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与檫木混交造林研究

2020-06-12 11:40陈汉忠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杉木造林

陈汉忠

摘 要:通过开展漳平地区杉木和檫木不同混交比例的造林效果研究,分析其胸径和树高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7杉3檫、5杉5檫、7檫3杉等3种不同混交比例中,7杉3檫的混交比例最有利于杉木、檫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

关键词:杉木;檫木;混交;造林

檫木[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为樟科檫木属落叶乔木,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在排水良好、酸性土壤上生长,材质优良,是上等家具用材[1-2]。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为杉科杉木属常绿乔木,较喜光,喜温暖濕润气候,易成活,木材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3]。目前,有关杉木和檫木混交的研究虽已有了一些初步的报道[4-5],主要研究其蓄积量与林分效益等方面,但在营造苗木的生长情况方面的研究仍较少。为此,本试验研究在漳平地区开展了杉木和檫木不同混交比例的造林效果试验,分析其生长情况,为当地营造其混交林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造林地位于漳平市永福镇,地处闽西,地势中部低南北高。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无严寒酷暑,年平均气温20.3℃,光照充沛,降水量多,年降水量1486mm,水资源丰富,相对湿度78%。主要土壤类型为酸性黄红壤。

1.2 试验设计 分别采用7杉3檫、5杉5檫、7檫3杉等3种不同混交比例营造混交林,坡向为南坡向,造林面积各约3.33hm2,种植密度2505株/hm2,坡度约20°。营造时间为2015年春季,2014年底进行林地清理,为不炼山造林。苗木为1年生裸根苗,苗木等级为1级苗。2015年夏季进行除草抚育1次,2016年春季除草抚育1次。2020年春季,设置标准地调查林分内胸径、树高情况,不同比例混交林中各取3个标准地,3次重复,共9个标准地。

2 结果与分析

2.1 杉木与檫木不同混交造林比例对胸径生长的影响 杉木与檫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的平均胸径生长情况如图1、2所示。由图1、2可知,在7杉3檫、5杉5檫、7檫3杉等3种不同混交比例中,杉木的平均胸径生长情况为7杉3檫>5杉5檫>7檫3杉,通过方差分析,7杉3檫与5杉5檫存在显著差异,5杉5檫与7檫3杉不存在显著差异。檫木的平均胸径生长情况为7杉3檫>5杉5檫>7檫3杉,通过方差分析,7杉3檫与5杉5檫存在显著差异,5杉5檫与7檫3杉存在显著差异。说明7杉3檫这一混交比例对杉木和檫木的胸径生长均有利,3个不同混交比例对檫木的胸径生长影响较为显著。

2.2 杉木与檫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对树高生长的影响 杉木与檫木不同混交比例造林的平均树高生长情况如图3、4所示。由图3、4可知,在7杉3檫、5杉5檫、7檫3杉等3种不同混交比例中,杉木的平均树高生长情况为7杉3檫>5杉5檫>7檫3杉,通过方差分析,7杉3檫与5杉5檫存在显著差异,5杉5檫与7檫3杉不存在显著差异。檫木的平均树高生长情况为7杉3檫>7檫3杉>5杉5檫,通过方差分析,7杉3檫与5杉5檫存在显著差异,5杉5檫与7檫3杉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7杉3檫这一混交比例均有利于杉木和檫木的树高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7杉3檫、5杉5檫、7檫3杉等3种不同混交比例中,7杉3檫的混交比例均有利于杉木、檫木的胸径和树高的生长。这可能与杉木为针叶树种,树冠较窄有关。在同一造林密度下,树冠较窄的郁闭度较小,植物接收的光照强度就相对较大。因此,在营造杉木与檫木混交林时,7杉3檫的混交比例较为适宜。混交林林分中树种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是否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还有待今后继续观测。

参考文献

[1]万志兵,李秀芹,刘成功,等.不同发育阶段檫木人工林树高、胸径与树冠结构关系的动态关系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01):331-339.

[2]王馨,杨淑桂,于芬,等.檫木的研究进展[J].南方林业科学,2015(05):29-33,39.

[3]李霞,文亚峰,武星彤,等.杉木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19(06):100-105.

[4]吴敏.杉木二代萌蘖林与檫木混交造林技术初探[J].安徽林业科技,2019(04):30-32.

[5]周晓平.人工杉木林内18a生檫木生长规律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18(03):26-2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杉木造林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如何正确掌握造林方法与技术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杉木育苗化学防除杂草技术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清水江流域杉木育苗、种植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杉木全同胞子代遗传测定与优良种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