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晓阳
(南京大学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6)
以美职篮前锋的技术运用特征为研究对象,选取美职篮近5年表现较为优异的前锋詹姆斯、杜兰特、格里芬以及扬尼斯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搜索“篮球”为主题,并含“技术特征”的硕博士论文共23篇、期刊论文共55篇,共计78篇,对相关内容进行提炼与加工。在多个篮球论坛(见表1)收集数据,通过搜集不同渠道关于NBA前锋及组织前锋的报导并加以整合。
表1 本文数据与文章来源网址
1.2.2 视频分析法
观看2018~2019赛季NBA关于湖人、勇士、雄鹿及活塞的直播或录像,对前锋经常使用的攻防技术进行归纳与总结。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比、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将统计得出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二十一世纪以来,美职篮竞赛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传统意义上的位置分工日趋模糊,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中锋已经没有了绝对的位置区别[1],也就是说,球员在球场上所承担的职责也在发生变化,而职责的变化,促使了前锋位置技术运用的新变化。
七十年代,成熟的防守体系尚未形成,防守较为松散,攻防节奏极快;到了九十年代,防守理念的逐渐变化使篮球竞赛风格转变为慢节奏,强对抗,投篮方式以内线得分,中投为主。针对这种防守风格,以背身单打,中距离为主的一对一开始形成,中锋仍处于攻防两端的核心位置,而得分降至NBA近30年来的最低点。2001年,NBA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人盯人规则,建立防守3s,8s过半场,收紧用手接触进攻队员的限制。得益于此,2004年德安东尼教练在太阳开始提倡七秒进攻(守转攻的过程)以及V字落位等进攻理念之后,太阳场均得分跃居联盟第一,此时,篮球竞赛的空间因素得到了释放,此后,随着勇士“死亡五小”阵容的出现,NBA的进攻重新占据了主动,联盟平均得分不断升高。
在此期间,NBA逐渐出现了前锋位置技术运用新变化的趋势,詹姆斯、杜兰特、格里芬以及阿特托昆博,他们凭借自身的投射威胁给队友拉开空间,又能够在低位和高位持球组织队友无球跑动与切出切入,还能够利用自己的突破能力吸引对方的协防夹击创造空间,他们对球队的影响不仅能够在进攻端持续得分,组织串联,还能够在防守端协防夹击,抢断封盖。总而言之,前锋位置技术运用的新变化,不仅丰富了现有的竞技篮球技战术,使其更加灵活多变,还极大地推动了篮球关于位置概念的认识[2],使得篮球这项运动的观赏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助攻是指当球处于活球阶段,通过持球球员对于球的传递,帮助第一位触球的己方球员完成直接得分的行为[3]。助攻数是衡量一个球员组织队友得分能力的重要标志。前锋普遍拥有较高身高,视野开阔,同时传球手法较为多样,因此,常常在弧顶持球发动进攻,运用突破、策应、传切等方式为同伴创造机会。此外,当组织前锋与后卫或中锋进行掩护配合时,防守球员将直接面临换防还是延误的选择,如选择延误,回位不及时,将形成内切得分或投篮得分,若选择换防,则有小打大或大打小的机会,而一旦防守人沟通不紧密,就会产生失误。随着小球时代的来临,掩护、突分、策应、传切的频繁运用和攻防转换的加快,单纯的高和大已经脱离了时代潮流,而建立在快、灵上的高、大才拥有实际意义。4名前锋新赛季场均助攻除扬尼斯之外均达到了生涯新高,证明了组织前锋具有良好组织进攻的能力。
