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莲莲 王雪
摘 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趋势。广西作为多民族地区,其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图案形式以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族性格深受当今艺术设计者的青睐。本文从广西传统图案的造型、纹饰、寓意、色彩等方面入手,分析、归纳和总结其设计特色。阐述广西民族传统图案设计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形、色、意的提炼运用,对丰富本土设计语言,进一步传播和发扬广西本地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广西本土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图案;民族;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2-00-05
广西古属百越之地,现有12个少数民族聚居,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其图案的演变是中华民族传统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各类艺术创作者的素材来源。广西民族传统图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织锦、铜鼓、服饰、花山岩画等都是图案的载体,它们以承载的材质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大部分图案都体现出一种祭祀、祈福、美好的内涵。其图案大多来源于自然,通过抽象、夸张、概括等手法进行展现,体现出人们对生活、对自然的一种态度。图案的呈现是多个民族历史沉淀的结果,它蕴含着各民族的风俗、信仰、经济等历史内涵,是人们精神思想的一种再现,也是民族特色的一种体现。
1 广西传统图案的分类
1.1 铜鼓装饰图案
铜鼓是广西各民族的一种精神载物,古时是一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一些壮族和瑶族聚居地的婚丧嫁娶、祭祀庆典等活动中,人们都要敲击铜鼓,唱歌跳舞,用来表现对自然、对生活的一种追求。铜鼓(如图1)造型圆墩,上为平面,腰身弯曲,中空无底,通体纹样。颜色多以古铜色、青铜色为主。其图案装饰繁多,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位置一般多为太陽纹,往外扩散则是一圈一圈的装饰纹样,在鼓身位置也是装饰性的图案设计,常见有水波纹、云雷纹、钱纹、菱形纹等多种几何纹和动物纹样等抽象性的图案,也有来源于生活和自然的人物纹、鸟纹、青蛙纹等具象纹样[1]。这些图案多以重复的形象出现,形成一种合理的装饰布局,给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也使铜鼓的威严性更加突出。
1.2 织锦图案艺术
壮锦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历史悠久,其精美的纹样图腾、巧妙的色彩搭配、合理的空间结构,都是壮族人民多年精神意识的反馈和集合。在壮族,人们将其纳为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的一种象征,每逢婚嫁喜事、生日祝寿等重大活动,都会以壮锦相赠,象征着一种美好而又纯真的祝福。
壮锦编织过程中分经、纬两线,其图案纹样大多取自自然界存在的物象,以动植物为构图主体,穿插几何图形,追求一种意象和神似,通过夸张抽象概括,以大胆省略及变形的手法加以表现,构成一种繁简相宜的趣味感。壮锦图案装饰味道浓烈,色彩浓重,大多以红、黄、蓝、绿为主,对比性强,具有明显的民族感[2]。其图案样式多分为3种:第一种是几何性简单的连续纹样,具有朴素明快的特点;第二种是复合性的图案,这种多以几何纹样作底,后在上面编织其他纹样,多见的有鸟纹、龙纹、“十”纹、“卍”纹等;第三种是多种几何纹样同时出现,形成一种具有密集韵律性的复合型几何图形[3]。每一种图案都体现出飘逸神韵的一自然美。这些图案穿插繁密编织,使简练概括的图形呈现出一种韵律、和谐美。壮锦形象的表现是劳动者的一种图腾崇拜,是寓意美好的一种诉说,它们是广大劳动人民对自然的一种总结再现,是其劳动的结晶,也是一种历史的积淀。
瑶族织锦工艺精湛,因其为当地女孩出嫁前送给心上人的定情之物,所以这门编织艺术是瑶族妇女的主要手艺之一。瑶族织锦(如图2)以“祀”字格纹为主,融合自然景物,组成几何图形,在手法上多采用对称均衡式表现,追求一种线条的粗壮感。瑶族织锦用途广泛,可做成荷包、腰带、锦被、绑腿等,其颜色运用颇多,与瑶族人们热爱五彩斑斓的颜色有关,在织锦上会融入白、黑、黄、橙、蓝、绿等多种颜色,既对比强烈,又体现出一种“近看多彩远观统一”的境界,使其整体图案主次分明,总体严谨、细密,繁而不乱、艳而不俗、别具韵味。
