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深度阅读被提上语文教学的议事日程。在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之前,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策略的合理选择,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作者就促进教师提升深度阅读引领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有效的引领策略。
关键词:深度阅读;引领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9-01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9.060
在落实素質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为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许多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需求,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以及学习动手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尤为关键,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最终的课堂教学效率,只有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因此在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之前,教师需要关注教学策略的合理选择,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将课堂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
一、教师深度阅读引导的困惑及问题
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自主判断能力相对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恰当引导显得尤为关键。但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无法抓住这一阶段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中阅读环节越来越细化,教学内容不断的精简,后期的读书训练开始以学生的自主实践为主体,所涉及的教学形式更为复杂和多元,通过对这四大变化趋势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后期阅读教学的实质条件。
对于教师来说,在引导学生参与不同的阅读实践活动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关注教学实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其中探究性阅读、阅读感悟以及个性化阅读等创造性的阅读形式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之中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产生良好的阅读学习兴趣,不断挖掘个人的阅读潜能,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有了极大的提升,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将个人的自主思考与读书活动相结合,更好地体现个人阅读的思维含量以及价值。但是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目前的阅读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提出,有一部分教师忽视了后期教学的反思以及总结,所采取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原理比较落后及传统,无法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极少有教师能够对不同的阅读教学规律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一)关注学生还是关注内容的平衡点把握不好
大部分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往往会面临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以传统教学模式的为依据,常态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及指导,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认知较为浅显,直接以简单教材的分析为主体,往往采取照本宣科的形式落实不同的阅读教学引导活动。其中情节分析占据主导地位,对阅读素材之中作者写法以及表达思想的感悟了解较少,极少有教师能够投入主体精力和时间,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对不同的文章内涵和意蕴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大部分的阅读教学活动非常的机械和单一。另外对于学生个人来说,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在自主阅读时过于被动,往往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分析,缺乏自主思考和独立分析的空间及机会。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学生的阅读只能够以课文表象的肤浅图解为主体,难以真正意识到阅读素材之中的精华,有一部分教师开始结合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质要求,以体现文本解读的深刻性为主体,要求学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之中,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进行主动的理解,但是学生的自省能力以及控制能力相对较差,自主理解非常的肤浅,因此难以更好地体现这一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和优势,实质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二)学生学习成效的及时诊断与评价拿捏不好
在完成主体阅读教学引导活动之后,教师必须要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具体内容及要求,结合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态度以及后期阅读的调整方向,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的发言以及个性化的发展要求,更好地落实课堂评价以及诊断环节。作为阅读教学和活动的后续教学阶段,学生学习成效的及时诊断和评价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意义重大,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评价结果分析,对个人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障碍有一个宏观的认知,从而实现自我调整,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重要的策略拓宽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和实践经验,高效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阅读作业。
(三)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
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许多教师开始改革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灌输为主体,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度阅读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一部分教师为了抓教学进度,实施一些强制性的教学策略,压迫学生完成不同的文本阅读活动,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个性化发展要求,尽管实质的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但是学生无法意识到阅读的乐趣和精髓,往往疲于应付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许多的厌烦情绪,严重影响了阅读课堂实践活动的深度发展。
(四)把握和处理好各种细节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学生是学习过程之中的主体,教师需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基础之上落实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但是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之中,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抓住阅读的技巧和精髓,因此教师必须要以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阅读方向,掌握科学的阅读技巧,对文章之中的内涵和精髓有一个客观且深刻的认知。但是在深度阅读引导的过程之中,有一部分教师因为自身的教学实力十分有限,无法处理好各类细节问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还有待提升。另外,在对目前的深度阅读教学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不难发现,有一部分教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鼓勵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却不容乐观,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教师只关注宏观的把控,忽略了细节问题的分析,难以处理好不同的深度阅读和细节引导工作。
二、促进教师提升深度阅读引领能力的策略
为了突破上文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对于学校来说必须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从整体上组建一批优质的教师队伍,保障深度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大力落实,让教师能够掌握阅读引领的技巧和精髓。教师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分析阅读和引领工作的实质要求,着眼于深度阅读活动开展的现实条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关注不同细节问题的分析及解读,实现自身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
(一)以学生为主体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教学都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进行综合的考量和分析,以此来明确后期的教育教学方向,这一点在深度阅读引导的过程之中呈现的尤为明显。许多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往往无法实现自身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共鸣和沟通,只能够完成浅层次的阅读,对文章之中的核心内涵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绪了解较为浅显,这一点不仅不符合深度阅读教学的实质要求,还难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无法掌握阅读的技巧和精髓。对此,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阅读文本,保证学生能够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引导之下实现自主阅读,提高个人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二)及时地评价和引导学生
教师需要关注对学生的合理评价以及引导,了解学生在阅读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分析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更好地体现两大评价模式的优势,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的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以及深度阅读水平,保证学生能够意识到阅读的技巧和乐趣,从而实现个人的良性成长。
(三)站在宏观的角度审视深度阅读教学活动
学生综合实践动手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是深度阅读的核心目标,教师需要尽量避免急功近利的心理,而是应该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及优势,积极促进不同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让学生结合个人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对不同的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深度阅读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四)注重细节问题分析及研究
与其他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相比,深度阅读所涉及的细节要素相对比较复杂,对细节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会直接影响后期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不同细节问题的进一步解读,抓住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细节问题的分析以及研究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提高个人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三、结语
教师深度阅读引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需要加强与教师的互动,了解目前阅读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条件和所存在的不足,教师个人也需要注重不断地学习和提升,保障自身能够对深度阅读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黄卿毅.以多维引导实现深度阅读——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引领深度阅读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5).
[2]胡丹.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刘凯.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徐湘云(1978.8—),女,汉族,甘肃庄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促进中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148)的核心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