师主要要求学生反复背诵,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学生自背、教师提问、家长提问、学生互问、多做口算练习卡等。将“水果传递”与乘法口诀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乘法口诀表,这一创新为乘法口诀的背诵及熟记注入了活力,学生能够发现、认识计算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水果传递”对学生数学巧算能力的提升
1.“好朋友数”在水果传递中的应用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运算技能后,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寻找并牢记“好朋友数”,10以内的好朋友数是“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100以内初级阶段的“好朋友数”是“10与90、20与80、30与70、40与60、50与50”;100以内高级阶段的“好朋友数”是“13与87、29与71、46与54等”。在“水果传递”之演变中,可将这些“好朋友数”结合到口令中。例如,若练习10以内的“好朋友数”,A组口令:“1号蹲,1号蹲,1号蹲完9号蹲。”B组口令:“9号蹲,9号蹲,9号蹲完10号蹲。”c组的第一个数字是10,第二个数字可以选择1到10的任何数字(假设为3),则c组的口令是:“10号蹲,10号蹲,10号蹲完3号蹲。”D组的口令是:“3号蹲,3号蹲,3号蹲完7号蹲。”以此类推,循环练习。若练习100以内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好朋友数”,方法同10以内的“好朋友数”。
2.“乘法凑整”在水果传递中的应用
乘法凑整的核心思想是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其他数相乘,使运算简便。在乘法凑整中,常用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算式有2x5=10、4x25=100、8×125=1000,这些算式也可以应用在“水果传递”里,帮助学生提高其乘法凑整的运算能力。举例如下:A组同学第一个数可以选择2、5、4、25、8或125中的任意一个数(假设为8),但第二个数字必须是和第一个数字相乘能够凑整的数,也就是若第一个选择8,则第二个数字必须是125(8×125=1000),此时A组的口令为:“8号蹲,8号蹲,8号蹲完125号蹲”;B组的口令是:“125号蹲,125号蹲,125号蹲完1000号蹲”;c组的第一个数字是1000,第二个数字可以2、5、4、25、8或125中的任意一个数(假设为4),则c组的口令是:“1000号蹲,1000号蹲,1000号蹲完4号蹲”;D组的口令是:“4号蹲,4号蹲,4号蹲完25号蹲”;以此类推,循环练习。
数学巧算不仅要熟练掌握“好朋友数”和“乘法凑整”等,还要灵活掌握加法定律及乘法定律,从“好朋友数”和“乘法凑整”为切入点,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口令规则。
四、创新“水果传递”融入小学基础数学的意义
1.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年龄特征,游戏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水果传递”在拓展训练中经常用在破冰环节,其组织形式及参与模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在团队合作下,在全身放松的嬉戏状态下完成此活动。创新“水果传递”保留了“水果传递”的组织形式,只是将口令改为数字,因此学生可以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在团队密切配合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练习。在教师看来是在学习,但对学生来说是在游戏。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集中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分。因此,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采用形式多样的“水果传递”口令,不仅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活动中“脑、耳、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并用,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计算是眼、脑、手、耳、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并用的行为,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在创新“水果传递”中,学生不仅要根据教师的要求迅速且正确地计算,并大声喊出本组的口令数字,还要通过心算判断其他小组的口令是否正确,说的是否一致。活动中,学生不用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进行枯燥的数学演算,而是在运动中脑、耳、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并用,精力高度集中地完成数学练习。由于是在集体互动中练习,多数学生害怕因个人出错而影响团队,这种集体意识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持久与流畅。因此,创新“水果传递”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不斷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夯实学生的笔算基础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基础的笔算是不存在的,一个学生笔算能力的强弱在一定意义上是口算能力的反映。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计算有一定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在兴趣的激励下尝试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在创新“水果传递”中,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不断计算自己的口令数字,每次计算都是一次口算练习,如此循环,反复多次,学生的口算能力自然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