图1 组织前锋场均助攻次数
潜在助攻是由美国STATS数据公司根据SportVU技术所采集分析而得出,它是球员在接到传球后运球0~1次之内并在2s之内出手,与传统的助攻数相比,它考虑到了被投丢的助攻,将传球人的贡献更完整地的表达出来[4]。如表2所示,詹姆斯本赛季的潜在助攻为15.8,联盟排名第3,而杜兰特、格里芬、扬尼斯场均潜在助攻都在10.7次以上,排名在联盟前25以内。助攻率是描述当一名球员在场时,队友的进球中有多少是来自于他的助攻[5],詹姆斯在 2018~2019赛季达到了 35.9%,扬尼斯达到了31%,2名组织前锋的助攻率都要高于本队的控卫,而杜兰特和格里芬也达到了至少25%的比率,说明组织前锋的存在承担了部分组织进攻的责任。总而言之,组织前锋出色的视野及良好的助攻能力充分调动了场上队友参与进攻的积极性,使球队拥有除个人单打之外更灵活、多元的进攻选择,使对方球队在进攻端更加难以防守。
表2 组织前锋潜在助攻、助攻率[1]
运动分析学专家迈克尔-刘易斯等人提出魔球理论,认为相对于激烈的对抗以及复杂的跑位所创造的定点掩护投篮和背身单打,三分球、篮下进攻及罚球是3种得分效率最高的进攻手段[6],伴随着20年来太阳、小牛、马刺、勇士这些依赖投篮成功的队伍,美职篮20年来三分投射数量由场均13.7次增加到31.7次,上涨幅度高达137%,在2018~2019赛季,詹姆斯、格里芬、扬尼斯等人三分球占投篮比均达到生涯新高。研究发现,詹姆斯、杜兰特、格里芬、扬尼斯等4人除杜兰特作为投手入行,三分出手数较高外,其他三分出手数及得分占比在本赛季都达到了生涯新高。
表3 组织前锋场均得分及三分出手/三分占投篮比
下图是4名组织前锋2018~2019赛季的投篮热图,六边形越大越密集,证明该球员在此区域出手越多;如颜色趋近蓝色,说明命中率较低。由此可知,扬尼斯经常在三分线外试投,但命中率较低,其出手集中于篮下,在罚球线附近亦有一定数量的跳投,证明扬尼斯在投射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詹姆斯的出手选择更多的集中于篮下及弧顶和右翼45°角的三分球,这个点也正是詹姆斯经常与中锋发动掩护配合的位置,反映组织前锋更多地承担起了挡拆进攻发起人的角色;杜兰特的投篮区域基本覆盖整个半场,除两侧底角及罚球线下3m内命中率较低以外,其余地区命中率均高于联盟平均水准,证明其无死角的投篮区域;格里芬本赛季的三分在左侧更准,这是源于格里芬在挡拆中经常外拉接球投篮,而补防出来的人或身高不够,或脚步太慢,给了格里芬以较好的出手机会,受益于此,格里芬得分与命中率双双创下生涯新高。
图2 詹姆斯投篮热图
图3 杜兰特投篮热图[2]
图4 格里芬投篮热图
图5 扬尼斯投篮热图
三分出手数量与命中率的增长不仅给个人带来更高的进攻效率,也为球队创造了广阔的进攻空间与灵活多变的进攻选择,因此更加难以防守[7]。与此同时,当前锋拥有更高的三分出手数量与质量时就会造成对方防守人扩大防守距离,远离禁区,从而为队友的无球跑位三分球与空切篮下创造了机会,丰富了本方球队的技战术选择;而当防守人都远离禁区,扩大相互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对手进行包夹协防的可能性之后,又为前锋带来良好的突破机会,其中,詹姆斯和扬尼斯凭借出色的身体条件能够撕开对方的防线,为队友创造出良好的空位投篮机会。
国外Nylon Calculus专栏作家Todd.Whitehead在专栏文章:Ranking The best and worst scores in every offensive role中按照得分类型将球员划分为3个位置即持球人、侧翼及中锋,其中持球人的得分大部分来自于挡拆持球人及单打,侧翼的得分基本来源于定点跳投、绕掩护投篮、转换和空切[8]。持球人在位置划分上大部分属于控球后卫或得分后卫,而侧翼则属于前锋,但也有一部分球员拥有侧翼的身高,持球人的控传技术,在挡拆持球人、转换进攻、单打方面都表现不俗,通常具有广阔的球场视野,良好的传球技术,优异的得分能力,以及2m以上的身高。在现代篮球攻防快速化及内线身高普遍降低的情况下,其组织功能及内线得分能力进一步得到强化。
