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燕,李怡,许琼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肿瘤科,广东 中山 528415)
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及迅速传播给人类健康及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及挑战,另一方面,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人身安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抗疫斗争的第一线英勇奋战,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疫情的升级,一线医护人员工作量不断加大,同时面对短缺的物资以及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使一线医护人员正经历着超高的情绪负荷,濒临体力和心理的极限,这给医疗救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医护人员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医疗救护质量。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一线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同时针对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相应的策略,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救治工作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随机抽取2020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期间在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参加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参与新冠救治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2)救治工作时间≥5 d;(3)自愿参与;(4)近期无重大应激事件的医护人员。排除标准:(1)非一线医护人员;(2)救治工作时间不足5 d;(3)拒绝接受调查者;(4)近期经历过重大应激事件的医护人员。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医护人员的一般资料及心理压力各项指标进行调查。一般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学历、工龄、目前工作科室、有无类似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等;心理状况评估采用国际通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 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 个症状因子,采取5 级评分法,1 到5 级分别表示无症状,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随分数增加而降低[1]。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同时为了保证量表的准确性要求调查对象认真填写,如实反应自身的情况。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共发放问卷74 份,回收74 份,回收率100%。其中男性23 名,女性51 名;医生占13.51%,护士占86.49%;年龄22-50 岁,平均年龄(30.16±5.798)岁;学历:中专2 名,大专16 名,本科53 名,硕士3 名;目前工作科室:隔离病房41 名,ICU19 名,急诊13 名,发热门诊1 名;是否有经历过类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经历过27 名,无经历47 名。
本调查对不同性别、学历、工作岗位、婚姻状况、年龄的一线医护进行SCL-90 评分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本调查结果显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4 个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分别对比平均值我们可以看出没有经历过类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分别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恐怖方面得分均高于有过经历的医护人员,如表2 所示。
针对不同科室的一线医护人员的9 大因子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偏执、精神病性方面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差异显著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平均值进行多重比较得出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7 个方面得分ICU>隔离,而在强迫症状和抑郁方面ICU>急诊,如表3 所示。
表1 不同性别、学历、工作岗位、婚姻状况、年龄的一线医护SCL-90 评分比较()
表1 不同性别、学历、工作岗位、婚姻状况、年龄的一线医护SCL-90 评分比较()
表2 是否经历过类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因子分比较(SCL-90 表)()
表2 是否经历过类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因子分比较(SCL-90 表)()
注:*P<0.05
在应对新冠肺炎时,一线医护人员不仅要义无反顾的照护患者,同时也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在心理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表1可以看出,未经历过类似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一线医护人员较经历过者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方面会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可能的原因有:(1)缺乏灾害医学救治工作经验及专业技能;(2)部分医护人员未经历过相关感控知识的专业培训,担心因防护不到位而感染;(3)医护人员在未参加救援工作前已掌握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病学,加强了其预期感知高风险水平;(4)对支援工作环境陌生及空白;(5)与家人分离的焦虑及对亲人的惦念,同时也担心家人被感染等;这些应激源对未经历过灾害救治工作的医护士人员的刺激远超过其自身所能承受的能力,因此易导致各种心理压力的产生。从表2 可以看出,ICU 一线医护人员较隔离病房一线医护人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方面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据相关临床报道,影响ICU 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人际关系等[2],除上述因素外,对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ICU 病房,影响一线医护心理状况的原因可能还有:(1)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防护服,操作不方便,执行质量不高,挫败感较平时增加;(2)ICU 患者病情危重,接触患者较普通病房时间长,除了平时操作治疗外,包括病房垃圾清扫,送饭,患者生活用品需求、病房终末消毒等工作均由医护人员完成,增加了工作量及感染风险;(3)防护装备穿上后易导致沟通传导障碍,降低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同时增加沟通障碍上产生的相关问题;(4)因新冠肺炎突发,非ICU 医护人员调配至ICU 进行一线救治工作,缺乏ICU 救治相关经验,同时对ICU 部分仪器设备不熟悉等,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ICU 一线医护人员较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承受心理压力较大,可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使护士工作热情下降,产生疲倦感,从而影响工作质量[3]。
表3 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的不同科室的一线医护人员因子分比较(SCL-90 表)()
表3 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的不同科室的一线医护人员因子分比较(SCL-90 表)()
注:ICU 与隔离病区、ICU 与急诊之间比较P<0.05,*P<0.05,**P<0.01
3.2.1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护能力的培训,建立灾害应急救护团队
随着灾难医学救援的发展和现实需要,规范和普及灾难救援基本技术、提高救援人员素质、减少灾难事件造成的伤残和死亡变得越来越重要[4]。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医护人员参加过急救相关知识培训,但绝大部分从未参加过灾害救援知识培训与灾害救援模拟演练[5]。同时有文献资料表明,缺乏专门的灾害救治知识与技能,医护人员可能很难应对重大灾难对生命与身心健康的侵袭,尤其是那些突发性、复杂性及群体性都很突出的灾害[6-7]。因此,医院应建立灾害应急救援团队,加强其灾害救治相关知识培训及模拟演练,如N95 口罩佩戴、穿脱防护服步骤、抢救设备的使用等。当出现突发公共应急事件时,医护人员能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应对灾害事件的发生,减少焦虑、恐惧心理,同时医院能马上调动人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伤亡人数,提高救治成功率。
3.2.2 构建医护危机心理干预体系
心理危机干预是突发公共应急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巨大突发事件,个体难以抵御,继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人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建立心理救援医疗队或心理援助热线队伍,对医护人员参与救援前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如了解应激反应,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面对突发问题如何应对、如何调适挫败感等,对减轻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面对负性情绪,要接受自己的心理冲突,学会科学调适心理,保持平和心态,对长时间不能缓解的心理压力,应学会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3.2.3 消除一线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线医护人员离开家人,来到前线支援,他们除了承受高风险感染的可能性,更担心的是自己家人被感染或家人生活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安排专人进行后勤保障,为一线医护人员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如老人关怀、孩子照顾、生活必需品的购买等。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家人的联络与交流,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管理者应优化排班,保证衣食住行,做好长期备战的准备,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3.2.4 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改善沟通障碍,提高自信心
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所以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8-9]。由于面对新冠肺炎患者时,医护人员需穿着厚重防护服不透气、护目镜起雾视野模糊,操作不方便,执行质量不高,挫败感较平时增加,无疑会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此时应用非语言性沟通技巧既能补充语言沟通的障碍,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又能明确地了解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变化,并能给他们以精神鼓励和信念支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成就感及自信心。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作为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给一线医护人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10],同时可一定程度上减轻医护人员得心理压力。在此次疫情中,国家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希望通过本次调查了解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原因,并给予相应对策,为医疗管理者及相关部门决策制订提供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