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防治“新冠”的上海经验

2020-06-15 08:10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门诊上海市上海

一城一阵地,一城一战略,一城固守一方安全。

2月23日,抗疫仍在攻坚期。

是日,22名新冠肺炎患者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治愈后集体出院,上海市累计确诊的335例中,治愈达249例,出院率超过74%。

“新冠肺炎治疗并没有神药,上海取得今天的抗疫成绩,关键在于集中上海所有资源,最好的感染医学、重症医学、呼吸医学等学科共同努力,为患者带来希望。”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当日公开表示。

自2月3日起,张文宏的一些“硬核”语录流传于网络:“在家不是隔离是战斗”“坚持两周把病毒闷死”“把所有一线的人换下来,共产党员上,没有讨价还价”……其思路清晰、务实、有担当的相关言论,颇受网友赞许。

“个人感觉,上海这个城市确实有执行力强、做事扎实、说到做到的一面。”

2月21日晚10时,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申康”)医疗事业部的侯冷晨和同事们仍在整理手边的各类数据。

这些数据,将在该日天明后传至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和相关部门,以及上海市属38家医院,做战略参考。

“北欧式排队”“定时公共设施消毒”“远程视频会议”“距离感鲜明的地铁车厢”……在公众眼中,这是大疫当下上海这个城市的担当。

“1月24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出院”“110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公布”“启动上海小汤山”“3小时400多份请缨签名”“上海首例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检验”……

一个城市的医疗机构,亦有其担当。

紧张状态下的控制与冷静

侯冷晨所在的办公室位于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处独立区域内,与疫区严格隔离。其办公室楼下,是当下每天市委市政府和申康等相关机构领导开会的地方。

“他们在八楼开会,我们在九楼。会开完,新的工作就布置下来了。”自2月初进驻以来,侯冷晨和同事们的工作时间基本保持在早八点到凌晨两点。工作内容分别包括及时拟定相关通知、收集全市核酸检验和ECMO等资源、统筹派驻驰援上海两个定点诊疗机构和湖北的医疗力量,以及多项预见性诊疗方案和检查督导方案,等等。

“多部门集中办公显现了巨大的优势。”三个月前,侯冷晨的身份还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医务处处长,所以他对目前进行的这种工作模式并不陌生。

在他看来,当下的工作和以往在医院主要抓落实不同,更多的工作是做预判,以及将最新的诊疗经验以“确定的方式”推送到各医院。“更可贵的是,上海市多部门会议一直采用视频模式。这在疫情初期,全国鲜见。”

在侯冷晨的回忆中,早在疫情尚未广泛传播之时,申康就及时作出了反应。

2019年12月底,武汉相关报道传出后,申康马上着手梳理上海市属38家医院的发热门诊情况;今年1月13日,申康党委书记、主任王兴鹏和申康副主任郭永瑾等带队,对各医院的发热门诊的常规诊室、隔离病房和人员配备,以及“五不出”等标准进行了督导。

74%2月23日,上海市累计确诊的335例中,治愈达249例,出院率超过74%。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没有这些前期的举措,后期再进行查缺补漏压力会相当大。”除夕前几天,全国告急,上海市委市政府联动市卫生健康委、申康以及上海市各医院,开始全面部署防控与诊疗。除应和国家要求,先后派遣多批医疗队发兵武汉,更在第一时间组织上海卫生健康委、医院行政和院感专家,紧急确定了上海市100余家发热门诊和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新冠肺炎收治医院。

中山医院团队。

2月2日,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卫生健康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康等紧急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内设立了一线指挥部。

指挥部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继续组织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伍——此前,响应战前号召,上海已派出数批次医疗团队;二是集众医院力量,紧守“大本营”防线。

情况瞬息万变。春节数天后,随着各医院转送发热和疑似、确诊患者的增多,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医疗力量开始捉襟见肘。

