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莹 刘培钧 李梅莲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湛江 524037
泌尿系CTU 成像技术具有超高速、大范围的工作优势,在扫描过程中十分有利于进行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检测诊断,泌尿系CTU 成像可以在保证进行大范围扫描的过程中,兼顾扫描的层厚。可以应用于质量较高的图像重建当中,图像的空间分辨率相比于其他技术有着非常明显的提高[1-2]。因此泌尿系CTU 成像对泌尿系疾病诊断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5 月我院100例泌尿系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研究期间为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诊断工作,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彩超诊断方法,而研究组采用泌尿系CTU 成像技术进行诊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纳入标准[3]:患者诊断符合国家医学会颁发的泌尿系疾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调查,自愿参加。患者出现明显症状,经专家会诊后确定为泌尿系疾病。
排除标准:妊娠及精神异常患者;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未同意参加本研究调查。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彩超检测,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患者的肾脏、膀胱、输尿管等部位进行检测。
泌尿系CTU 成像使用东芝Aqullion64 排螺旋CT 扫描设备,设备参数包括:设备电压:120kV、设备电流:100mA、准直器:1mm、间隔:1mm、层厚:1mm[4]。扫描范围包括肾上极到耻骨位置,从患者的头侧逐渐向足侧进行扫描。患者进行检查前需要禁食4 ~8h,在扫描前做好憋尿。扫描共分为平扫环节、皮质阶段、实质阶段、排泄早期阶段(3min)、排泄晚期阶段(20min)[5]。
在扫描结束后,需要将原始数据上传到设备所在的工作站,通过多平面重建图像技术、曲面重建图像技术、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技术等对图像进行有效重建,并通过旋转、去骨、切割等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将扫描获取的输尿管、肾脏、膀胱等位置的立体图像进行处理,突出图像中病灶以及泌尿系组织的关系[6]。通过CT泌尿系统成像技术可以将扫描完成后的图像建立三维数据模型,通过3D 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其中对图像设置特定的分析区域,然后使用过滤以及腐蚀等手段进行处理[7]。再对图像中的血管、骨骼、肌肉等进行过滤。而临床医师想要看到患者的清晰图像,还需要使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容积重建技术、仿真内窥镜技术,为医生提供十分准确诊断图像[8]。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通过不同诊断方式后的诊断准确率,通过诊断,患者患有的泌尿系疾病主要包括结石伴积水、肿瘤、炎症、先天性畸形等。将两组患者通过不同诊断方式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为非常满意+满意。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泌尿系CTU 成像技术诊断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研究组患者对诊断效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在临床诊断中,泌尿系统疾病的病变情况可以通过超声以及CT 等方式进行检测。其中,CT 检测对患者的软组织位置的分辨率较高,因此十分有利于检测患者这些组织位置是否出现微小结石或者阴性结石,还可以有效的检测出患者肾、输尿管、膀胱等器官是否出现微小软组织病变情况[9-10]。此外,由于肾功能受到损害而导致IVU 显影不明显者,通过泌尿系CTU 成像也可以有不同程度改善[11]。
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如肾、膀胱、输尿管等,在人的身体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泌尿系CTU 成像技术具有扫描速度迅速、可连续性扫描等技术优势,能够有效满足泌尿系统以及盆腔位置疾病的检测,此外在功能性检查方面也有着十分高的效果[12]。在泌尿系统疾病检测工作中,肾脏器官位于身体的腹膜后方向,与患者的前上部肾上腺器官相邻,所以在肾器官以及肾上腺器官的疾病位诊断中,形成CT 轴位图像具有较高程度的困难性,而泌尿系CTU 成像技术的薄层扫描能够有效的实现多平面重建,尤其是泌尿系CTU 成像技术扫描范围大,能够实现多时相的薄层扫描,进行多期的多平面重建,所以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大部分的肾脏器官疾病检测诊断工作[13]。
随着泌尿系CTU 成像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及后期处理功能的不断优化,当前出现了很多创新的泌尿系CT 诊断技术,泌尿系CTU 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连续性薄层扫描功能,这也让新技术不断完善起来,切实的成为安全可靠的影像诊断方式[14]。
泌尿系CTU 成像技术在检查工作中也能够进行某一时相的检测诊断,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检测的成本,并进一步的降低设备中管球消耗,更可以减少对患者扫描时存留在患者体内的X 射线的辐射量。如在肾器官的实质阶段进行扫描,可以通过观察肾脏器官当中较大肿块的存在范围并进行定位来诊断。而在排泄阶段进行扫描,即使指排泄性肾盂造影CT,这种检测技术一方面有着IVP观察的功能,另一方面能够与高密度分辨率进行有效的结合。
综上所述,根据临床实验研究显示,泌尿系CTU 成像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可以达到100%,并通过多平面重建图像技术、曲面重建图像技术、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技术等对图像进行有效重建,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