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磊,丁 宁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安徽省作为传统的农业与工业大省,长期以来产业结构组成都是“二三一”的局面。由于农业与工业仍是依赖于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得产业附加值低,制约了安徽省的经济发展。近年来,政策扶持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渗透,批发零售业快速发展,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起其他服务业部门,批发零售业渗透范围较广,一方面批发零售业发展可以有效拉动实体经济,吸纳就业,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批发零售业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起着突出的桥梁连接作用。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将批发零售业纳入消费型流通产业,通过和第一、二、三产业的联系,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1]。从服务业吸引外商投资的角度出发,我国批发零售业外资流入量低于世界水平,不平衡的行业投资分布加大了产业的结构性偏差[2]。从实证分析角度研究批发零售业发展的成果也颇为丰富,如范秋霞将批发零售业纳入商贸流通业,通过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我国批发零售业与空间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3]。Han Bing以宜宾市为例,通过波士顿矩阵法研究批发零售业,如何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发挥作用[4]。宁晓刚等采用聚类分析法发现加强批发零售业在农林牧渔业中的经济活动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
现有研究大部分以商贸流通业或服务业为载体,且多以要素论视角出发(即研究与批发零售业发展相关的某一因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鲜有将要素论与系统论结合去展开实证分析与理论机制研究。另外,鉴于各地区批发零售业发展带有非均衡性,更有必要深入到地区层面研究,因此本文通过筛选批发零售业发展评价指标,以安徽省2008—2017年16个地级市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全省和区域层面分析安徽省批发零售业发展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的升级结果,进而为安徽省未来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合理化建议。
2.1.1 内部要素
整理内部资源要素,提升绩效与竞争力是批发零售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要研究行业内部要素,就要从批发零售企业的竞争力水平着手。竞争力水平划分为效益竞争力和规模竞争力两个层面[6]。
2.1.2 外部环境
资本支持是产业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支持会确保批发零售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提高批发零售业运行效率。同时,批发零售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参与,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是批发零售业发展的生命线,应该把基础设施、消费市场潜力纳入批发零售业外部环境评价体系[7]。
因此针对安徽省批发零售业发展,其产业结构受地理位置、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的特点,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安徽省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影响。
假设2:安徽省不同区域批发零售业的发展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
本文参考干春晖等研究方法[8],选取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IS)。侧重于产业结构高度化,选取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
选取模型的解释变量为批发零售业生产总值(PV)、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从业人数(HR)、固定资产投资水平(KI)、政府财政支出情况(GI)、基础建设水平(TR)、消费市场潜力(CA)。变量定义与量化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计量模型各主要变量描述
为消除量纲影响,降低多重共线性,提高模型精确度,将解释变量作对数处理,其模型设定为:
ISit=α+β1lnPVit+β2lnHRit+β3KIit+β4GIit+β5lnTRit+β6lnCAit+μit
其中,t表示地区,i表示年份;μ为随机误差项。
为考察安徽省不同区域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选取《安徽统计年鉴》中2008—2017年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16个地级市划分成皖北(宿州市、淮北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和亳州市)、皖东(滁州市和马鞍山市)、皖中(合肥市、六安市、安庆市)和皖南(芜湖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和黄山市)4个区域。结合政策、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劳动力等因素,对安徽全省、皖北和皖东、皖中和皖南设置相应的3个回归模型。
对2007—2016年安徽省16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分析(表2),发现变量数据整体波动值不大,所有变量的标准差均在1以内,说明整个数据集离散程度较小,所抽取的样本能够较好地代表总体。另外,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均值为0.744,可见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升级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表2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避免出现伪回归,先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运用LLC检验方法。结果如表3所示。在一阶差分的情况下,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拒绝存在共同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可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不存在伪回归现象。
表3 单位根检验结果
上述检验,发现变量间是一阶单整关系,可以对安徽全省、皖北和皖东、皖中和皖南这三个模型使用Kao检验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如表4,各个模型的ADF值均十分显著,可以认定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表4 模型协整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
