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斌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在改革运营过程中面对的各类风险层出不穷,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发生显得极为重要。基于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便具备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风险导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以研究,指出目前仍存不足的地方,并提出优化与改进措施,以期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风险管理;防范控制;内部控制;措施
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中提到,“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风险导向为着力点,通过对其识别、评估、到控制、应对,从而完善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流程。
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单位控制目标且由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实施,通过一系列控制与约束性手段、措施等来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漏洞及风险实施防范与控制管理。而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则将管理视角以风险管理为出发点,单位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进而制定相关措施来应对风险,从而形成有效控制。在此过程中,将相关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并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加强对风险的预测与防范。
1.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差异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是存在不同的,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两者的管理范围有所差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为了增强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运营成效以及财务管理相关内容,以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规章制度为基准,进而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而风险管理范围相较于内部控制管理就更为广泛了,目标也有所不同,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单位会计信息、财务报告等,还要对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各类环节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从单位整体视角上进行管理控制。另外,风险管理还包含了对过程的控制,如风险预测、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规避等,涉及范围超过了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联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够保障单位保持稳定、健康的运转状态,而单位若想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开展内部控制亦是其主要内容之一。简而言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应是建立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基础上的。风险管理所涉及的各项管理内容中,内部控制是重要环节之一。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保持高效的运转机制以及经济效益的同时,内部控制是必须开展的管理项目。而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又进一步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实施与完善的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方面可能发生的风险要有清晰的认识,要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手段。总体来说,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石,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风险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风险导向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首先要对各类风险有充足的认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从源头上去防范与控制风险的发生,尽可能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内部控制实施成效。从整体视角上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过程管理,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以及业务层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对风险导向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的探究,可从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组织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结构及其组成形式等方面会对风险管理造成直接影响,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大小程度都与其有着一定关联。在单位中,集体决策不合理、组织文化相对落后、職位设置重叠或不相容职务未分离等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岗位设置不科学、人员聘用及选拨机制不合理等现象都是造成组织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
2.制度风险
受到传统管理思想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整体偏弱。在社会环境快速变化的当先,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建设仍旧处于探索与实践的阶段,需要适应与转换的过程。原有制度已不能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但新制度在执行方面又不尽如人意,在制度的更迭衔接上做得不到位。总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制度相对落后的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改变,这也就增加了风险隐患。一般表现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不足,经费及报销制度存在纰漏,预算制度落后,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不到位,政府采购制度也流于形式等。这些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内控工作难以获得有效的制度支持,难以有效控制风险。
3.业务风险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各种不同类型业务中的风险也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预算业务风险。预算编制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旦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超支或执行力不足的现象就难免发生。另外,预算执行过程中,监管乏力也是较为凸显的问题之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各项预算执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不及时,造成的信息反馈与收集整理产生了时间差,导致监督工作滞后。且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监督工作的开展主要以事后监督为主,这也使得事前与事中的风险控制手段难以发挥实效。
二是收支业务风险。“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对支出方面的不重视会引起相关风险发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造成威胁,甚至造成一些徇私舞弊行为产生,例如虚列支出、私自挪用资金、以权谋私等,被利益驱使进行违规操作。这些现象的长期积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业务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政府采购业务风险。政府采购业务是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业务内容之一,采购业务直接涉及财政资金。目前采购过程中往往存在需求不合理、过度采购、囤积浪费等问题,或是采购环节存在漏洞,使一些不法行为有机可乘。另外,一些违规现象同样存在,如采购人员与供货方私下串通、违规操作,使得采购价格偏高或相关采购货物存在质量问题、安全隐患。
四是固定资产管理业务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涉及一系列管理环节,包含采购、验收、使用调拨、维修、保养以及报废处置等内容,一旦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内部控制无法紧跟工作节奏,就极有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也有可能会引发行政事业单位债务风险。
五是会计业务风险。会计工作是保障内部控制实施与环境构建的主要环节,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应该引起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素质欠缺、业务水平不达标、岗位设置不合理以及会计业务与其他业务衔接不顺畅等现象仍旧存在,会计业务风险在无形中会对行政事业单位造成损害。
三、基于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措施
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基于风险导向下行的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所实施的环境决定其是否能够以风险管理视角出发有效开展各项内控工作。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实施环境的科学构建是至关重要的。而环境构建需要各个岗位人员共同努力,对单位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加强是环境构建的起点,一般可从以下两点着手。其一,单位要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不限于财务部门,还需单位管理层及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内部控制体系应是由全员参与、全员构成的。其二,着重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单位要进行相关文化宣传,使风险管理意识深入人心,使各岗位人员自发参与风险管理。
2.建立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
基于风险导向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唯有构建相对完善的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才能对风险做出有效应对和积极预防与控制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对单位造成的危害。这同时也要求,单位要对各类经济活动及业务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准确、及时收集反馈,做出科学的分析处理,才能尽早发现风险。单位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相关管理工作,列示单位日常工作中会遇到的风险清单,建立风险评价与预警部门或机构,不能使风险管理仅存在于某些活动或某些时间点上,要将風险管理时刻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
3.重视内外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要独立设置审计部门,避免与其他部门的权力重叠,相关岗位要进行有效的权力分割,不参与单位其他部门的管理工作。审计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能够有效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与业务开展,实现全过程管理。审计部门的人才队伍建设要选择专业技能过硬且职业道德水平较高的人员,有条件的单位应充分利用社会第三方审计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部门职能和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机构,开展基于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管理时,要依据自身特点,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在风险管理的视角下,加强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与业务的全过程管理,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积极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切实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桂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风险防范及优化建议.财会学习,2020(01).
2.宋平,吴媚,艾丽燕.风险管理导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新会计,2019(11).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