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兴 225400)
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妇产科女性产后常见的病症之一,该病症的发病年龄通常在女性育龄期或绝经期[1],其并发症会严重影响产妇的正常婚姻生活及日常生活,例如盆腔脏器脱垂或尿失禁[2],通常情况下并发症的产生与产妇分娩后的肌力的作用有一定关系,盆底肌肉损伤促使其无法对尿液进行抑制,导致产妇会因各类外部因素而产生尿液溢出,例如:产后体位改变、打喷嚏以及咳嗽等高腹压的行动[3]。该现象属于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研究中,可采用各种外部干预办法对产妇的肌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例如:肌力训练、功能性刺激等。本文通过选用综合性肌力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研究,为探究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效果进行研究,现有以下报告。
选取我院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的60 例产妇进行观察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0~39 岁,平均(32.81±2.17)岁;对照组产妇年龄24~45 岁,平均(33.93±2.93)岁,对比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在自身及家属同意下进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访时间为6 个月;②产妇均为阴道自然分娩,并含相关诊断指标,包含尿失禁、子宫脱垂等。
排除标准:①排除无法适应随访及训练内容的产妇;②排除各项泌尿系统感染和女性妇科严重的产妇;③排除精神科疾病产妇。
对照组采用传统产后康复训练方式: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需采用坐位、站位及平卧位[4],训练时产妇的吸气动作需要同时收缩其肛门10 s 左右,同时呼气动作需要放松肛门5 s,该动作于训练中反复进行,能够有效减少产妇臀部肌肉的参与度和腹部吸气加压情况[5]。在产妇正常分娩及并发症不明显的情况下,可在产妇产后1 d 即可开始进行训练内容,平均训练的频率保持于3 次/d,训练内容需保持10组/次。产妇通过该内容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力,其原理是通过对盆底肌肉进行规律性的缩放来锻炼盆底的肌肉群[6],并且该运动的反复进行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肛门收缩力度,保证恢复效果。
观察组在传统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盆底康复训练内容,增加以下内容:保持产妇的正常呼吸频率不可屏息进行训练内容,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避免阴缩累及臀部肌肉和大腿肌以及腹部肌肉[7],合理控制产妇的日常饮食,以高蛋白的食物为主,保证运动所产生的消耗[8],保证大便通畅,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体位进行洗浴,同时在进行训练期间尽量不要进行夫妻性行为,同时可为产妇进行相关的知识讲座,通过宣传康复运动的有效性提高产妇的参与度[9]。盆底康复训练需正确进行阴道哑铃练习,若无法完成可采用其他训练内容进行代替,例如:深蹲、跳蹲、上下楼、提肛运动等,时间需保持20 min 左右[10],产妇若能够正常完成相关内容则可进行下一步训练,护理人员在随访中需要及时进行产妇情况的观察,并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11],必要情况下可采用电极片贴于产妇的下腹部,将治疗电极插入产妇阴道,产妇若感受到明显的肌肉收缩情况或轻拉治疗电极受阻时,可调整其位置进行肌肉治疗,治疗需隔天1 次,共计12次为1 个疗程[12]。
两组产妇训练及治疗时长为6 个月,护理人员对其进行6 个月的随访。
观察两组产妇的肌力恢复情况,包含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盆底Ⅱ类肌纤维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电压。
观察两组产妇训练1 个月和训练6 个月的阴道收缩情况。
观察两组产妇的最终肌力恢复评价,包含5 个等级,Ⅰ级为收缩1 次,时间≤1 s,阴道整体处于颤动状态;Ⅱ级为收缩2 次,时间为2 s,属不完全收缩状态;Ⅲ级为3 次,时间为3 s,属完全收缩,但无对抗现象;Ⅳ级为4 次,时间为4 s,完全收缩,含轻微对抗状态;Ⅴ级为5 次,时间≥5 s,属完全收缩并持续对抗状态。
观察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和(%)表示所有检测数据,分别应用t、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观察组产妇的引导收缩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观察组产妇的肌力恢复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4。
表1 两组产妇的肌力恢复情况对比()
表1 两组产妇的肌力恢复情况对比()
表2 两组产妇训练后引导收缩情况对比()
表2 两组产妇训练后引导收缩情况对比()
表3 两组产妇肌力恢复评价对比[n(%)]
表4 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n(%)]
妇产科女性往往因为分娩时产妇子宫扩大,胎儿的体积过大或者多种因素导致盆腔的肌肉受损或神经缺失,其子宫脱垂和尿失禁是盆腔肌肉受损的常见并发症,同时在相关调查中发现,随女性年龄的增长,其盆底的肌肉张力会逐渐下降[13],因此高龄产妇更需要注重盆底的肌肉收缩情况,加强对盆底肌肉的训练。目前为提高我国产后女性的正常生活进行对策研究,为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进行指导,康复训练的内容通过产妇主动提升盆底肌肉群,能够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量,同时能够提高产妇尿道的关闭压,预防尿失禁的发生,另外,康复运动还能够通过改善产妇横纹肌和阴道内壁组织收缩[14],能够加快产妇的恢复。治疗电极的使用能够加速神经轴的再生,促进肌肉纤维代偿性增生和终末运动单位增加,避免子宫脱垂现象的产生[15],同时使用两种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盆底肌肉力量及肌肉张力,降低尿失禁等现象的发生,对产妇的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本文通过选取60 例产妇进行观察研究得出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的训练后的阴道收缩指标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对比产妇最终肌力评价,观察组产妇的肌力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产妇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综合性盆底康复训练为产妇带来的有效性,减少了产妇尿失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分娩产妇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阴道纤维疲劳度,促使产后恢复的速度,并且提升其恢复质量,同时对并发症的产生也有良好的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