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借物喻人类作文

2020-06-12 11:41李瑶青简旭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花之老树牡丹

李瑶青 简旭

【片段导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阅读心得】

借物喻人指借助某一事物(动物、植物、静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某种品格。其作用是突出中心思想,使文章的立意更深远,情感表达得更含蓄,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爱莲说》就运用了这种手法。细读可知,牡丹是“花之富贵者”的象征,比喻那些追求功名富贵的人;菊是“花之隐逸者”的象征,比喻那些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莲是“花之君子者”的象征,比喻那些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作者通过正面描写“菊”是陶渊明这类隐逸者的象征和反面描写“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衬托了“莲”的君子品质。

具体写作时,同学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细致描绘,重点突出。借物喻人的作文,写物是手段,喻人是目的。不管是花草树木,还是其他静物、动物,关键是要挖掘物与人在形象、品质上的相似之处。可见,只有细腻地刻画出物的外在形象,并抓住其与人的内在品质相关联的突出特点来写,才能让读者真正地感受到其精神品质,从而深入地挖掘其思想及情感内涵。

2.拟人对比,形神兼备。拟人是对物的人格化,可使读者更容易捕捉到物的意境,体味物的深意。正确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让所描写的事物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抒情议论,挖掘内涵。在借物喻人的作文中,恰当的抒情和议论性语言犹如锦上添花,能起到突出主题、升华主旨的作用。但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抒情、议论时要紧扣叙述、描写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抒情、议论时要言简意赅,恰如其分,点到即止,决不可喧宾夺主,破坏文章的含蓄美。

【示范作文一】

走近了,才知道

◎李瑶青

在我家旁边,有一棵老树,浓绿覆盖了枝头,犹如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震撼人心。

等我走近老树细细观察才发现,它那伫立着的树干上有很多纵横密布的伤痕,粗糙的树皮宛如父亲的手。它看起来是那么威严,那么高大,不觉间,我竟发现它与父亲有几分相似。

父亲在我心目中是严肃的,不像别人的父亲那么温和、慈爱;他对我似乎总是不满意,我被老师表扬时,他也只是冷冷地说一句:“不要那么骄傲,下次继续努力”;他总是忙于工作,对我的生活和学习漠不关心。我以前一直认为父亲不爱我,直到那天,我才明白,他只是沉默如山罢了。

那天早上,寒风凛冽,路灯还亮着,整个城市仍然沉浸在美梦中。我不满地起床、刷牙,独自去上学——别人都有父母接送,除了我。

出了楼门,我不经意间向自家窗户一瞥,却惊讶得几乎忘记了呼吸——父亲一直趴在窗前看着我,眼中有我无法解读的情绪,似爱,似期盼,又似伤感,都藏在他的眼神中,让我心中猛地一痛。

原来,父亲一直默默地、用我不知道的方式关注着我,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家门前的那棵老树。我顿时想通了。我呆呆地站在原地,细数着与父亲走过的日子。父亲的爱,犹如空气,一直伴随着我,只是这份爱太平凡,平凡到让我觉得了无痕迹;这份爱,从未显山露水,而我也从未回头看一看,从未走近过。

走在路上,父亲的脸不知何时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那张苍老的脸,黑发中夹杂着几根银丝,看上去不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多少岁,但我却从未发现。如今,我才知道,父亲竟如此辛苦;而我,又是如此的不懂事。我的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了。

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又看见了那棵老树。在夕阳的余晖下,老树仍然顽强地挺立着,为绿阴下的小草提供了一个安心的庇护所。父亲端坐在树下,手中拿着报纸,依旧是那么的不苟言笑。但这次,我没有冷淡地走开,而是微笑着走近父亲。

我悄悄对他说:“爸,我爱你!”父亲惊讶地抬起头,眼中浮现出一抹欣慰,他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那触感如同老树般粗糙。我静静地坐在他身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江西奉新县第二中学七·29班)

点评

文中,小作者妙用借物喻人法行文,点明了父亲就像老树一样高大,用他的臂膀默默地庇护着“我”,岁月也无情地在他身上留下了衰老的痕迹。习作贴近生活,情真意切,将父亲对“我”细腻的情感描绘深刻,易与读者产生共鸣。文中的语言描写并不多,父亲的“不要那么骄傲,下次继续努力”表现了其对“我”的严厉,同时渗透着小小的欣慰与默默的关爱;结尾,“爸,我爱你”表达出小作者对父亲浓浓的感恩与爱。简洁的语言间,表达的感情却十分丰富、精妙,令人回味。

(王纪金)

【示范作文二】

奶奶的菊

◎简 旭

奶奶爱菊,爱菊的淡雅,爱菊的热烈。

秋天,奶奶在菜地摘菜时,发现了一丛稀疏的菊花。卷曲的花瓣掉了一半,被别人踩倒,像一地破碎的梦。虽然它已奄奄一息,但奶奶还是将这丛菊移到了后院。奶奶非常照顾它,给它施肥,并摘掉生虫的叶子。秋去春来,那丛菊花顽强地挺过了一个严冬。在和煦的阳光下,花枝萌发出新叶,尽情地沐浴着阳光。

又是一年秋,菊花开了。未开的花苞像一颗颗小球,在枝叶上跳动着。盛开的呢,则像一个个太阳,金黄的花瓣簇拥着花蕊,向空气中弥散着幽香,令人闻之神清气爽。它在萧瑟的秋风中向世人展示着美好,成为这个百花枯萎的季节里的一道风景。

偶爾,奶奶也会摘下几朵,放在阳光下晾晒。等菊瓣染上浅浅的褐色时,就把它们丢进热水里。小小的花瓣吸足了水分,在水中绽开,将水渲染出浅浅的黄。这样,一杯菊花茶就泡好了。轻抿一口,微苦的茶水在口腔中发出淡淡的甜,含着秋的气息。

那年秋天,奶奶生病了。她躺在床上,无助地看窗外。窗外就是后院,菊花长高了不少,在秋风中摇曳。那年的秋天,格外的凉。

后来,奶奶住进了医院,爷爷也去照看她,只剩下空荡荡的老屋和那丛菊花。直到第二年春天,奶奶病好了,才回到老家。走在熟悉的土路上,奶奶突然想起了那丛菊花。天,就要黑了。飞鸟着急地衔着夕阳回巢,飘飞的浮云被涂上了一层金边。奶奶到家了,她大跨步地冲进后院——那丛菊花一如往昔,在夕阳下露出甜美的笑靥。

后来,奶奶和爷爷被爸爸接到了城里居住。那丛菊花也被装在一个花盆里带来了。挖它的时候,爷爷惊奇地发现,它的根,扎得很深。

奶奶一生都清淡如菊,一生都顽强如菊。她在农村过着菊般清淡的生活,顽强地战胜病魔;而菊,也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顽强地熬过了几年春夏秋冬。

奶奶爱菊,也如菊。她的一生清淡如菊,却也顽强如菊。

(江西奉新县第二中学七·18班)

点评

习作借物喻人,“奶奶一生都清淡如菊,一生都顽强如菊。她在农村过着菊般清淡的生活,顽强地战胜病魔;而菊,也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顽强地熬过了几年春夏秋冬”一句给人眼前一亮之感,放在结尾,更能点明主旨,深化全文中心。

习作语言淡雅如菊、流畅如泉,虽是平凡的小事,却记叙得深刻,将奶奶质朴坚强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王纪金)

猜你喜欢
花之老树牡丹
“三不够”牡丹节
苍鹭与老树
花之精灵
花之物语
大树后面
老树当风叶有声
牡丹的整形修剪
老树的绿指甲
绿牡丹
“牡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