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20-06-12 11:46刘宇凡
中外医疗 2020年6期
关键词:安全性有效性

刘宇凡

[摘要]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2019年1—10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42例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按照病历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与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每组各21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鞘管开始植入到球囊扩张时间与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910,P=0.000;t=50.775,P=0.000),但对照组鞘管置入平均时间显著低于观照组(t=1.684,P=0.04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χ2=5.269,P=0.022)。结论 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 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经桡动脉穿刺;有效性;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stent angioplasty for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via radial artery puncture. Methods 42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patients underwent the stent angioplasty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9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assigned to control group (n=2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21) according to odd or even medical record No.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tent angioplasty via femoral artery puncture or radial artery puncture, respectively.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probed. Results The time of implantation to balloon dilatation and average resting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4.910,P=0.000;t=50.775,P=0.000); the average implantation time of sheathing cana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1.684, P=0.044);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4.76%)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14.29%)(χ2=5.269, P=0.022). Conclusion The stent angioplasty via radial artery puncture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It shall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Stent angioplasty of vertebral artery stenosis; Radial artery puncture; Effectiveness; Safety

椎動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是一个重要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手段,而传统的治疗途径是经股动脉穿刺,但若患者存在严重动脉硬化或股动脉迂曲情况时,则具有极大的操作难度,且经股动脉穿刺后一般需要长时间制动患者,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大,从而提高了手术失败率与增加患者痛苦[1-2]。因此,选择合理、安全的穿刺途径是至关重要的,可有效提高支架置入的安全性与成功率,通过分析桡动脉的解剖结构,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可能会降低操作难度并提高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3]。故该文随机选取2019年1—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2例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分析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现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42例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按照病历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与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每组各21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9,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6±3.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1:10,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6.2±3.3)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字且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诊断为椎动脉狭窄。③存在后循环缺血情况且通过内科治疗后未得到明显改善。④未合并有其他血管(主、支)病变。⑤全脑血管造影显示椎动脉直径狭窄率>70%且伴有程度不一的眩晕、短暂性脑缺血症状。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伤者。②合并有颅内动脉瘤、颅内肿瘤及动、静脉畸形者。③有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病者。④非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者。⑤有手术禁忌证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术前常规检查,如:头部MRI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等,且于术前3 d给予75 mg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000542)与100 mg阿司匹林(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50059),均1 d/次口服,连续用药3 d。

对照组采取经股动脉途径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双侧股动脉充分暴露,行常规消毒,穿刺点选于最强的股动脉搏动处、腹股沟韧带下约1.5 cm,再将股动脉鞘(6F或7F)置入,采用1 000 u普通肝素进行注入,利用超滑导丝(型号为Ver135°)进入主动脉弓部,导丝撤出后行脑血管造影,依照造影结果注入肝素5 000 U后进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术后立即行颅内血管造影与椎动脉造影。术中需详细记录鞘管开始植入到球囊扩张时间、鞘管植入时间。

观察组采取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术前给予泵入1 mg/min尼莫地平,以防止出现动脉痉挛情况。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右前臂充分暴露,行常规消毒,穿刺点选于最强的前臂腕关节搏动点,行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后,再将桡动脉鞘(6F)置入,通过鞘管注入200 μg硝酸甘油、4 mg 1%利多卡因及1 000 u普通肝素,利用超滑导丝(型号为Sim-2)进入主动脉弓部,导丝撤出后行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变血管与介入方法后将5 000 U肝素注入,并追加800 U/h,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术后立即行颅内血管造影与椎动脉造影。术中需详细记录鞘管开始植入到球囊扩张时间、鞘管植入时间。

1.3  观察项目

①对比所有研究对象的手术相关指标。②对比所有研究对象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鞘管开始植入到球囊扩张时间与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对照组鞘管置入平均时间显著低于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椎动脉负责小脑、脑干及大脑后约40%的血液供应,若其一旦存在椎动脉闭塞情况,则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昏迷、眩晕及生命体征改变等[4]。因此,椎动脉狭窄治疗是防止椎动脉闭塞而引发脑梗死的重要措施。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则十分适用于椎动脉狭窄合并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治疗,目前,此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可有效治疗椎动脉狭窄症状,具有安全、微创等特点,同时也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5]。