来自瑞金、仁济,以及上海六院、市一和十院五家三甲医院的专家和医务人员组成“五大天团”,进驻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亮点是前来支援的医护与患者之间做到了人对人,从头到尾包干治疗,一个医院包一个医疗组。”侯冷晨解释,这一机制的优点是,本院医护人员间轮转,契合度更高,诊疗经验交流更顺畅,对患者治疗和康复更有益处。

侯冷晨对上海市政府和医疗部门的务实和高效的印象,还有两件事可以体现。“第一是核酸检测,政府原则上要求放在CDC。”他解释,这并非政府担心各医院的能力,而是希望“统一标准”,避免后期的争议与风险。“这样的事情,市领导都在紧盯。”

另一件事是对各医院发热门诊设置与要求:标准是市级十张、区级五张床位设置。“此时公立医院的执行力就体现了出来,有单独病房的紧急布控,没有的就现搭。”侯冷晨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因为前期有申康组织成立的院感专家组的介入,中期搭在发热门诊边的CT房也及时有了防控标准。“CT人员做好了防护,可能需要拍片的就都拍了,这使得防控变得更为精准,传染源也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目标医院的及时应对

指令下达,上海市各级医院的应对积极、精准。

“从疫情开始至今,经过短暂的纷乱,很快,层层报上来的数据越来越统一。”做医务部长时,侯冷晨曾觉得下面“口径不统一”是工作难题之一,但当下,他更感动于各级医院的努力。

“迅速从‘和平’状态切换到‘战时’状态,对全国每家医院来说都是重大考验。”如不考虑会议的定义,从1月中旬开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医务处处长孙湛每天都要开上十几个会议。

“即便没有此次疫情,我们之前也做了阶段性的准备,因为往年这时都会遭遇甲流。”自1月9日开始,接到申康指令,中山医院梳理了医院的发热门诊工作流程,“修正”了相关漏洞。

此前,孙湛兼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对相关情况较为敏感。自春节前派出首批援鄂医疗队之后,孙湛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钟鸣教授带队支援,医院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被各抽调了十几个人,医院留下的相关科室力量不足了。”为应对窘境,在医院领导班子指令下,医务部统筹调集其他科室充实进发热门诊,甚至将中西医结合科医护人员调到一线。“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及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距医院第一发热门诊较远的地方,原肠道门诊所在区域,第二发热门诊被迅速建立。“对部分检测显示阴性,但临床认定不能排除的,我们自行圈定了两个区域。”孙湛介绍,一是医院感染科的两个负压病房,二是针对情况相对较轻的患者,被安置于相对封闭的一个隔离区。

中山医院的这一做法,得到了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等相关部门的肯定:感染科的负压病房和隔离区“分治”,交叉感染防控效果更明显。

“大疫当前,每个医院的医务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应对疫情,中山医院设立了领导小组、医疗护理组、物资保障组、志愿组等多个小组。

兼任医护组组长,孙湛首先面临的难题是预检和分诊。“要把具有传染风险的隔开很难,露天预检还是让患者进入诊室,如何让患者自愿接受我们的安排,中间涉及到导诊、保安、电梯工和员工防护,甚至几级防护等,这些问题在前中期都需要一个个攻克,要做多轮讨论。”除此,身为医务部长,孙湛要紧急处理的另外两项工作还包括防护物品的统筹和分派,本就紧缺的一线人员的轮班。

除此,大年初六过后,大量慢病,包括各类癌症患者的手术和放化疗在内,大量急危重症的诊疗需求激增。“一方面要保证新冠肺炎患者的筛查,一方面要保证这些患者的需求,着实焦头烂额了一阵子。”孙湛介绍,节后至2月底,医院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同时,扩大了常规门诊和急诊,以及“长处方”,因为公益医疗供给一直是上海市,也是全国公立医疗机构的底线。

“说了门诊要开,就要说话算数。”侯冷晨表示,这是申康的又一“战时”原则:如何开,要有策略,要有智慧。第一,全员做好防护;第二,开辟单项通道;第三,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在医保政策上,对患者做适当的支持。在他看来,这也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卫生健康委、申康和各医疗机构在思维上做到了科学和因地制宜。“几乎都走在了前面。”