1.3 花山岩画图案
花山岩画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一代的壮族先民骆越人留下的文化瑰宝,当时先人们为完成一种祭祀遗愿,将一系列值得纪念的场景刻画在花山一带的岩壁上。花山岩画(如图3)的画面以正、侧面人像为主体创作,但头、颈、躯体和四肢等部分都以高度概括的方式呈现,无细节刻画,辅以动物、铜鼓、刀具、太阳、船等图形形成一组,场面庞大,画幅内容异常丰富[4]。画面以剪纸形式表现,颜色以赭红色的赤铁矿粉,调和动物脂肪,采用平涂技法,粗细线条对比明显,形成一种粗犷的活跃感,将“古拙质朴”的艺术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花山岩画的存在将骆越社会的一种祭祀、生活的场景一一展现在人们面前。意境深沉的画面进一步反映出了壮民族先民艺术的造诣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1.4 服饰装饰图案
服饰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品,经过长期积累,每个民族都将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审美情趣、色彩爱好沉淀于服饰之中,使各民族服饰体现出不同的精神内涵,编织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广西少数民族居多,各民族的服饰丰富多彩,有崇尚青黑色的黑衣壮,有喜爱通体花色的花苗族……但不论其造型如何,在每个民族的服饰上都能寻找到各自的图案,有的存在于领口、袖口,有的存在于胸前、后背等等。因其民族特性不同,其图案呈现的内容也有所区别,但每个民族都将各自的喜好绣于服饰中,起到一种装饰美的同时,又是一种美好夙愿的表达。例如在南丹白裤瑶族(如图4),女子身上的刺绣装饰是一种“田”字形图案,俗称“瑶王印”,具体以若干大小均匀的小方块组成,运用点、线、面方式组合成适合的纹样,设计感强烈,装饰味道浓厚,有一种整齐、严肃、统一的感觉。这个纹样是对瑶族妇女的一种警示,也是瑶王权力的一种象征。而在男子裤子裤腿位置,则用红丝线绣上五指花柱,俗成“血手印”,每指间隔2厘米,呈现5个手指形状,中间一个最长,同时,在红色五指上都有十字架图案,寓意祈求平安。
2 广西民族传统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审美与各种因素有关,而图案的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图案中折射出的艺术价值与现代平面设计有紧密的联系。将图案的精神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平面设计的主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西民族传统图案大多取材于自然,经过长期的积累沉淀而成,无论是简化的几何图案还是寓意深刻的人物、动物造型,都是广西各民族成长的记录。随着民族世界化的潮流,这些图案艺术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标志,充斥着现代艺术设计思想。其图案的造型、寓意、色彩迎合了现代平面艺术设计韵味,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通过对传统图案造型的提炼、颜色的再现、寓意的借鉴等方法[5],将传统图案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是对时代的一种迎合,也是对民族语言的一种诉说,同时也增加了广西本土设计语言,突出了其地域特色和民族意识。
2.1 “炼”形
“炼”形是对形的一种提炼、概括,然后根据设计需要再加以利用。广西传统图案多源于自然,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成,是一种时间的语言。其造型简化,寓意深远,是现代平面艺术设计中宝贵的素材来源。
在平面艺术设计中,通过对传统造型的提炼,寻求切入点,融合现代审美观念赋予其时代特色,既展现出现代设计的审美性,又传达出一种民族个性。在民族传统图案借用方面,可以简单借助“直接采用”和“分解重构”两种方式。
首先,直接采用。广西传统图形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高度提炼的一种产物,如壮族“蛙”形图案,形象整体造型简朴,以几何形概括而成,其构成法则迎合了一种民族意识,也符合了现代审美需求,在现代设计中,可以作为一种几何图案加以利用,以突出民族个性和意识。
其次,分解重构。对素材的分解重构是平面艺术設计中的一种基本技法。广西传统图案组织各有特点,为迎合时代特色,将一部分特殊造型进行分解,提取特定元素,加以分析再造,形成所需元素,以服务于平面设计中,重新释放出它们原来的丰富寓意,并赋予新的时代意义。韩秉华的招贴设计中(如图5),龙纹的图案处理将原来图形进行分解,借助几何抽象图形与其进行重构再造,创造新的艺术形态,使传统得到时代的升华。