有相关研究表明[6]:经桡动脉穿刺具有较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其可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2.50%。经股动脉穿刺是首选的神经介入诊治穿刺方法,但由于经股动脉穿刺的术后需限制患者活动与体位,且在穿刺时存在损伤股神经与股静脉可能,导致出现股动脉瘘、股静脉瘘及下肢活动障碍等并发症,同时若患者存在严重的髂动脉与腹主动脉扭曲、闭塞及狭窄情况时极易造成神经介入失败[7]。因此,还需找寻其他的穿刺方法,如:經肱动脉穿刺与经桡动脉穿刺,而因肱动脉的远端和尺神经相互伴行,故在穿刺过程中存在损伤尺神经的可能,导致尺神经分布范围出现感觉运动障碍,加之尺神经在损伤后极难恢复,从而使经桡动脉穿刺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8]。桡动脉位于前臂深筋膜之下,和桡神经浅支及两只伴行静脉组成一个神经束(桡侧血管),此神经束上面通于旋前圆肌与肱桡肌之间,下三分之二处于桡侧腕屈肌与肱桡肌之间,神经鞘处在动脉外侧,故经此处行桡动脉穿刺大多不会造成桡神经损伤,故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已受到临床的高度关注并得到广泛应用[9]。但经桡动脉穿刺也并不是完全安全的,其仍存在一定风险。虽然桡动脉无神经伴行与重要血管,难以造成股动脉瘘、股静脉瘘及神经血管损伤,但由于桡动脉属于肌性动脉,具有较高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极易引发痉挛情况,且对术者具有较高操作要求(因血管穿刺与导管操作的难度较高),故术者必须具备极高的操作水平以降低并发症及提高植入成功率[10]。该文研究发现:观察组鞘管开始植入到球囊扩张时间与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鞘管置入平均时间显著低于观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鞘管开始植入到球囊扩张时间低于对照组是由于桡动脉的解剖位置更易使鞘管达至靶椎动脉,且经桡动脉穿刺的导丝操作技术难度相对较为简单;观察组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是由于经股动脉穿刺时患者一般较难耐受,从而需较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对照组鞘管置入平均时间低于观察组是由于相较于股动脉,桡动脉较细,且搏动也没有股动脉显著,穿刺时容易出现血管痉挛情况,加之其解剖位置并不易稳定固定所导致的。该文研究亦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P<0.05),提示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是由于桡动脉所处的位置较为表浅,且其周围并无重要的静脉与神经,故不易损伤神经,同时穿刺部位也不易引发静脉瘘等。另外,腕关节是由桡动脉与尺动脉双重供血,从而不会引发迷走反射,且止血也较为简单,但股动脉术后则较难进行压迫止血,也易引发迷走反射,虽然经股动脉穿刺的操作技术要求较为简单,但因其存在并发症与出血量等问题,故经桡动脉穿刺因其优点可作为首选方案[11-12]。

综上所述,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米玉霞,张广玉,马媛媛, 等.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侧别分布及其预后情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7):2570-2571.

[2]  李小勇,林建美.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和药物治疗椎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1):126-129.

[3]  艾志兵,李龙倜,张晓东, 等.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73-274.

[4]  林永娟,冯契,俞婷婷, 等.椎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7,19(2):136-140.

[5]  倪贵华,赵卫东,田向阳, 等.症状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 29(2):146-148.

[6]  倪淑宇,杜德华.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手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7):131-134.

[7]  赵宇,金旻,王佳楠, 等.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椎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长期随访结果[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7):681-684.

[8]  周琳,唐维国,管姝轶, 等.经肱动脉行同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 56(4):1-4.

[9]  韩丽丽,陈玲.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32-33.

[10]  梁柯,黄志志,李绍发, 等.经桡动脉入路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3):207-210.

[11]  褚纪发,詹仁雅.经桡动脉途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34(6):1459-1461.

[12]  艾志兵,张晓东,王云甫,等.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 31(11):1031-1032.

(收稿日期:2019-11-22)

猜你喜欢
安全性有效性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