规划当下与未来

“现在回想,近一个月,过程中主要的决策没有大的问题,这和相关上级领导的高度警觉和医院临床的配合,以及居民的自主意识等都有关系,‘点儿’都提前踩到了。”

不过,遭遇春节过后的全国总动员,2月6日晚,当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说出上海多家医院要派130人出征这句话时,孙湛脑袋还是“嗡”了一声。

和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医院的中层管理者一样,经过最初纷乱的几个小时,出征人员确定后,孙湛接下来想到的是院领导班子对留守人员如何调配的主思路下,如何与各科室探讨具体方案。

“除了医生和护理人员,院领导第一时间考虑到了更多细节。”此前,和众多兄弟医院不同的是,中山医院在外派130人队伍之外,首先强化了心血管、胸外、消化和神内骨干的介入。之外,还增加了五个人,其中包括一个总协调人员,以及曾负责党务、行政、物资、院感和生活四个方面的四名精英。“配备神经内科等力量,是分析了武汉前线重症患者的中枢神经感染情况;多出来的五个人,则是帮助团队做好后勤和疏导,不能再让医生和护士去扛箱子吧。”

“很多方案都是在不确定是否有效、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下作出的,不过结果不错,还是值得自豪的。”在孙湛看来,时至2月下旬,疫情进入“拉锯”阶段。对此,医院已做好新的、通盘的考虑:第一,继续进行相关手术科室的NCP培训。必要时,内外科互通,资源统筹,打持久战。第二,继续做常规病患和新冠肺炎患者的区分与诊疗。第三,持续收集“新冠”临床数据,第一时间交付专家,确定更有效的后续治疗方案。

1 上海各医疗机构将医务人员防控作为战时重要内容。

2 前线医务人员特写。

“烈火炼真金,重要时刻,全员素质与操守就全体现出来了。”

在孙湛看来,疫后,面对未来,各医院需要强化的是严格进行患者就诊习惯的管理、医院内部诊疗流程和患者的随访管理。此外,期待各科室在未来有更多协同。

亦可显见,未来,所有中国的公立医院,整体运营效率将会提升一大截,日间手术流程会加速,相关医务人员的立体化思维会得以强化。

值得一提的是,与中山医院类似,春节后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也派出多批医疗队驰援湖北。同期,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按职责划分为综合组、医疗组、保障组、员工关爱组、舆情和宣传组、督察督导组6个工作组。

其中,保障组由分管资产、后勤的程明副院长和分管财务的刘雅娟总会计师共同担任组长。

“将财务部、资产管理部、后勤管理部、工程部、合规部等资金保障和物资保障的职能部门融为一体,这样能更好地做到财和物的一体化管理与统筹。”自春节后,刘雅娟每天都在医院工作至深夜。

在她看来,每个医院的行政和后勤保障部门,都是本次“战役”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如此分组的最大好处,一是可以快速响应、与病毒赛跑,突破常规、建立绿色通道;二是及时掌握新政策、制定配套措施;三是根据疫情状态,重新规划,调整预算和绩效指标。“满足一线员工需要的物资和心理获得感,至关重要。”

在侯冷晨看来,时至2月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卫生健康委,以及包括申康、各医疗机构在内悄悄做的一件事值得称道:支援湖北前线派出了千余精英之后,上海正在建数十个“后备病房”,以及1200名由专项技能人员组成的后备力量。

“锁定的批次,包括阵前可做ECOMO,阵中可做心理支撑,阵后可守底线的所有医护力量。”

2月17日,上海图书馆收到了“硬核医生”张文宏的一件手书“抗疫”寄语,并明确表示收藏。

这份14字寄语写于今年元宵节——“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我们这支队伍是在攻堡垒,在打阻击战,在搞战略,并一直处于战时状态。”2月22日,王兴鹏在面对媒体时如此表示。

猜你喜欢
门诊上海市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门诊支付之变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