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青弋江生物完整性评价

2020-06-12 11:40钱筱暄孙传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评价

钱筱暄 孙传辉

摘 要:依据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生物完整性评价是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准则层之一。通过计算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和鱼类生物损失指数2个生物指标,评价青弋江生物完整性,结果表明,青弋江整体生物完整性处于健康状态,但鱼类有所减少,今后应加强生态健康保护。

关键词:生物完整性;青弋江;评价

1 概况

青弋江是长江下游南岸的一个支流,源于安徽省黄山主峰北麓及黟县北部,是安徽省重要河流之一。河湖水系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是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子,也是哺育人类历史文明的摇篮。基于底栖动物、鱼类的物种组成以及物种完整程度的调查,评价青弋江生物完整性,不仅关系到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为青弋江水资源、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 生物完整性指标及采集的数据

2.1 生物指标 生物完整性主要采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和鱼类生物损失指数(FOE)来评价河湖的水生态监测和现状。

2.1.1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 此项指标需结合水生态分区,设计水生态分区底栖动物取样监测方案,取样点分为参考系和受损系2类。本次评估河段BIBI赋分采用公式(1)计算:

2.1.2 鱼类生物损失指标 鱼类生物损失指标标准建立采用历史背景调查方法确定。选用1980年代作为历史基点。调查评估河流流域鱼类历史调查数据或文献,其中比较典型的历史调查成果为《中国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基于历史调查数据分析统计评估河流的鱼类种类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专家咨询调查,确定评估河流所在水生态分区的鱼类历史背景状况,建立鱼类指标调查评估预期。鱼类生物损失指数赋分标准见表1。

2.2 生物完整性数据

2.2.1 浮游植物 根据调查,青弋江水系浮游植物以绿藻-硅藻型为主,硅藻门种类占浮游植物总数约40%,硅藻门约占30%,蓝藻门和裸藻门约各占10%,甲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最少。

2.2.2 浮游动物 根据调查,评价区水域主要有44种浮游动物,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最多,为19种,占43.2%;枝角类10种,轮虫9种,分别占22.7%、20.5%;桡足类6种,占13.6%。

2.2.3 底栖动物 根据调查,评价区水域主要底栖动物有16种,其中软体动物最多,常见种为沙蚕、环棱螺和河蚬(见表2)。

2.2.4 水生维管束植物 调查发现,评价区主要水生维管束植物有11种,包括:槐叶萍、浮萍、水鳖、细果野菱、金鱼藻、菹草、伊乐藻、芦苇、菖蒲、水芹、喜旱莲子草。水生植物多分布于浅水区、河岸带以及沟溪、水塘水体和岸边,均为广布种。

2.2.5 鱼类 区域水体主要鱼类有45种,隶属于6目11科,其中,鲤形目鱼类占大多数,有2科29种,其次是鲈形目9种、鲇形目4种,鳗鲡目、合鳃目和鲱形目各1种。区域目和科级分类群较少,物种多样性也较低,与我国其他内陆水体一样,鲤形目鱼类构成了区域内鱼类的总体。重要鱼类:主要调查采集到长须黄颡鱼和湖北圆吻鲴,因其为地方性分布,资源量较少,目前已录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在棋盘村采集到1尾刀鲚,该鱼为洄游型鱼类,性成熟的刀鲚在江河里产卵、孵化,幼鱼降海育肥。产卵场:根据水系中鱼类特点分析,没有发现对产卵环境有特殊要求的鱼类,但不同种类的鱼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条件的要求,如鲤鱼、鲫鱼等需要水流速度平缓而多水草的环境,马口鱼需要在水流湍急的流水环境中产卵,只要符合这些基本的水文环境条件,这类鱼便有可能在此产卵孵化。青弋江泾县以下至清水镇河段,水面开阔,水流平缓,沿岸水草丰盛,具备适宜鱼类产卵的生境,这一河段可能有鱼类的产卵场分布。

3 河流生物完整性评估

3.1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估 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的參数一定要能够充分反映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性、耐污度(抗逆力)和营养结构组成及生境质量信息。本次评价选择4个指标进行计算,这4个参数及所反映的底栖动物的完整性信息,参考相关文献,在水质监测断面上分别进行参数的统计,根据各指数值在参照点和所有样点中的分布,确定计算各指数分值的比值法计算公式(见表3)。

对评估河流监测底栖生物调查数据按照评估参数分值计算方法,计算其BIBI指数值,根据河流所在水生态分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BIBI最佳期望值,计算评估河段BIBI指标赋分(见表4)。

3.2 鱼类生物损失指数 鱼类种数现状与历史参考系鱼类种数的差异状况,调查鱼类种类不包括外来物种,采用历史背景调查方法,结合参考文献确定。根据芜湖市渔业部门调查资料和文献采样结果,青弋江评估河段现有鱼类45种,根据历史资料,20世纪80—90年代青弋江鱼类种数约为54种。因此,FE=54,FO=45,计算FOE=0.833,根据鱼类生物损失指数赋分标准,FOEr=78,青弋江鱼类有所损失。

3.3 生物准则层赋分 生物准则层包括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和鱼类生物损失指数2个指标,以2个评估指标的最小值作为生物准则层赋分。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标评分为90.9,鱼类损失指数为78分,最终该层次得分为78分。

4 展望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分析了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完整性和鱼类损失指数2个指标,评估出青弋江的生物完整性为健康状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干扰了鱼类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因此,今后应加强对青弋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和完善河流健康管理机制,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朝阳,朱仁,严云志.长江芜湖江段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J].淡水渔业,2013(1):28-36.

[2]项秀颖.青弋江流域鱼类群落结构时空格局的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1.

[3]周振民,刘海滢,张青.基于ANP的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9):57-60.

[4]张晓可,宣昊,王慧丽,等.青弋江流域不同级别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2):1659-1664.

[5]开晓莉,高良敏,吴承国.青弋江芜湖段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0,2:158-160.

[6]张爱华.舞动的河流.皖南青弋江历史源流考[J].社会科学,2010,3:158-16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制C肽质控品及其性能评价
写作交流与评价:词的欣赏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应用评价
有效评价让每朵花儿都绽放
模糊数学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