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羚宇
摘 要:为了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上进的青年,对新时代西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本科时期是培养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国家、社会、高校都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完善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素养的培养机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教学素养
一、教学素养结构
在查询教学素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大致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即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情志状况。为更加明确其中的含义,现将这三个部分进行细致划分:
1.教学水平
(1)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以对教学内容和毕业生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教学设计是在正确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进行的一系列系统而完整的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秉持辩证统一的教学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思政课堂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思考,理清什么教学思路,找到哪些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以及怎样使“乏味”思政课堂变得有趣而有用等等现实的问题。
(2)教学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在课堂上向毕业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与毕业生进行有效互动,以创新精神上好每一堂课。“实”即务实,“践”即践行,实践即在尊重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利用规律,落实行动。实践出真知,教师本就是在长久的实践中探索出知识的真谛,并将自己的所得所思传授于人,实现知识的传递。所以教学实践是使知识不断更新地直接途径。
(3)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来源包括自身教学实践的体悟与感受、毕业生给予的反馈、纵向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横向教学实践的借鉴与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大致经过四个过程进行教学反思,首先是具体经验,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的阶段,然后是观察与分析阶段,即经过较为复杂的过程找到问题根源的阶段,再者是抽象的重新概括,即寻找新方法解决问题的阶段,最后是积极的验证,这一过程是对上述行为的检验,可能循环上述过程,直至问题的解决。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直接途径,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品质,是不断进行否定和自我否定的过程。
2.专业知识水平
(1)知识储备能力
知识储备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变化的,教师的知识储备越多,能力也就越强。知识储备量是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
(2)知识运用能力
知识运用是教师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这是由“知”转化为“行”的重要一步,只有教师自己懂得怎样运用,才能启迪毕业生学有所用。
(3)知识创新能力
知识创新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知识,升华境界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术的创新。思政教师知识创新的社会需求愈加强烈,怎样抓住时代的脉搏,把握世界政局导向,越来越成为时代的呼唤。
3.情志状况
(1)政治立场
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谈到思政教师的“六要”,其中,“政治要强”居于首位,是办好思政课的灵魂。作为思政教师,理应坚定理想信仰,矢志不渝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思政工作,政治性是思政教师必备品性,只有在正确信仰下的思政课,才能适应时代潮流。
(2)人格情怀
在对思政教师“六要”中,“人格要正”即要求思政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毕业生,不仅仅是知识学习的导师,更是人生道路的导师。“情怀要深”即要求思政教师在满足小我的同时顾全大我,不能自私自利,将自己与国家、民族以及社会血脉相连,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关怀弱者。
二、 教学素养培养的基本路径
1.优化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水平锻炼平台
在本科阶段,师范专业毕业生不应只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应当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按照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够在这一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得到及时有效的思想道德帮助和指导。在高校,校毕业生会、校团委、院毕业生会等学校毕业生团体通常会举办一系列有关师范专业的竞赛,这都是在给予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锻炼自身教学水平的机会,很多师范专业教师也会有意识的培养毕业生去发展和提升教学水平,他们或利用固定时间要求毕业生分组在本班按序讲课,或采取加分制鼓励毕业生主动报名讲课。尽管高校给予较多的平台锻炼但仍存在参与率不高、时效性不强、竞赛过程缺乏公正性和公开性等问题。这导致师范专业毕业生们处于面临就业却没有合格的教学水平限制其顺利就业的尴尬状况。很多高校都设置了毕业实习阶段,这一时期是帮助锻炼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水平的关键期,学院毕业实习工作安排是否到位,导师带队成员人数是否科学,紧急情况措施是否全面,实习评价体系标准是否公平科学,这些都影响着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效果,即教学水平的提升程度。
因此,高校如何优化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水平锻炼平台,使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水平有效提升,需要把握好各方面因素,统筹规划。
2.增强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掌握能力
历来读书人大都追求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以期丰富学识,提升境界。三次社会大分工以来,社会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业,不同领域所擅长的也迥然不同,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说。在大学学习过程中, 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应以掌握并精通本专业知识为主要矛盾,关心时政动向,将所学理论与社会实践和时政思考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为今后走上讲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思政师范专业教师在这一過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十分关键。思政专业的知识往往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较难理解又枯燥的领域,这要求思政师范专业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必须有较深的理解,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课堂生动有趣,吸引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兴趣。教与学是教师和毕业生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毕业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目标等也极大地影响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与学并不总是处于一个理想的互动状态。同时,高校普遍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学校开通的网络共享课程等等,但却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因此,要想增强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可几个方面进行。首先,高校应不断提升在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毕业生提供实时更新的专业知识,加深毕业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再者,毕业生自身应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信念,设立目标,有一颗探索未知知识的好奇心,不断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断提升自我。最后,高校应积极整合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将学习资源信息有效传达,引导毕业生充分利用,发挥学习资源的强大作用。
3.坚定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情志培养方向
作为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首先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即“政治要强”,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人格情怀,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即“人格要正”。这两者缺一不可,思政师范专业教师必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引导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走正确的道路,坚定正确的信念。
在此,高校首先应加强对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的“红色教育”,弘扬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举办红色教育讲座、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发掘当地特色红色资源等;再者,高校应加强引导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思想,可通过多种形式鼓励毕业生参加,培养毕业生的责任感,增强毕业生的获得感,比如:社会调研、社会公益活动、实习调查等。
三、 结语
教学素养的高低历来是判断教师是否优秀的核心要素,从“知”到“情”,都可从教学素养中体现出来。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肯定思政教师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科学的思政教师“六要”“八个统一”等思想。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作为思政教师的直接后备军,应更加重视在大学期间的教学素养的培养,以不断满足“六要”、“八个统一”等要求。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应该目光长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落实相关举措,健全相关评价体系,使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素养不断提升。笔者虽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思政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素养的基本路径。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需要众多学者对其加以研究并解决。
[参考文献]
[1]饶婷婷.师范生教育教学素养与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才智,2015(36):123.
[2]刘佳.中学教师影响教学有效性的能力素质与关键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张敏敏.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西藏 拉萨 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