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0-06-15 11:39:22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肱骨肢体骨折

高 云

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珠海 519000

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肘部骨折,在儿童中较为高发,主要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由于摔伤、交通意外、高处坠落、击打、撞击以及运动等原因造成的[1]。骨折又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2]。骨折后患者会出现疼痛、肿胀以及患肢活动障碍等,不及时治疗还会出现畸形,无法活动等[3]。因此对于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临床治疗主要以手术复位为主。本研究主要探讨2015年1 月~2018 年12 月对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使用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0 例,将患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 例,研究组男12 例,女13 例,患儿年龄3 ~15 岁,平均(7.2±1.0)岁,左侧15 例,右侧10 例;对照组男8例,女17 例,患儿年龄3 ~15 岁,平均(7.5±1.2)岁,左侧16 例,右侧9 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患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以及家长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实验,纳入标准:所有患儿经过临床症状、影像学等诊断均确诊为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其他外伤骨折,其他类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他类型肺部疾病,手术不适应证,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不配合本次研究,精神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切开复位:患者主要取平卧位,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在肘关节外侧做一切口,将软组织进行拨开后,露出骨折的部位,清除骨折部位的血块以及软组织,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缝合伤口,石膏固定。

研究组撬拨复位:患者主要取平卧位,对患者进行麻醉后,从上臂远端背侧进入一枚克氏针,避开神经和血管,并置于骨折端,撬拨克氏针,使骨折断端沿克氏针纵轴滑动,复位前后移位,并复位尺桡侧移位,复位满意后,用交叉克氏针固定远端骨折块,并加以石膏固定。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显效:影像学恢复正常,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改善:影像学改善,肢体功能好转;无效:影像学没有变化,肢体功能未恢复)[4],并发症(感染、疼痛、出血、关节僵硬),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活动能力、疼痛等,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肢体功能越高)[5]以及VAS 评分情况(10 分满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6]。生活质量评分(通过调查问卷对患儿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运动功能、社会功能进行评分,每项50 分,分数越高患儿生活质量越好)[7]。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效果(88%)比对照组(52%)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治疗前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8%比对照组3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以及VAS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肢体功能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AS 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以及VAS 评分比治疗前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2.5 两组手术和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各种新兴运动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运动导致的骨折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发病率也较高。肱骨髁上骨折在5 ~12 岁儿童中最为常见,并且会并发肘内翻和外翻,还会出现神经损伤,影响患儿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8]。临床对于其治疗主要有牵引治疗和手术复位治疗。切开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切开后伤口较大,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且手术和住院时间均较长,患者恢复较慢,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进而会影响生活质量[9-10]。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25,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25,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生后理 功能t P 治疗前 治心疗理后功 能t P研究组 23.15±5.87 42.79±3.12 14.772 0.000 28.32±6.47 44.91±1.84 12.332 0.000对照组 23.04±5.82 33.08±4.61 3.134 0.000 28.43±6.33 36.95±4.06 5.665 0.000 t 0.067 8.722 0.061 8.909 P 0.947 0.000 0.952 0.000组别 治疗前 治疗运后动 功能t P 治疗前 治社疗会后功 能t P研究组 26.69±7.77 41.06±4.97 7.790 0.000 25.42±5.03 47.56±2.08 20.338 0.000对照组 26.52±7.56 32.51±6.48 3.008 0.000 25.48±5.08 38.09±3.97 9.779 0.000 t 0.078 5.235 0.042 10.565 P 0.938 0.000 0.967 0.000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表4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以及VAS评分比较(n=25,,分)

表4 两组肢体功能评分以及VAS评分比较(n=25,,分)

组别VAS 肢体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 6.12±0.56 1.96±0.05 36.996 0.000 52.01±10.75 80.12±7.75 10.606 0.000对照组 6.09±0.61 3.49±0.12 20.911 0.000 52.82±10.83 68.52±9.83 5.367 0.000 t 0.181 58.846 0.265 4.634 P 0.857 0.000 0.792 0.000

表5 两组手术和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比较(n=25,

表5 两组手术和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比较(n=25,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研究组 37.48±5.26 20.13±6.81 8.18±1.64对照组 56.16±5.05 61.06±6.16 15.25±1.71 t 12.809 202.287 17.904 P 0.000 0.000 0.000

本研究中,使用撬拨复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88%),且并发症降低(8%),缩短手术时间(37.48±5.26)min 和 住 院时间(8.18±1.64)d,减少术中出血量(20.13±6.81)mL,降低VAS 评分(1.96±0.05)分、提高肢体功能评分(80.12±7.75)分,并且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改善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撬拨复位介于闭合与切开之间的一种“半闭合”的手术方法,在国外称为“joystick”技术,在国外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应用广泛,但是国内应用的报道较少[11-12]。该方法主要通过杠杆原理,手术时切口较小,出血量少,术后伤口恢复较快,因此手术和住院时间均较短。该技术操作简单,通过克氏针的支撑和导向将骨折复位,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较小,且不会对患肢的神经、血管等造成损伤[13-14],利于患肢功能恢复,术后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本研究证明了该方法治疗效果的显著性,并且安全可靠,可作为闭合修复失败后的有效疗法应用于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上[15]。

综上所述,对难复性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使用撬拨复位,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且并发症低,更为安全,缓解疼痛,提高肢体功能,促进患儿的康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疗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肱骨肢体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50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3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