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之际,来自江苏省常州市的援鄂医疗团队毅然出击,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注入强大战能。
2020年春节,湖北省,新冠肺炎暴发并蔓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党中央、国务院进行战略决策部署,各省区市出动高精尖医疗团队全力支援湖北省开展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应国家及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号召,常州市出动数批精英医疗团队星夜援驰湖北省武汉市与湖北省黄石市,凭借雄厚的医资力量和技术储备“迎战”新冠肺炎疫情。
召即来,来即战!
“九省通衢”武汉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
2020年1月27日凌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到上级任务后,根据政府部门的统一部署,由包括感染管理科科长杨乐在内的7名队员携手同城医务人员火速组建成第一批常州市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据悉,杨乐是常州援鄂队伍的副队长,也是队伍中唯一一位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
“整队完成,我们就已是同患难共生死的战友了。”据杨乐介绍,第一批常州援鄂医疗队一共出动29名队员,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23岁,分别来自临床、护理和院感三个主要岗位。其中,临床医务人员主要来自于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和感染性疾病科。常州医疗队到达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后,按照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战略部署,整合同省医务工作者建成139人团队进驻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为保障高效的团队协作性,医疗队医护人员按照临时党支部综合部署排了早、中、晚三班,4小时一班,工作强度适中。”杨乐表示,为发挥常州医务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该团队每晚8点准时进行病例讨论会,查漏补缺,一边跟进、“吃透”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诊疗方案,一边相互交流贯通临床上摸索的成熟治疗经验,保持高度认真的团队学习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医药资源丰厚的江苏,武汉市诸多医院的药品采购目录上显得有些“寡淡”。为此,医疗队还邀请来自苏州市的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委远程指导如何根据现有的药品目录选材,各队医务人员深受启发,商讨因地制宜的救治方案。
“常州市领导和二院领导高度重视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安全。临行前,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蔡正茂特意叮嘱我,此批队员的安危系在我身上。因此,我既要保障他们的身体安全,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杨乐分享了常州医疗团队到武汉后三个阶段的精神状态变化。
第一阶段,初入武汉,焦虑成为团队的主旋律。非常时期,“封城”后空寂、肃杀之息充盈整个江城。为防止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禁足于驻地,交流甚少,常听闻网络谣传,恐惧无措。苏鄂地区文化存在差异性,医务人员还担忧会与患者交流存在障碍。在江苏省卫生健康委领导安排的六日专门培训后,医务工作者焦虑的状态得到舒缓,并逐渐适应了非常时期紧张有序的江城生活。
第二阶段,临床救治伊始,活跃和自信跃然心中。江苏二队进驻的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三个病区各有床位60张,且主要收治轻症新冠肺炎患者。医护团队自2月1日进入临床,绝对的医疗实力让常州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驾轻就熟。当地患者不仅心态积极乐观,同时也对江苏援鄂医疗团队非常放心和感激,通过简单地磨合,支援工作迅速走上正轨。
第三阶段,工作至今,最危险的平稳状态。“在高速公路开车时,人会麻痹松懈的,这种时候非常危险。”在杨乐看来,“抗疫攻坚战”是一段不可松懈的持久战。危险可能出现在任何时候,医务工作者一定要让危机意识常伴左右。“我和同事一直在积极做团队成员心理方面的疏解工作,不到疫情结束的那天,不到我们凯旋的那天,一天都不能放松警惕!”杨乐强调。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突出特征。湖北省各市疫情的态势不尽相同,“一省包一市”特色救援制度成为我国攻克疫情的不二法宝。
应国家号召,根据省际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地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机制的安排,“形散心不散”的“江苏十三太保”临危受命对口支援湖北省黄石市。
2月11日,常州市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紧急集结,奔赴黄石“战区”。
“我们常州二院出动了3名医生和4名护士,大都来自呼吸科与危重症专科。”据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施宇佳介绍,此批常州医疗队主要是扶持大冶市人民医院和大冶市中医院,工作重心在大冶市人民医院,而此医院是当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区域。
争分夺秒救治病患,全力以赴开展诊疗是重中之重。经过细致周密的战略部署和严格的考核,2月15日,常州市医护团队正式进驻医院隔离病区开始临床工作,除了日常诊疗、送药、输液外,护士们还要承担更多的工作。
“我们这边护士团队的任务相当重。”施宇佳表示,大冶市人民医院自1月19日开始进行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而在隔离病房中,本地护士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做很多额外的工作。高强度、高负荷的运作让护士们压力非常大,急需休息和调整。
