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港口是所在地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广泛的关联产业带动力。2019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港口发展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发挥港口对扩大贸易、推动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广东省九市,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组成“9+2”格局,土地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00万。
从产业结构来看,既有通信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端产业集群,同时也是石化、食品、服装、玩具等中低端产业集群,服务业同样十分发达,贡献了全国近13%的GDP。
根据《广东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对包括珠三角在内的广东省港口重点功能布局进行了明确。见表1。
从世界四大湾区比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港口最密集、人才成长潜力均处于领先状态,总吞吐量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3.3倍。2018年,湾区港口总货物吞吐量超过19亿吨,总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000万TEU。拥有广州港、香港港、深圳港、东莞港、珠海港等5个亿吨大港,且深圳港、广州港和香港港位列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之列,见表2。
表1 广东省港口功能布局表
首先,大湾区内主要港口的地理位置十分接近,腹地高度重叠,港口密度大;同时,各地重复建设港口导致在港口功能和产业结构方面趋同,造成资源浪费和内部竞争问题突出。
很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各个港口之间尚未形成合适合理的协作模式。大湾区内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既有港资背景企业,又有央企、国企,还有民企等,情况相对比较复杂。
2018年以来,区域进入大湾区建设时代,湾区港口发展格局进入新阶段。香港依然维持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以国际中转业务为主;深圳是湾区最大的外贸集装箱枢纽港,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广州发展动力强劲,保持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港的地位,逐步由外贸干线港向外贸枢纽港转变;东莞港、珠海港内贸集装箱持续增长。
湾区对外物流通道方面,湾区内过江通道进一步加强了湾区东西两岸的通达性,有助于港口通过珠江航道、铁路与泛珠三角地区将建立更加密切的业务联系。但相比于北方港口,大湾区的海铁联运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目前,大湾区产业、人口、资本、技术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香港这三个中心城市。从区域上看,深圳、香港处于强势地位,高端要素向这两个区域集聚。从财政上看,香港、深圳两地可支配财政也大大高出广州。《规划纲要》定位的港深、广佛、澳珠三个极点中,澳珠明显偏弱,且目前来看经济体量的差距还将长期存在。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除香港跻身世界一流航运中心外,广州、深圳尚未形成与吞吐量相匹配的国际大港实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2 2018年珠三角集装箱吞吐量构成(单位:万TEU)
协同不是不竞争。港口群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更加紧密地合作,推动湾区内各港口在航线定位和服务产品上的差异化和互补融合。从物流行业特点、发展周期和现有格局来看,大湾区港口群要通过更多业务合作、资本运作,深化在航线、航运服务业、邮轮旅游方面的合作,形成协作、互补、错位发展,共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竞争力,推动区内形成有分工、有协同、有层次的港口综合物流体系,实现互惠共赢发展。
目前,广州港已布点茂名、潮州,控股中山港航集团,获得佛山高明港区40%股权,并推动与云浮等地的合作。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整合中外运长航,实现大型深水港口与内河中小码头的联动发展,成为大湾区内持有港口最多的运营商。
随着港珠澳大桥、广中澳、广深港高铁的建设和开通,大湾区已基本建成安全、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但目前湾区海铁联运规模还很低,实施“港口”+“物流”模式、与泛珠三角地区开展海铁联运是未来湾区港口的重要增长极。
以广州港为例,一方面,以南沙港区为枢纽,充分发挥南沙疏港铁路、华南国际物流园等后发优势,打造湾区最大的集装箱海铁联运中心;另一方面,优化海铁联运结构,积极发展短途城际海铁联运班列、长途精品特色班列和跨境中欧班列,重点做大到长沙、衡阳、昆明、成都、赣州等地的铁水联运物流通道,争取政策支持打造多式联运示范项目。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枢纽港不仅是贸易物流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也为国际金融、航运、甚至工业和制造业提供支撑。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际航运交易和要素依然在香港聚集,应当支持香港高端航运服务业稳步发展,使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得以巩固提升。同时,要积极学习其他三大湾区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谋划打造一到两个国际性枢纽港,强化世界级大港强港的优势,向“世界最强湾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存在不同经济体制、不同法律和金融体系以及不同的海关、贸易和出入境制度。这决定了大湾区的港口格局具有巨大的优化提升空间,具有超越其他湾区的基础和能力,同时也带来了极其复杂的管理情境和挑战。粤港澳大湾区为国际港口经济与管理提供了最具吸引力,但也具有一定难度的研究和应用场景,湾区港口发展的中国模式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