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0-06-12 11:48贺素梅
知识文库 2020年9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贺素梅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要。“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如是说。这说明教师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1 創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柏拉图说过:“教只能给予推动,使学生自己找到必需认识的东西。”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能够做到和应该做的是帮助学生去理解知识的意义,是其自己获得对知识和世界的认识,就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独立自主学习的环境。

1.1 转变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是角色上的分工,教师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使学生从“学会”上升为“会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使用如“谁可以说说……”,“谁想补充……”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形成师生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的碰撞,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1.2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点燃自主学习的激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创建民主、宽松、友好、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2 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最强烈。”因此,教师就要深入学生,合理选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2.1 “兴趣”——自主学习的源泉

孔子强调,学习的兴趣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永远的兴趣,造就了永远向前的人。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创设导入:“同学们,今天贺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学生欣喜期待,接着用魔法棒变出长方形的丝巾,并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说:“今天贺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变‘魔数。”孩子们又惊又喜,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个个情绪高涨,这时教师抓住机遇,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巨大内驱力,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地探索,自觉地学习。

2.2 “质疑”——自主学习的动力

古人云: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状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植树问题”时,先出示:1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栽多少棵?我先让学生自主尝试解答。孩子普遍是用100÷5=20(棵)。然后提问:有什么办法能验证一下呢?……激起学生思维火花,使学生感到有进一步探究的必要。学生想到画图,但是发现100米太长,产生认知冲突,然后让学生再想办法。学生会想到在较短的路上试一下。学生在小组内合作,通过在10米、20米的小路上植树,画示意图,发现用“总长÷间隔长度”算出的不是棵数,是间隔数。经过充分讨论、操作、反思,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真正理解解决问题基本的方法。

3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1 授予方法,自主学习

如何使学生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善于设置探索性的问题,激励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和证明自我的能力。在学习“分段计费问题”时,我引导学生首先看是分几段计费的,再看每一段是怎样收费的,可以借助什么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引导孩子说出画线段图和列表格的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自己设计出表格,特别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借助表格最易理解,如电费收取等题目。这样引导观察、开展讨论,指导自己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让孩子学会遇到问题自主想办法解决。

3.2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由于小学生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丰富,联想能力比较差,容易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他们合作的机会少。所以,教师要多营造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多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再让学生对如何求长方形的周长发表自己的见解:① 5+2+5+2=14厘米,② 5+5+2+2=14厘米,③5×2+2×2=14厘米, ④(5+2)×2=14厘米。最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取长补短,进行自我反思。不仅使学生归纳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和互相启发,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3 动手操作,自主实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北师大教授周玉仁也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时,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学生讲:今天这节课让大家当小老师,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面积的计算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1)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2)转化成的新图形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之间各有什么联系?边思考边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推导平行四边面积公式的方法。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交流总结,得出结论:无论使用哪一种推导方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此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得到统一,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4 精心设计练习,自主研讨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在设计练习中,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能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掌握知识。

在计算如图的面积时,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放手实践,自主探究,用不同分割、组合求其面积。接着,经过观察、协作学习、总结和概括,分析确认问题实质是求组合图形面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尝试,自己总结,不同的思路进行进行碰撞,尽显了学生的潜能,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合理性。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启迪了思维,学会合作与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赞可夫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主动调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旺苍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小长方形找朋友
周长面积变变变
“平行四边形”易错题
巧替换,妙解答
找图形
寻找图形中的比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