据常州市援冶医疗队负责人介绍,团队首次进入大冶市人民医院隔离一区对危重和重症患者进行病情诊疗时,发现危重症病人使用面罩吸氧,因口鼻全罩住,比较难受,不能配合治疗。因此,他们建议使用经鼻高流量吸氧,并且首次在该隔离区安装了第一台经鼻高流量吸氧机。通过无需密封的鼻塞导管直接将一定氧浓度的空氧混合高流量气体输入给患者,从而迅速地改善氧合。患者的饱和度从原来的90%提升到96%~97%。患者也明显感觉舒适了许多。据大冶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新冠肺炎救治组组长袁念芳介绍,他们以前没有经鼻高流量的治疗经验,而从江苏来的6名医生,都是来自三甲医院的骨干,在重症、呼吸、感染等方面都有独到的治疗经验,帮助该院解决了氧疗的问题。
“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进行科学救治工作,目前为止我们这边的医护是零感染。”施宇佳表示,常州援冶专家均参加每日的新冠肺炎专家会诊讨论会,并对大冶市各病区出现的疑难病例提出指导意见。
“我们的任务很艰巨,但是队员们的心态都比较稳定,到湖北来支援并未出现情绪起伏的现象。”施宇佳表示,黄石市大冶市的战“疫”还在继续,分布在各个隔离病区的江苏医护人员,将和当地医务人员并肩作战,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而努力。
疫情无情人有情,落实到实处的保障和激励总能温暖人心。
“感谢政府部门和医院领导的重视,让我们这儿有相对充足的防护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杨乐表示,常州市发布三项政策保障“疫中人”身心健康。
一是生活保障。组织志愿者与赴湖北医务人员开展一对一结对,建立完善“关爱信息库”,定期了解需求和困难,积极协调资源,做好精准服务。
二是安全保障。优先保障赴湖北医务人员医疗物资供应;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保险;统筹安排轮休、调休、补休等必要休息,对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人员安排强制休息;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员,开通工伤认定绿色通道,保障其在感染及治疗期间的工伤医疗待遇。
三是人文保障。每日向赴湖北医务人员发送一条慰问短信;组织专业心理医师全程提供疫情心理危机疏导咨询服务。疫情结束后,组织赴湖北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一次免费健康疗养休养。当年内,常州市A级以上景区面向赴湖北医务人员家庭免费开放。
“非常感谢我们常州市领导对于抗疫前线队员家属的关心,出台这么多的暖心政策让我们非常感动。”据杨乐介绍,常州市还发布三项措施关爱“逆行者”家属。
一是诉“暖心话”。开通电话热线和互联网心理门诊,为赴湖北医务人员家属免费提供24小时线上心理健康服务。
二是建“保姆团”。向赴湖北医务人员家庭赠送一份抗疫用品;每周配送一份暖心菜,直至疫情防控任务结束;根据需要,为其未入学子女、高龄老人提供托管照顾服务,为其入学子女提供“一对一”线上学习指导。
1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战士”集结。
三是解“入学忧”。赴湖北医务人员子女当年内有入学升学需要的,享受一次子女就学照顾。根据家长和学生意愿,入学幼儿园的,安排到省市优质园就读;入学义务教育学校的,安排到质量较好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参加中考的,参照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有关规定予以“上限”加分,照顾录取;报考本市三年中职校的,直接录取。在校就读期间,安排优秀教师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课业辅导和升学志愿填报等帮助。对在湖北期间表现突出、受到市级以上个人表彰的医务人员,政策适用年限适当延长。
此外,在赴鄂“抗疫”医务人员今后的就业保障方面,常州市还给予充裕的政策激励。
2 第一批常州市援鄂医疗队“出征”。
3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杨乐。
4 大冶市的“抗疫”之战。
5 大冶市的“抗疫”之战。
6 大冶市的“抗疫”之战。
一是优先培养选拔。对在一线防控工作中担当作为的医务人员优先提拔使用;表现突出的年轻医务人员,直接纳入各类优秀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
二是优先推荐考录。赴湖北医务人员,符合考录、招聘条件的,优先推荐考录公务员或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单列事业编制,表现突出的编外医务人员,可组织医疗卫生事业岗位采取直接考核方式定向招聘入编。
三是优先发展入党。注重在一线防控工作中发现、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对本人一贯表现好、符合党员条件、防控工作表现特别突出的,及时发展入党,不受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限制。
四是典型引领。对赴湖北医务人员单列核定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指标。根据奖励程序和权限,对表现突出、作出较大贡献的医务团队和个人,进行及时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医务团队和个人,开展及时性表彰。
五是奖励补助。根据相关政策待遇规定,从优落实赴湖北医务人员的临时性工作补助、一次性慰问补助以及一线防疫人员的卫生防疫津贴;根据各医疗卫生机构支援湖北的人次、天数等因素单独增核一次性专项绩效。
六是岗位评聘。赴湖北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的品德、能力和业绩表现,直接作为申报评审职称时的重要依据,表现突出的,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晋升高一级职称。赴湖北医务人员在现聘岗位层次内,可直接晋升一级;对已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尚未聘用的人员,可超岗位聘用。
“这些政策保障让我们在前线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为国而战。”杨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