为选择适当的模型,采用Hausman检验来确定模型中是否存在随机效应。经检验,Hausman统计变量相对应的概率是0.029 9,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所以判断采取固定效应最有效率。考虑横截面个数大于时序个数的情况,权数可以选择截面加权的方式,允许不同的截面存在异方差现象。采用PCSE估计方法,即面板校正标准误方法[9]。用Eviews 8.0进行模型估计,见表5。
表5 各模型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在1%、5%、10%的统计水平下显著。
如表5所示,无论是R2还是调整后的R2,均达到0.84以上,并且F统计值很大,说明上述解释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共同影响十分显著,整个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从全省情况来看,与批发零售业相关的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市场潜力这5个变量均分别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基本验证了上文的假设1。从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值来看,政府财政支出的系数值最大,其次是消费市场潜力,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指标系数值十分接近,但数值很小。说明目前安徽全省的批发零售业受到了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通过大量国有资本的注入,带动批发零售企业发展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相比起来,目前社会资本在批发零售业的投入力度和交通配套设施的支持情况还有待加强。不仅如此,可以发现人力资本这一解释变量系数值为负。从原因上看,安徽省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数量在最近几年有了爆发式增长,使工作参与人数大于需求人数,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多带来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使与其他资本的投入组合无法达到最优,存在着人力资源的浪费。批发零售业从业门槛较低,缺乏高素质人才,难有高效人力产出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所以对于全省的产业结构升级产生负面影响。最后,行业经济产值变量的指标虽然系数为正,但十分不显著。
从皖北和皖东区域来看,行业经济产值、人力资本、政府财政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市场潜力的指标系数都较为显著。而且各个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与全省层面大致相符。与全省层面不同的是,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影响不显著,因为皖北和皖东地区批发零售业的规模仍较小,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鲜有,且社会资本投入力度较小。经计算,该区域8个地级市10年间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的平均值只有32.6%。不仅如此,这8个地级市10年间的KI指标平均值为19.4%,低于全省的24%,可见皖北和皖东地区批发零售业的社会资本转化率较低,固定资产投资效果不充分。而且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存在重复建设或购置,导致资源浪费。第二,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变量只在10%水平下显著。因为该区域交通运输业发展欠佳,虽然皖东地区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但是皖北地区现有的公路密度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所以整体来看,皖北和皖东地区的公路建设不足以满足批发零售业的发展需要,物流环节难以满足大量的货物流转,影响批发零售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显得较为有限。
从皖中和皖南区域来看,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这几个解释变量较为显著,且与全省回归模型的结果大致相符。与全省层面不同的是,第一,行业经济产值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高度显著,因为相对于全省而言,皖中和皖南地区批发零售业发展水平突出,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布局尤为集中,成熟的企业经营模式使生产资料实现合理配置,带动行业和整个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第二,政府财政支出这一变量相比全省范围显得不太显著,因为皖中和皖南地区经济发展优势明显,市场经济体制运转成熟,大量社会资本集中流向该区域。由于政府财政支出资金主要流入大型企业,而皖中和皖南地区中小型批发零售企业众多,民营资本渗透范围较广,使得国有资本参与度并不高。所以相比于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出这一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较小。第三,消费市场潜力的解释变量系数值为负,且不显著,说明社会消费品商品零售总额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大。张广柱指出由于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所以服务性消费的增长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0]。目前,皖中和皖南地区消费市场广阔,消费品商品零售总额较大,但是居民支出仍偏重于食品、衣着和居住等基础性消费。虽然服务性消费也在逐年增加,但也只占到总体消费的四分之一左右,服务性消费水平较低使得该变量不显著。通过皖北和皖东、皖中和皖南区域分析,假设2获得验证。
近年来,通过内部要素与外部环境的有效配合,安徽省批发零售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通过2008—2017年数据发现,不同区域批发零售业的发展要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首先,无论是全省还是省内两大区域,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均对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影响。其次,与皖北和皖东地区相比,皖中和皖南地区批发零售业发展迅速,实力雄厚,大幅增加服务业经济效益,有效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但由于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总量比例较低,使得皖中和皖南地区的消费市场潜力难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最后,该阶段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虽然数量众多,但缺乏高素质人才,对产业结构升级起到负向作用,需要对全省批发零售业的人力资本现状做出整合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