2.2 “寻”色
色彩无处不在,广西少数民族众多,民族传统也不尽相同,正是因为民族崇拜、民族情感、民族风俗不同,造就了各民族的色彩观也有所不同,如有喜爱对比色彩的瑶族、有五彩斑斓的花苗等等[6]。正是每个民族喜爱的色彩不同,使各民族在图案色彩运用上存在差异。但各种色彩的组合运用都与图案纹样的蕴意相当吻合,色彩运用都是对一个民族意识的再反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色彩的认知越来越民族化,寻找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色彩至关重要。在广西传统色彩的提炼上,可以将其中的色彩对比、色彩之间的调和关系与现代图案元素相结合,呈现一定的民族个性,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种趋向。
2.3 “寓”意性装饰
广西传统图案寓意深远,劳动者将民族崇拜、个人希望寄托于图案的表达上,在图案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是每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一种共性表达。例如,壮族织锦中的“龙凤纹”图案是吉祥的象征,寓意龙凤呈祥、生活美好的一种愿望。在现代一些标志设计中,设计者经常会用这些抽象简洁的图案加以装饰,简单独特易于传播的图形,借助其寓意,反映现代设计语言,传达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现代设计讲究简约而不简单的表达,民族传统图案意义丰富,造型单纯迎合了现代设计意识。现代设计艺术极强的传播性又增加了人们对民族的关注,传承民族意念,留给人们清晰的设计理念和深刻的印象。
3 结语
广西图案的存在是民族的一种精神传承,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再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其传统图案自然纯朴,富有情趣,色彩斑斓,极具生活情感,严肃壮丽,拥有威严的精神。它的存在丰富了民族艺术设计的艺术语言,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素材的宝库。对其进行设计再造,本身就赋予了设计作品一种民族性。在设计中,利用其特点,取其装饰味道,使图案脱离生活化,而成为一种传达情感的艺术展现,既增加了生活的艺术味道,又为艺术抹去了矫情。设计者的观念与情感借助简单的图案装饰一一呈现,能够增加设计作品的文化寓意,使它们与设计的主题思想融为一体,被观者感知,也能使本土艺术设计达到一种共鸣,其价值意义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
广西民族图案元素应用于现代平面艺术设计创作中,进一步体现出民族的特色和时代感,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一种趋势,有助于提升现代设计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进一步挖掘了民族文化内涵,赋予这一古老民族文化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王志芬.坡芽歌书图案与铜鼓、岩画图案之比较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9(01):49-58.
[2] 宋金良.广西民族织锦的艺术特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0(02):136-142.
[3] 刘莲莲.广西壮锦的图形表现研究[J].美术界,2018(04):74-75.
[4] 王唯佳.左江流域花山岩画艺术图案群体性与单体性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7):164.
[5] 宫承涛.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民族化趋向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6] 尹翠君,任立昭,蒲明辉.广西地域特色设计元素的分析研究[J].包装工程,2010,31(24):48-50+65.
作者简介:刘莲莲(1984—),女,山东滨州人,研究生,硕士,讲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工笔画,视觉传达设计。
王雪(1999—),女,山东泰安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