图6 詹姆斯进攻方式雷达图
图7 杜兰特进攻方式雷达图[3]
图8 格里芬进攻方式雷达图
图9 扬尼斯进攻方式雷达图
由于球场空间拉开及持球能力提升,前锋更多提升作为挡拆持球人发起进攻的比例,不断利用挡拆为切入内线的队友创造更好的错位投篮机会,如有协防夹击,可以将球传向在弱侧45°及底角埋伏的射手,或通过2次传球形成潜在助攻,为队友创造出良好的定点跳投及绕掩护投篮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扩大得分效率和球场影响力。詹姆斯本赛季在持球情况下策动了7.5次挡拆,得到7.6分,做到了兼顾数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前锋也在进一步提升单打和背身单打能力,一方面,单打能够洞观场上局势,创造良好的一对一的机会,另一方面在球场空间拉开,在每名防守队员间距至少6m的前提下,对方敢于夹击也会极易出现防守漏洞。根据数据统计,杜兰特场均单打得分场均4.2分,联盟排名第六。此外,背身单打由于靠近篮筐,命中率高,造成犯规的可能性大,同时还可在低位组织队友跑位,内外结合,创造极大的威胁。据统计,格里芬2018~2019赛季场均背身单打6.8次,比2015~2016赛季多了将近3次,联盟排名第三,得到6.2分,联盟排名第四,场均助攻0.7,排名第九,失误率只有6.3%。
整体看来,前锋在现代篮球的体系下增加了在转换进攻、挡拆持球人、单打的次数及进攻效率,也就是说,他们通过增加自身持球进攻,以利用自己的威胁来带动队友的方式来扩大在进攻端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下双P(SPACE&PACE)的发展趋势。
表4 球员常规赛场上位置分布(小前锋、大前锋及中锋)、对位人命中率、在场/不在场失分、身高臂展
张铭鑫在解构现代篮球发展新特征时提出,位置模糊化带来了阵容组合形式的变异[1]。这种变异也决定了在现代篮球发展的潮流中,兼具运、传、投、突、防等能力的运动员占据着绝对主动。在现代篮球中,掩护、传切、突分运用地十分频繁,而小前锋位置直接面对对方的外线球员,在对方内线上提掩护的过程中,往往要面对掩护进攻,因此必须要综合运用绕过、挤过、延误等方式,从而承担着更大的防守压力。此外,在小阵容的对垒当中,由于经常要担任四号位,而本方的中锋由于对方的挡拆须留在外线进行防守,这就要求其要拥有较好的个人防守技术以及更强的轮转防守及协防补防意识。根据统计,詹姆斯、扬尼斯在常规赛担任大前锋的时间分别高达28%和 40%(见表 4),格里芬作为身高 208cm[5]的队员,截止目前职业生涯有15%的时间出现在中锋位置上,而杜兰特在季后赛当中由于长期出任“死亡五小”的内线角色,在2018~2019赛季季后赛中竟有91%[6]的时间出现在了大前锋和中锋的位置[9],因此可以看出,小球时代的四号位要面对对方内线球员的低位单打,而后又参与对外线的补防或轮转,最终抢到后场篮板,然后直接发动快攻。此外,由于经常参与换防,这些两米多的大个子要时常面对对方阵容中的持球手或得分手(通常是1号位或2号位),这对他们的错位防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位人命中率是根据球员对本场对位球员的命中率减去本赛季场均命中率而得出的,其目的是衡量防守人的防守能力,数值越低,表明本场该球员的个人防守能力越强。根据数据显示,4位前锋使对位人的命中率下降1.4%~7.1%不等,显示较强的一对一防守能力;而在场/不在场球队失分数据则显示了单个防守球员对球队防守效率的贡献,更侧重于球员的协防、补防、轮转的能力,该数值差值越大,证明防守人补防、轮转、协防能力越强。数据表明,格里芬这一数值表现较差,可能是因为格里芬在场时球队提速,每48min回合数增加所致,而扬尼斯、杜兰特、詹姆斯在场时球队失分数据下降了2.6~4.3不等,证明前锋通过补防、轮转、协防等防守技术来帮助球队,在防守端做出贡献,成为连接球队内外线防守的重要一环。
