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多文本”,夯实语文课堂

2020-06-12 11:47徐瑞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议题课外鲁迅

徐瑞娜

多文本阅读教学在我县开展以来,教师们不断探究、不断实践,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把多文本阅读和语文课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实了语文课堂。

一、得法课内,受益课外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要义是立足于课内精读,做好方法引领,使学生的阅读实现向课外的有效迁移、拓展、整合,从而达到拓宽视野、提高获取信息能力、涵养人文情怀的目的。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应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课内得法;教学自读课文《雨的四季》时,引导学生进行批注,用自己的理解去朗读,读出美感。课外阅读拓展的是《绿》《荷塘月色》《济南的秋天》《趵突泉的欣赏》,此时,教师要注意向学生推荐阅读方法,指导学生怎样去读,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展读书交流会、精彩读后感展示等活动。有了好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学生就会有了动力,有读书写作的兴趣。

二、找准议题,精选文本

在实施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某个议题科学组篇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找准议题、精选文本、有序组合。组文的方法有多种,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以议题巧组合,把系统的复习跟群文阅读结合起来,逐渐由课内到课外、由已知到未知、由熟悉到陌生、由单篇到多篇。

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導读《朝花夕拾》时,专题一是鲁迅的童年生活,专题二是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专题三是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每个专题都是多文本的议题,教师可任选其中之一进行组文。比如《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都与鲁迅有关,但作者不同、阅历不同,呈现出的鲁迅形象也不同,教师可对比评析这几篇文章,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鲁迅、认识作品。

三、打破常规,巧用教材

在围绕某个议题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打破常规教学,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体裁、内容的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训练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这样就为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有教师认为,按照这样的理念来进行教学,学生会掌握不住、记忆不牢。为避免此类问题出现,教师在进行组文时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抓住议题的一个点进行深入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感受知识的魅力。

四、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读是积累,写是运用。以读促写、读写并进,二者缺一不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把读写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要相信孩子们的模仿力、创造力。读写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写作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课上课下时常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熟能生巧、日积月累,最终灵活运用表达技巧。

(责 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议题课外鲁迅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孔乙己
阿迅一族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