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脉络可视化解读
——基于CSSCI来源期刊(2013—2018)的图谱呈现

2020-06-15 01:22赵海霞谢振安秦文秀
关键词:发文聚类共同体

赵海霞,谢振安,秦文秀

(1.安徽理工大学 地球与环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2. 安徽理工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初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并被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充实、倡导及推动的国际主义价值理念和具体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1],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危机和挑战。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出当今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9月,习近平倡导各国“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它是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贯彻落实的核心思想,它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推进人类发展贡献了“中国理论”和“中华新文明[3]。因此,深入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走向世界舞台解决全球性问题、化解全球性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借助CiteSpace[4]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及可视化方法,对2013—2018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现状进行解读,归纳总结国内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核心作者、重要研究机构、热点及趋势,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检索主题,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文献类型限定为期刊,期刊类型限定为CSSCI来源期刊,时间限定为2013—2018年,共检索相关论文1 080篇,导出文献1080篇,文献均包括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等有效信息。1 080篇文献被多种期刊收录,刊文量≥10篇(的来源刊物共有14种,其中人民论坛刊文量最多,共68篇(见表1)。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作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占全部1 080篇文献中的24.9%,其余资金来源包括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

表1 研究主题主要来源期刊发文量一览表top10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的文献特征分析

(一)文献时间分布

通过绘制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发文量变化趋势图(见图1)发现该研究主题历经进展缓慢(2013—2015)、迅猛发展(2016—2018)两个阶段。2013—2015年围绕该主题仅发表论文20篇, 年均发文量6篇, 2016—2018年围绕该主题共发表论文1 060篇, 年均发文量353篇, 占总发文量的98.14%。可见该领域研究正处于快速集聚状态,发文量激增,自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外交活动提及,2015年9月,习总书记首次正式在国际重大场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式走上国际舞台,成为习近平外交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和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面旗帜[5]31。

图1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发文量变化趋势

(二)作者分布

为识别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著者群及其合作强度,笔者在CiteSpace设置时间跨度为2013—2018,时间切片为1 year,节点类型为作者,Top N=50。得到节点数112、连线数15、网络密度0.002 4的作者合作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依据核心作者计算公式 M=0.749*(Nmax)0.5(此处Nmax=9为统计时段最高产作者论文数,发文在M篇以上作者为该领域核心著者),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为人类命运共同体领域核心作者。王义桅、田鹏颖、季思、高飞、赵可金、吴志成、张志丹、邹广文、宋朝龙、于洪君、左凤荣、张华波、刘建飞、郝潞霞等构成了当前这一研究主题的核心作者群,其中王义桅发文量最高(7篇)。图谱显示作者间合作关系总体较为松散,部分研究者之间虽存在合作关系,但合作密度不高,且发文量较高的学者多是在2017年之后发表文献,这表明围绕该研究主题尚未产生合作密切的研究中心,多数学者近两年对该领域关注度较高且能产生较高质量研究论文。

图2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者合作共现网络

(三) 研究机构分布

研究机构以一级机构为统计口径,将属于同一个上级单位的机构及一个单位多种名称的机构进行合并,如统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为中国人民大学。运行 CiteSpace,设置节点类型为机构,其他参数与作者网络相同,生成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得到节点数为99, 连线数为21,密度为0.004 3的机构网络图谱(见图3)。节点大小与机构发文量成正比,机构发文量Top10(见表2)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58篇)、中共中央党校(39篇)、武汉大学(29篇)、南开大学(24篇)、复旦大学(23篇)、北京大学(20篇)、清华大学(20篇)、吉林大学(19篇)、上海交通大学(18篇)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16篇)。依据普莱斯定律发文量 ≥6 篇的机构为核心机构。发文量Top20机构均为核心机构,且核心机构与核心作者团队基本吻合。但核心机构间合作关系较少,在边缘区域有少部分机构形成合作关系,合作密度较低,发文量仅个位数,尚未形成学术影响力较大的研究中心,各机构彼此孤立,仅机构内部存在少量合作关系。

表2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机构top20

图3 人类命运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共现

(四) 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关键词凝结了文章的核心内容,笔者把出现频次≥20的关键词作为节点标签运行CiteSpace生成了节点107,连线157,网络整体密度0.027 7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并通过人工阅读合并同义词和表述不一但含义相同的词汇,对频次为Top20的关键词进行列表统计(见表3),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带一路”等展开,可见该领域研究主题较为广泛,研究深度仍有待挖掘。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与高频关键词图表, “全球治理”、“全球化”, “新时代”“新型国际关系” “改革开放”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领域较为集中的关注点。

图4 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词共现网络

表3 人类命运共同体高频关键词top20

1.关键字热点聚类。利用CiteSpace聚类功能生成Modularity 值为0.662 5(数值处于0.4~0.8之间),Mean Sihouette值为0.480 4(数值在0~1之间)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5)。Modularity、Mean Sihouette数值与聚类内相似性成正比,聚类较成功且每一类内相似程度较高。如图5所示,共生成#0历史方位、#1国际话语权、#2改革开放、#3命运共同体、#4十八届五中全会、#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中国特色、#7习近平、#8经济全球化等8个聚类。