从历史上来看,前锋位置在篮球运动各个发展阶段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但在攻防速度提升、空间拉开、位置模糊等现代篮球新特征的背景下,前锋球员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在NBA,得分排行榜的前10位有5名球员是前锋。在本次篮球世界杯上,4强球队西班牙有费尔南德斯、埃尔南戈麦斯,法国有巴图姆、富尼耶,阿根廷有加布里埃尔,澳大利亚有乔英格尔斯,而我国锋线球员只有翟晓川一人上场时间达到场均20min。在比赛中暴露出了不能持球、投篮不准、组织不利的问题,在场上更多情况下是承担防守而不是梳理进攻。而丁彦雨航和周鹏的受伤,将我国篮球锋线球员不多、能力不强的问题彻底摆在了桌面,也说明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男篮急需培养优秀的前锋人才来承担中国男篮再次辉煌的重任。在这方面,NBA的前锋技术运用特征在人才培养方面给我国篮球的发展带来启发,例如翟晓川,可以将扬尼斯作为学习对象,提升在持球突分、转换进攻、空切方面的能力;阿不都沙拉可将杜兰特作为学习的榜样,增强绕掩护投篮、定点投篮、转换进攻方面的能力。对我国前锋球员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小球时代背景下,要加强迁移性的体能训练,在力量对抗上,应从事大强度的重训,提升体能储备,强调对抗,在灵敏与协调性上的训练应向后卫迁移,提升前锋球员错位防守与进攻的能力。②在投篮训练方面,重点强调三分球的练习,模拟比赛中投篮的强度与形式,加强掩护投篮与手递手投篮方面的训练,与此同时,不能忽略中距离的投篮,要提升中距离急停跳投和禁区附近抛投的能力,培养细腻的投篮手感和无死角的投篮区域。③要强调转换、突破、分球技术的练习。场下,球员应与技术教练、主教练共同商讨练习方案,模拟实战练习转换、突破与分球的技术;场上,教练员要鼓励前锋持球做动作,前锋要敢于运球,给对方形成威胁与杀伤。④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与以赛带练的指导方针。由于我国长期强调培养中锋球员,因此在前锋球员的训练模式和手段的把控上不如国外,因此要坚持定时聘请外教,或将球员或教练送出,接受更为先进的训练,同时,可以支持个人和球队参加高水平的海外联赛如NBA夏季联赛、欧冠,通过比赛,发现不足以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升竞技水平。
正视现代篮球比赛中出现的新特征与新变化。学习理解位置模糊化、空间因素释放、频繁换防和效率至上等现代篮球新理念,但同时不能丢弃快、灵的训练指导思想和技术风格。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将现代篮球中出现的新变化、新特征融入至我国各级队伍训练过程,促进前锋球员功能的完善与能力的提升。
分工协作是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之一,但位置模糊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篮球运动的本质规律是关于时间与空间、水平与垂直、进攻与防守的集体对抗,这种综合性比赛活动使得运动员个体很少能够兼顾全面。但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位置技术应向技术趋同化、职责多样化、区域活动模糊化的方向发展。
重视球员位置技术均衡全面的培养。篮球比赛是场上运动员在体能、心理、技战术等多方面的全面对抗,其核心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比高度、准度、速度。我国运动员身高占优的速度慢,速度快的投篮不准,投篮准的不高也不快。因此,对于球员位置技术均衡全面的培养,应秉持加强短板,提高长板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