第一, 聚类#0历史方位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互联互通、金砖国家、“一带一路”、亚欧大陆、亚欧发展共同体、“习近平发展模式”、亚欧区域研究、新型国际关系、中华优秀传统基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等关键词。

第二, 聚类#1国际话语权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话语、党内法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强制阐释论、新型国际关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花与特色、主流意识形态等关键词。

第三, 聚类#2改革开放包括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亚欧区域研究、中国智慧、生态文明、合作共赢、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等关键词。

第四, 聚类#3命运共同体包括大国关系、全球治理变革、高质量开放、市场制度属性、习近平外交思想、价值观外交、公共产品、亚洲命运共同体、文明模式等关键词。

第五, 聚类#4十八届五中全会包括一带一路、西部项目、权利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动态、中国力量、国家环境治理等关键词。

第六, 聚类#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中国智慧、文明自觉、文明走向、负外部性、排放权力、新兴经济体、空间逻辑、伦理自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道路、文化自信、公共事务等关键词。

第七, 聚类#6中国特色包括国际秩序、国际治理、社会共同、全球化发展新时代、包容性发展、实践路径、时代背景、和平理念、思想体系、话语体系、国际影响力、机会公平等关键词。

第八, 聚类#7习近平包括网络爱国主义、智慧结晶、政党外交、世界图式、治国理政、对外宣传、文化软实力、理论问题、国际经济秩序等关键词。

第九, 聚类#8经济全球化包括中国道路、普遍交往、世界经济、中国方案、合作共赢、全球治理、共同意愿、经济全球化、逆全球化、国际分工、新兴经济全球化、人类文明、创新发展等关键词。

图5 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词聚类图谱

2.研究趋势分析。为进一步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领域演进趋势,在 CiteSpace 关键词共现基础上,选择“Timezone”,并对节点适当调节,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词时区图谱(见图6)。时区图分为两个阶段,2013—2015 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初始阶段,该阶段主要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背景等,2016—2018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快速发展阶段,大量文献开始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路径和构建原则,如中国方案、全球治理、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以及中国外交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得到不断丰富。由关键词时序图可知,该领域研究主题一直围绕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内涵外延随着研究深入日益丰富。

图6 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词时序图谱

3. 热点词突现分析。在关键词基础上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突变词检测,可以确该领域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见图7)。按照突发强度排序依次是“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球秩序的治理”以及“全面从严治党”。以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4个关键词突现都起始于2016年,通过对关键词共现和时区视图综合考量,在2013—2015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起步阶段,2016—2018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快速发展、极具活力的时期。张永红、殷文贵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生成脉络划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以及发展阶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重大国内国际会议中阐释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明确指出“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6]。2013—2015年研究热点集中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等概念层面, 2016—2018年不断涌现新的研究热点,如“中国方案”、“全球治理”、“中国共产党”等。可见该领域研究热点由前期理念生成脉络、内涵、历史逻辑等方面转向实现路径、全球治理秩序等方面。未来该领域研究热点将集中于命运共同体实现路径,尤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实现路径。

图7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关键词突现表

三、 结论与展望

本文运用CiteSpace对1 080篇CSSCI来源期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热点、核心作者群体、主要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结论如下: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团队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虽然不乏王义桅、季思、田鹏颖等核心著者,也形成了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以及武汉大学等发文量显著的研究机构,但整体研究团队数量较少且合作度较低,有些国内院校不同院系之间尚不存在合作关系,研究群体较分散,研究机构整体间的合作联系较弱。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仍需加强研究机构合作,提升研究团队合作层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夯实基础。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需要规范的理论体系

虽然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由来已久,但以中国外交新名片且上升到新中国治国理政战略思想高度是在2015年之后,随着习近平多次在重要外交场合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内涵与价值引发了世界广泛关注,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历史并不久远。2015年之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还停留在背景、历史基础及概念方面。随着基本问题的统一,众多学者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内涵进行界定与阐释,涉及国际主义、生态有机法、共生论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民族国家命运共同体之间在共生关系利益交融发展并赋予体系结构特征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有自己发展变化的逻辑前提、演绎条件和依据[7]。不同研究领域对“命运共同体”概念使用差异巨大。因此,要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需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概念进行澄清,理清命运共同体适用范围,建立一个严谨规范的理论体系。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需要进一步推动该主题的深入实践

根据关键词时序图谱,2015年后人类命运共体研究出现大量频次较高的关键词,研究主题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但多数学者仍基于理论层面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停留在抽象的文字说明上,虽然部分学者已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现实困境以及实践层面思考如何将愿景转化为现实,但多数学者并没有就实现路径层面进行深入探讨,具体的策略途径仍有待凝聚。这就让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停留在理论表面。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而言,理论的逻辑性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关照与自身相对立的人类社会发展理念在现实实践中的发展态势,是无法客观看待自身处境的[5]37。学界仍需要不断扩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视野,从世界性的、历史的角度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合理且可行的实现方案。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